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高校還在封閉管理,合理嗎?
01
昨天夜里,一則新聞令很多人覺得魔幻。
20日晚上11:30,西安外國語大學宿舍樓里,許許多多學生隔空吶喊。
喊的是要求解除封閉管理。
喊的是校園物價飛漲、熱水供應不足、食堂飯菜難吃、快遞丟了不管等問題。

這段“怒喊”的時間持續(xù)了半小時,從20日跨越到了21日。
所謂魔幻,魔幻在偌大的西安,早在半年前,就已經(jīng)下調(diào)了疫情響應級別,我作為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人,隨時可以去西安游玩。
新浪陜西已經(jīng)在寫“西安是國慶中線出行首選”了。

結果西安的某些學校,還封閉著學校不讓學生外出。
這不一城兩措、圈地自營嗎?
也魔幻在,學生缺少和校方直接溝通的舉措,在喊樓這件事上熱搜之前,他們只能自娛自樂,每天在操場上跳廣場舞。
從《卡路里》《無價之姐》,到《最炫民族風》,到最新的《酒醉的蝴蝶》。
這邊學生百無聊賴,只能這樣開心開心,那邊“元氣生活回來了”、“歡聲笑語”的微博就馬上上了熱搜:

讓一位大學生網(wǎng)友非常無奈:
“要是能出去,誰愿意跳廣場舞???”

學生實在沒辦法想出來的無奈之舉,被當成享受生活的證明。
讓人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學校封閉管理,始于今年1月份,這在當時確實是很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毒在大學的傳播。


但問題是,這已經(jīng)過去8個月了啊!
在這八個月里,疫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
而學校還是用老辦法應對新形勢,以致于被網(wǎng)友笑語是當代的“孔乙己”。

諷刺的便是學校轉移視線、逃避問題、無為而治。
封閉管理除了會導致買東西不方便,校內(nèi)物價變高。更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
學生不解:
“這個病毒不叫大學生病毒,大學生本身不帶病毒,也不會比其他人易感。”
也許他們會明白,問題的關鍵就在于:
大學生比其他人好欺負。
02
在全國來說,這樣的學校并不少。
有的學校政策非常嚴格,要求15分鐘內(nèi)完成校區(qū)之間的穿行,這點點時間里還算上了門禁處打卡的。
超時后,更是要被算作違紀。

現(xiàn)在稍微大一點的學院,步行二三十分鐘都是正常。然而政策要求15分鐘就需要穿行,
試想一下,路上遇到點事怎么辦?這不為難人嗎?
可怕的是僅僅一個“遲”就算作個人“違紀”。
有的高校,校園里可以不戴口罩,進食堂反而要求戴口罩了,反向操作,迷之邏輯。
黑龍江科技大學封閉管理下,有人還做起了打油詩:
風能進,雨能進,教師職工都能進。
豬能出,狗能出,唯獨學生不能出。

詩里的話寫得很激烈,又很應景,被許多學生引用到對自己學校政策的吐槽上。

因為國慶只放一天,學生不準拿外賣,老師可以的政策,讓學生感受到巨大的不公平。

于是,又有人模仿太宰治的文風感嘆:“生而有肺,我很抱歉。”
老網(wǎng)抑云了,老大學生了。
所有的這些現(xiàn)象就導致——大學柵欄上“長”滿了人。

學生們無奈自嘲:
我在校門這頭,快遞在那頭——這算正常的。
我在這頭吃飯,朋友在那頭打電話——不仔細看,以為是當代“鐵窗淚”。

還有隔著鐵柵欄戀愛的熱搜,宛若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翻版。

不~
沒有冷冷冰雪,但一處柵欄就能掩沒伊人的飄香。

很多的個人生活不便只能將就解決。
隔著鐵柵欄理發(fā),真的不是行為藝術,而是萬般無奈下的倉促。

被剪發(fā)的女生約了幾位Tony老師,都不來接單。終于有理發(fā)師來了,姑娘本想答謝他水果,可誰知他來了一句:
“你們留著吃吧,我們在外面隨時能買到?!?/strong>
柵欄是一個微妙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美好,里面的世界很無奈。
外面的人不想進來,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這不是圍城,這是牢籠。
這樣的“一刀切”、“簡單化”的封閉管理始終沒法回答這些問題:
電影院都開放了,為什么高校還要全封閉管理?
學校所在的市區(qū)都開放了,為什么高校還要全封閉管理?
校園內(nèi)連買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都沒有,考慮到學生生活了嗎?
他們未曾想過:
一刀切管理反而增加了風險,內(nèi)外自由走動的教職工更可能帶來危險的病毒;
低風險地區(qū)校園內(nèi)無需佩戴口罩,而校園只管封閉,忽視戴口罩,實際上戴口罩的作用大于封閉管理的作用,放松校內(nèi)口罩佩戴更可能帶來疫情;
減少了學生從外所能獲得的社會支持,學生的心理健康可能遭受威脅。
想想上面的柵欄,想想上面透明的玻璃“鐵窗淚”,封閉管理只會遭受這樣的責難:
大學生是來讀書的,不是來坐牢的。
典型的本末倒置,典型的懶政庸政。
因為學校只想在被發(fā)現(xiàn)感染病例時“無可奈何”地展示:
“對不起,我已經(jīng)盡力了,但學生不聽話能怎么辦?”
03
當然,也不是所有學校都這樣,事實上,解禁的學校正越來越多。
比如江西要求全面取消校園全封閉管理的消息,讓很多人為之振奮。
南昌的高校們“解封”,使得夜市重回煙火氣。

