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筆“人品”
人品,顧名思義,即使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體現(xiàn),也使一個人的人格和尊嚴的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涵養(yǎng)和外在的行為舉止的兼修,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三觀”的體現(xiàn)。
一個人的人品,既秉承了良好的家風和傳統(tǒng)美德,又給予個人的養(yǎng)成。一個人的人品優(yōu)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優(yōu)秀和高尚,都是在人生當中幾經(jīng)自我兼修、去偽存真,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zhì)、道德品質(zhì)、公德意識;不斷地自我歷練和磨礪,使之能夠成為一個品德兼優(yōu)的人。
一個人的人品,不在于外表多么的風流倜儻,多么的風度翩翩,多么的道貌岸然,最重要的也使最關(guān)鍵的始終保持著令人尊敬、欽佩和敬仰的氣質(zhì)和氣度,謙遜大方而不失文雅;謙虛謹慎而不失儒雅;謙恭慎獨而不失魅力。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人群、任何地域、任何地方,始終保持著一種隨和、平易近人的風度,高風亮節(jié)的胸襟,寬以待人的氣度,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氣質(zhì),不言自立威的高尚精神境界。
其實,人品的修養(yǎng),重在修德、修智、修性;貴在堅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良好精神狀態(tài)。做人做事,堅守道德底線、堅守法律底線、堅守三觀底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堅持正義,公平公正,也就是說,弘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只要做到不與虎謀皮、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善始善終地堅持正義和真理,相信你的人品就不會大打折扣,相應的說在人們的心目中不斷地升華和生輝,這就是一種良好的精神境界。激勵和激發(fā)出新鮮的活力,使得在整個社會當中產(chǎn)生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到言談舉止文明,注重個人在公眾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無論在任何一種場合下,都要把個人的人品和人格放在第一位,不卑不亢,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氣氛,都要保持最佳氣質(zhì)和良好氣質(zhì),寬闊的胸襟,最佳的風度和氣度,寬以待人,使之充滿著人格的魅力和高尚的精神情操。
當然,人無完人,不可能完美,或者說是“盡善盡美”。但是,不可逾越人格的底線,即便是出現(xiàn)一點差錯,就要立即改正,盡量把錯誤的東西減少最低限度,避免錯誤的東西越積越大,最終導致無法收拾的地步,只有常常警省自己,就不會使人品受損。就不會在公眾的視野里降低自己的威信。(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梁啟超曾在《德育鑒》第五項講省察克制:“隨時省察,每一念動,每一用事,皆必以良知以自鏡之?!币簿褪钦f,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用良知這面鏡子照一照自己。以此也使對照自己人品的一面鏡子。
在這個充滿物欲橫流的社會大潮中,每個人都處在風口浪尖。只是人的地位和職位的不同,所兼品的人格也不同,但是,人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遵循社會道德原則,隨時隨地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可超越法律的底線,也不可超越了做人的原則,不可做出有悖于社會公德的蠢事。時時刻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保持冷靜的頭腦,樹立良好的人品和品格。
一個人的行事風格,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優(yōu)劣。有些人說人話卻不做人事,“兩面三刀”,“當面叫哥哥,背后下毒手?!毕襁@種人的行為,就沒有人性、良知、道德和人品可言,簡直就是社會的殘渣敗類。
再有就是那些社會“蛀蟲”,不僅僅是生活上腐化,人性上貪婪,道德淪喪,良知泯滅,而且破壞了美好的生活生態(tài)環(huán)境。像這種人的罪惡行徑,已成為被人類社會唾棄的腐朽靈魂。
一個人的善惡行為,就是體現(xiàn)人品的優(yōu)劣。一個品行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他的人品相對來說,一定會受到人們尊崇和尊敬,愛戴和擁護。因為他始終站在公眾的利益立場上,為這個時代服務,為人類社會服務。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ibi/vrugp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