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器觀察41】Stiga要重啟Banda?
2017年,六十歲高齡的流星重出江湖,燒了第一把火,就是關于情懷的:?60周年珍藏版流星球拍禮盒。顯然,情懷不能當飯吃。最初的夢想總是很美,但要生存,就得“與時俱進地”學習、革新。即便當下成功的品牌亦是如此。

不不,情懷有時也能當飯吃。比如Stiga要重啟Banda這回事。作為曾幾何時Stiga AB Sports旗下的雙子星(Stiga,Banda)之一,瓦爾德內(nèi)爾和蓋亭的成名品牌,Banda的質(zhì)量一度為歐洲最好,無奈后來經(jīng)營一般。當Banda成為Stiga的一份子(子品牌?),至少那些老燒友會欣喜和期待。因為后面的靠山是Stiga,無論技術含量還是市場開拓,都有很多便利和靠譜之處。問題僅僅在于定位。

Victas被TSP定義為“專業(yè)級”(以區(qū)分TSP的“親民級”),那Banda呢?高端、情懷還是純木?
談到Victas的皮切福德ZX-Gear Out,盡管筆者將其視為性價比更好、性能對標碳素45的好板。因為都具備了清晰的手感、中小力量下摩擦好吃球、速度和旋轉(zhuǎn)的結(jié)合好。但也有個別球友不適應。Out發(fā)力后,球板突然有些蹦彈,彈擊時也明顯比碳素45硬。在力量的過渡上,不如碳素45順滑,但球質(zhì)卻更狠。這種突兀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同樣的,Revoldia CNF也需要適應。純木手感,銜接速度快,一板拉完,第二板不用調(diào)節(jié)自動上臺,這不是很美妙的嗎?!但因為銜接太快,太順暢了,不費力。這樣不符合打慣蝴蝶球板的球友的習慣。因為芳碳的特性,就在于咬球瞬間有一種停頓感。這種吃球感,有利于各種高低水平的選手用順手。一板一眼地,穩(wěn)定啊。CNF不是,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種虛快,高反彈卻不震手。因為缺少了芳碳那個咬球的節(jié)奏點,你覺得發(fā)不上力。摩擦薄了,還掉球。需要用力向前頂一頂。

所以,是塊好板,但得耐心點,去接納它。好吧,如果沒空,你還是可以繼續(xù)打芳碳的。
相比之下,張本智和Super ZLC在第一階段更輕松地贏得了掌聲。因為反手在蝴蝶球板中數(shù)一數(shù)二,球質(zhì)也頂,壓迫感十足啊。尤其6.2mm的厚度,跟SZLC一起,強化了支撐力,對于直板的推擋更有好處。但恰恰也正是因為這扎實了的厚度,橫板選手可能還要適應下。對于習慣薄板的橫板球手而言,長期以來容易打出整體形變,這會需要更多壓在近臺打了。

如果還不適應,有什么對策?陳建安在陳建安限量上面,貼了兩面更軟的T05 FX。水谷隼和張本智和相傳正反手兩面套膠的厚度是1.9mm。
剛剛說到壓在近臺,之前翹首以盼的,以為馬龍隊長的板子要用藍芳碳來取代黃芳碳,看來是個謬傳。不過,多少反映了一種理念:用更脆性、爆發(fā)更強的藍芳碳來替代柔和蓄力的黃芳碳,也是對更近臺、更高速的訴求。
現(xiàn)在的體校、省市隊專業(yè)選手,原來的分庭抗禮進一步演變。用W968的更少了,用Vis的更多了。更硬脆、簡潔、干脆利落和更多近中臺的高速,就是風向標了。
文章的結(jié)尾,期待下五月份即將上市的法爾克碳。據(jù)說是芳碳。剛?cè)嵯酀?、瞬間停頓的咬球感、可控可爆,關于芳碳的故事,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