學生們也有了久違的笑顏,如此鏡頭和民生其實更應該讓管理層看看,聽一聽。
因為唯有如此樂觀和陽光的同學少年,才能風華正茂,才能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三天前的18日,鄭州的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宣布解封。
不少學生走出校門,高唱歌曲《好日子》慶祝。

頗有“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之境態(tài)。
越來越多的學校放開限制了,學生們沉重壓抑的心情得到釋放。

一旦,一個省有了一所解封,會帶動起來一群學校解封。這是可喜之事。

而像山東大學這樣的措施更值得廣泛借鑒:
“如當日出校不出校區(qū)駐地城市,不需要輔導員審核,只需要抄送提醒輔導員?!?br/>

其實很多學校都是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推出了靈活有效的解封措施。

光“取消外出30分鐘限制”就能博得學生的歡呼,節(jié)假日出行無需報備更是錦上添花。
學生們也知道好飯不怕晚。
這些措施引來了強烈的呼吁,許多學生希望自己的學校也能參照應用。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9月19日晚,全國已有80余所高校解封。
雖說所有數(shù)量偏少數(shù),但也在慢慢推開來,不得不推開來。
畢竟放眼現(xiàn)在的形勢是這樣的:
① 國內(nèi)新冠肺炎基本結束,主要提防的恰恰是境外輸入。
② 學校等公共場合只有解封了,才能讓社會的經(jīng)濟、文化等生活回歸正軌。
③ 更大的名校、更大的校園,比如清華北大等已經(jīng)解封,部分地區(qū)的高校也在逐步推進解封。
④ 國內(nèi)對疫情防控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動態(tài)機制,社區(qū)網(wǎng)格化管理應用到學校,就能精確掌握學生外出情況。所以技術已然到位,就差學校應用。
⑤ 最可悲的是,對在內(nèi)的學生我重拳出擊,對外來的人員我唯唯諾諾,反而疏忽了病毒由外傳入內(nèi)的可能。
實際上,敢于取消這些不必要、不合理的防控措施,需要有勇氣、有擔當,這才是科學理性防疫。
畢竟,懶政和一刀切簡單,科學推進防疫難。
04.
幾天前的18日,教育部就出面提醒:高校切忌“一刀切”、“簡單化”的封閉管理!

可惜這只是提醒函,并不是強制要求。
再看,8月27日,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對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閉管理”進行回應:
從校門管理的技術方案來講應該是非常明確的,既不是封閉式管理,也不是不許出來,但是同時又要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而且我們也要求,高校師生應該是同樣的要求。
教育部的態(tài)度很明確:①不是封閉式管理;②學生可以外出;③教師之類的教職工應和學生同等要求。
然而,近一個月的現(xiàn)實呢?至少在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高校都被“一一擊破”。
再往前推到8月16日,教育部應對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接受采訪,回應關切。

教育部的態(tài)度那時候就清晰——應開盡開。
“把好校門關和封閉式管理是兩個概念?!?br/>

然而,一個多月來哪些學校做到了應開盡開呢?他們恰恰都把“把好校門關”當做了“封閉式管理”。
因為這樣操作最簡單,最方便,看似最不會擔責。
所以,教育部雖然提醒了,但仍然不是斬釘截鐵的要求和命令。
高??赡苓€是玩自己那一套,那一套里面最簡單的就是“一刀切”,最不需要負責。
然而現(xiàn)在的形勢,放開比封閉更好。既然如此,何必不開放校園呢?
并不是要完全放開,但也不能完全封閉啊。
讓學生在更自由的環(huán)境下學習、生活、求職、做科研,讓教職工也能更自由自在地從事工作。

死水才不會有活物。
如今校園里的每個人都缺一個廣闊而大有可為的空間。
說一千道一萬,在這個時候更應該保障學生的權益。
他們的呼聲值得被聽到。
他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所更人性化的母校。
寫這篇文章也不是無腦噴大學,我知道學校也有自己的難處,如果學校感染很容易扎堆。但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訴求。
在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地方疫情早就控制住的情況下,管好校門并不是一味的封閉管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