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造紙恒久遠,紙上丹青永流傳, 一張純手工的桑皮紙是這樣做成的
4月19日,“桑皮紙上的魅力和田”北京新疆畫家和田采風寫生團,走進“桑皮紙之鄉(xiāng)”墨玉縣普恰克其鎮(zhèn)桑皮紙技藝制作工坊。在這里,來自疆內的書畫攝影家亞里昆?哈孜、李志天、黃理國、高維虎、冉世鈞、魏寶山、曹建斌等,親眼見證傳統(tǒng)純手工制作桑皮紙的過程。

桑皮紙古稱漢皮紙,源自中原,特產于西域,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中原與西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和見證,被譽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桑皮紙以新疆特有的桑樹皮、胡楊堿、土堿為原料,經伐條、浸泡、剝皮、鍋煮、過濾、錘搗、發(fā)酵、撈紙、濾水、晾曬、揭紙、分類、打磨等13道主要工藝制成。具有防蟲蛀、不怕潮、柔韌性強、寫字作畫歷經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彌足珍貴。

2006年,新疆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將新疆桑皮紙制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同年,國務院扶貧辦、文化和旅游部將墨玉縣確定為全國首批十個“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qū)之一。

如今,制作和銷售桑皮紙,已經成為墨玉縣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徑。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劉萌萌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