黃山散記
去廬山,目力所及及其有限,多變的天空和參天的古木常讓你迷失,“不識廬山真面目”就理所當然了,更主要的是自己對廬山的歷史文化知識的匱乏,因此只好常常閉門在中國文化的高山長河里面艱難溯流。登華山,爬過險峻的山道,極頂之時,曾洋洋得意,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云開霧散之后,再朝東南眺望,竟然還有更高處,心里不覺頗為羞赧。“不登黃石寨,枉到張家界?!奔爸咙S石寨,確為其秀美而震懾,自認為除了這里之外,天下無山。
自黃山腳下?lián)Q乘景區(qū)的游覽車上山,再至慈光閣乘坐纜到玉屏峰,一路的奇石古松構(gòu)成了最簡單的然而也是最真實而偉大的水墨,大自然就是最好的丹青手了,自己憑空想象著:如有一簾瀑布自山頂松間石上至山澗幽谷,應該就是中國山水最好的寫意了吧。
迎客松是游客的必選景點,然而和這棵著名的松樹合影又要頗費周折,需要排長長的隊耗費大量的時間,于是爬到一塊巖石頂端去欣賞她的風姿。這時發(fā)現(xiàn),在我眼里,松樹,摩崖石刻和樹下合影的游人又何嘗不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環(huán)顧四周,松立石峰,其形態(tài)和這棵松樹類似,心下釋然,這兒的哪棵松樹不是迎客松呢?所謂迎客松,送客松,不過是后人的附會而已。
蓮花峰是黃山的最頂峰,海拔1864.8米,許多有閑暇和有精力的游客開始向頂峰進發(fā),人群在蜿蜒的山道蠕動,極目望遠,已經(jīng)有登上山頂?shù)挠率繐]舞著鮮艷的旅游帽向還在山腰的游客打著招呼,一聲接一聲的放聲呼喊也在山間回蕩。其實他們心里清楚,后來者也會照樣重復他們的動作,只不過是先到者暫時搶占了先機,然而在自己之前又有哪些人極頂呢,卻很少去想象更懶得去思考了。
沿著百步云梯艱難向上攀登,一團團黑云襲來,瞬間吞沒了這里那里的山峰,有人開始俏皮地模仿《西游記》里面大師兄的口氣大呼,“師父,當心,山里有妖怪!”在游客的嬉鬧與喧嘩中,夾在百步云梯縫隙頭頂?shù)哪菈K石頭則居高臨下地默默注視著我們,這塊頑石,不知道從哪里來,也不知道將來歸向何處,然而,這億萬年的沉默是否就是對黃山性格和徽派文化的最好的詮釋呢?
在游客們大聲贊嘆青松云海奇石的時候,我開始默默打量著山道旁邊一些不知名的雜草灌木起來。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的眼里、心里和筆下關(guān)注著它們呢?它們的確很不起眼,它們不一定生長在險壑,也沒有驕人的雄姿,因此絕大多數(shù)游客根本懶得去望他們一眼,然而它們不因為游客的不在意就懈怠自己,它們照樣在高大的松樹下,冰涼的山風里為自己的未來倔強地生存著,亦如那些不起眼的為謀生計的樸素而頑強的挑山工。偶爾,它們還會用自己的藤蔓和帶刺的葉片牽扯著游客的衣角,挽留游客們匆匆的人生。其實,人生處處是風景,何必為了急匆匆趕赴下一處景點而放棄眼前的極致呢?看,山石上的那朵不知名的黃色山花在怒放著自己的生命,誰說這柔弱的微不足道的生命里不會包含著偉大的頑強不息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74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