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打游戲一樣去過人生
像打游戲一樣去過人生
我有很多次都想嘗試把人生過成打游戲,就像很多讓人沉迷的游戲一樣,能夠收獲到及時的回報,進而讓人不斷的去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
我其實在玩游戲時候也會有覺得無聊的時候,比如說一開始玩《摩爾莊園》我玩了一個小時后會覺得基本都是在跟游戲引導進行游戲,引導者給了我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我就只能按部就班的去點擊每一個任務,一點一點完成,所以在玩的過程中會覺得困倦,但是又因為好奇后面會不會有好玩的東西勾著我繼續(xù)玩下去,這也是我不止是只玩這它一個小時的原因。
其實我玩游戲的長性并不高,很多游戲都是玩幾十分鐘就放棄的,但是也有部分游戲是無法放棄的,如果人生是一個游戲的話,我真的多次都想放棄,不過人生這個游戲并不能讓我真正的放棄或者重啟。
在玩角色扮演文字類游戲的時候,可以無數(shù)次的回檔,重新選擇能夠刷到更高分值和好感度的選項,甚至做題也可以回檔重新填寫,可是人生并不能如此,人生中的每一個決定與選擇都可能對后面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更重要的影響,而且無法讀檔重來,就比如初高中不好好學習,無法考上好大學,不能回檔。
上了大學不好好學習,也沒法回檔重頭再來,只能寬慰自己一句你還年輕,也才二十幾歲。
如果假設人生是游戲,這一定是一場高難度的可玩性不那么確定的游戲。
如果是高玩,那么它是可玩性高的高級游戲,但是對于腦力體力雙菜的人以及開局不利的人來講,可真就是地獄級別難度的游戲了。
但是游戲的開局不是我們玩游戲的本人能選擇的,你正在農(nóng)村那就是生在農(nóng)村,有什么樣的家庭也是只能什么樣的家庭,唯一能當做游戲一般去進行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支配和決定的部分。比如義務教育階段的好好學習,高中高考的奮力一搏,以及大學時光的珍惜努力,和畢業(yè)后的就業(yè)賺錢。
但是人生實在是太長了,獲得回報的時候不是立竿見影的,就像高考三年都是馬拉松了,可是一個人往往一件事情堅持一小時都很累,所以就必須要想辦法建立一個能夠獲得及時正反饋的渠道才算是一個有可玩性的游戲。
如果真的想讓這場人生游戲具有可玩性,可以參考很多市面上真正的游戲,比如《模擬人生》,各種網(wǎng)游之類的,不過我游戲玩的比較少。
比較喜歡玩角色扮演、基建種田游戲,至于那種打槍的我不太喜歡玩。
那我就片面的根據(jù)我所理解的游戲選擇了一些可以借鑒的點,來建立起一個人生游戲的模板。
首先,每次看到游戲中人物頁面屬性的增加我就會很開心。所以我們在現(xiàn)實中也可以設立這樣一個人物屬性面板。
比如,舉個我的例子:
姓名:小涼薄
年齡:21歲
學歷等級:學士學位在讀(7/8)
學士學位后面的7/8意思是大學四年每學期算一份,一共就是八份,我在讀大四上學期,所以算是7/8,這樣就很清晰自己目前肝到多少的進度了。
書籍閱歷等級:127級
這里的書籍閱歷等級意思是讀過的經(jīng)典書籍,對自己有用有價值的書籍,但網(wǎng)絡流行小說之類的不算在內(nèi)。名著和社科文學等書籍算在內(nèi)。
個人創(chuàng)作等級:
? ? 1.B站投稿視頻數(shù)量:7529
? ? 2.B站專欄投稿數(shù)量:525
? ? 3.公眾號投稿數(shù)量:58
? ? 4.簡書投稿數(shù)量:194
? ? 5.話本小說投稿總字數(shù):44.7萬字
? ? 6.簡書投稿總字數(shù):38.4萬字
......
甚至在簡書中獲得到的鉆石多少,以及在簡書的等級多少都可以豐富個人任務面板,起到激勵自己游戲人物升級的作用。
如果是在B站投稿做自媒體,后臺中的播放量、粉絲數(shù),還有積累的硬幣等等也都可以充當升級人物的衡量物。
而且這也是借鑒了喜歡玩種田游戲那種收集收集的快樂,囤的越多越快樂,囤的越多也越安心。
已建立密切關(guān)聯(lián)APP:
微信
微博
嗶哩嗶哩
石墨文檔
喜馬拉雅FM
訊飛有聲
知乎
小紅書
滴答清單
愛今天
喵喵記賬(隨手記)
支付寶
技能等級:
繪畫技能:初級
攝影技能:初級
唱歌技能:中級 ? ?3.
以上這個只是舉個例子,具體的在現(xiàn)實中考證、考試成績、攢錢多少都可以算讓自己把人生當做玩游戲一樣熱愛的媒介。
我目前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的就是積累創(chuàng)作文字的累積量、學習知識的累積量、閱讀書籍的累積量以及創(chuàng)作視頻的累積量、看書影音多寡的累積量(用豆瓣書影音功能記錄,目前已經(jīng)記錄了1200個已觀看內(nèi)容)。
總之就是盡量讓自己的生活可視化,滿足自己的囤積欲,每多看一本書就能升一級,就像多囤了一個喜歡的東西,多增加了一份能量,用這種方式去熱愛生活,去像玩游戲一樣沉迷于充實自己的生活。
可能這些都還比較淺顯,但這就是我想說的內(nèi)容了。
寫作時間:27分鐘
全文字數(shù):17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