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交通見聞錄
我的交通見聞錄
傅伯勇
“連峰際天,飛鳥不通”,貴州省由于崇山峻嶺,落后的交通狀況在歷史上不堪回首。近五十年的見聞,我也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讀小學時,我是在離家500米左右的村小學讀的,蹦蹦跳跳幾下子就到了,沒有感覺到交通對我有什么影響。讀初中時,我是在鎮(zhèn)上讀的,離家往北有4公里左右,走一段500米左右的小路,再走3公里左右的解放前就修建的石板鋪成的“官大路”,最后走500米左右的326國道線,就到鎮(zhèn)完校了。因為是住校,歲數(shù)小,個子也小,除了書包,還要扛一個星期吃的大米,走在路上,感覺很吃力。讀高中時,我是在縣城讀的,離家往南有6公里遠,也是先走2公里的小路,再走4公里的326國道線,就到縣城了。也是住校,周日下午返回學校時,除了書包,也要扛一至兩個星期的大米。那時的國道線,全是砂石路,偶爾有一輛客車經(jīng)過,都是從起點到終點,半途不會載客。車輛過后,灰塵飛揚,偶爾還會有石子彈起打在臉上。上了326國道線3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黑魚泉,那里有幾個小煤洞,經(jīng)常有拖拉機在那兒拉煤。高中三年中,我很多次都想坐在拖拉機拖斗里搭個便車去縣城讀書,但是滿滿的一車煤,又沒有扶手,危險太大,司機從來就不允許。有時候,我就趁著拖拉機發(fā)動或者爬坡上坎速度變慢時,悄悄爬上車,但司機發(fā)現(xiàn)后,會立馬將車停下來,將我趕下車。那時,一方面我咒罵司機,罵他不通人性,冷酷無情;另一方面我又希望他開恩,只要能夠帶上我,讓我干什么都行。讀大學時,我是在貴陽讀的,雖然是坐班車,但是感覺還是有點累,只有大約250公里的短短的路程,卻要在翻山越嶺、峰回路轉(zhuǎn)中坐上六七個小時;如果遇上極端惡劣天氣,有時還會僵在路上。
大學畢業(yè)兩年后,我去了鳳岡縣花坪鎮(zhèn)關口管理區(qū)工作。那時的交通狀況也很差。從家里往南走路到花坪鎮(zhèn),再從花坪鎮(zhèn)坐車到東山管理區(qū),然后再步行5公里左右才到關口管理區(qū)。落后的交通,深深刺傷著我,也激起了我改變交通的欲望。我所在的管理區(qū),下轄6個村,交通最差的是高峰村,通村通組路都沒有通。我在那兒工作時,每到下半年農(nóng)閑時,就與管理區(qū)的同事一起,動員當?shù)卮迕裥蘼罚?001年初我離開管理區(qū)時,該村5個村民組已經(jīng)組組相聯(lián),全部通車。在那里工作期間,有一年,鎮(zhèn)里大修東山管理區(qū)到關口管理區(qū)的公路,我還擔任指揮長,具體負責勞力組織、炸材保管、款項支付、質(zhì)量監(jiān)管。在管理區(qū)那幾年的公路修建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新修關口管理區(qū)關口村到思南亭子壩鄉(xiāng)的公路。當時,關口村、通溪村兩村的老百姓,趕場除了東山場,就是亭子壩場。關口村壩底下村民組到亭子壩的路,還有4.5公里的羊腸小道,到亭子壩的那一側(cè),大約有三公里多沒有通公路,而在關口的者一側(cè),大約有一公里多沒有通公路。亭子壩那一側(cè),亭子壩鄉(xiāng)已經(jīng)打算修到邊界;關口的這一側(cè),當時花坪鎮(zhèn)黨委書記表態(tài),由鎮(zhèn)里提供炸材。得到這個承諾,管理區(qū)立說立行,我親任總指揮,去找關口村和通溪村的村干部開會,先做村干部的工作;然后又與他們一起,逐村逐組召開群眾會。村民們被調(diào)動起來,干勁很足,開工20多天就把毛路挖通了。但長在路上的石頭卻成了攔路虎,我與兩村村支兩委去鎮(zhèn)里要炸材,卻成了泡影。后來不久,我就調(diào)進了縣城,那條沒有圓滿結束的公路便成了我心底的痛。好幾年后,聽說那條路可以通車了,才了卻了我心中的那份遺憾。
調(diào)進縣城后,因為工作原因,經(jīng)常去省內(nèi)鄰近縣份,也前前后后出省十多次,感覺交通比先前好多了,水陸空交通都較我讀書時和在關口工作時好多了。我工作的縣里,從縣城到各鄉(xiāng)鎮(zhèn)的路,陸續(xù)變成了油路,道路也不斷延伸,延伸到村,延伸到組,延伸到戶。最近十年來,省內(nèi)的交通狀況飛躍發(fā)展,讓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快捷和舒適。2016年,我第一次乘動車去深圳,四個多小時就到了,滿滿的一杯水放在桌上,滴水不溢,與我1995年第一次去深圳時截然不同,那次是乘客車,一路顛簸花了一天多時間才到。前天,女兒去北京,從貴陽出發(fā),早上11點過的飛機,下午3點左右就到了;我2002年去北京,乘坐的是火車,記得好像是坐了整整一個晚上和白天,感覺“長路漫漫”,也很想坐飛機,但是還得掂量錢包問題。貴州交通最近幾年的變化,最讓我欣喜的,還是2015年杭瑞高速公路從我老家門口經(jīng)過,該段高速是杭瑞高速思遵段(銅仁思南至遵義),全長163公里;從我老家出發(fā),上杭瑞高速只有兩公里,到貴陽也就2個多小時。(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2016年7月,我到貴陽工作,進入貴州交通系統(tǒng)工作,加入到高速公路建設隊伍之中,先后參與了息烽至黔西、平塘至羅甸、三都至獨山、湄潭至石阡、德江至務川、重慶至遵義(復線)等高速公路和從江縣加勉鄉(xiāng)的鄉(xiāng)際公路和通組公路建設。可以說,我是貴州交通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我為此而感到自豪。
歷史上“連峰際天,飛鳥不通”的貴州交通,現(xiàn)在如何呢?到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452公里,綜合密度排全國第一;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35條,今年底有望達到7000公里左右;計劃到2020年,全省高速總里程突破公里,排全國前五。2015年,貴州省高速公路實現(xiàn)了“縣縣通”;2016年,實現(xiàn)了烏江復航;2017年,全省實現(xiàn)了客運“村村通”;未來,貴州與周邊鄰近省市,將進入兩小時經(jīng)濟圈快車道......
貴州省交通建設的變化,反映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反映著祖國的強大,更反映著黨的英明領導。50年崢嶸歲月,50年蓬勃發(fā)展,家鄉(xiāng)在變,貴州在變,祖國在變,變得自信,變得昂揚,變得富強,變得美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ibi/vcocp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