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換C口的蘋果,可能還是啥都不想變?
本文來自公眾號【差評】

最近有一個傳的得很像那么回事兒的小道消息——未來蘋果的?C 口配件,很可能也要通過 MFi 的認證。

用 iPhone 的差友應該不陌生, MFi 就是蘋果官方給測試合格的第三方設備打的合格證,只有高貴的蘋果認證配件才會有這個標。
?“?蘋果官方認證,適用于?iPhone?、?iPad?和?iPod ”?▼

昨天托尼在微博上沖浪的時候,還看到有個傳聞說,最新版本的 iPad OS ,已經限制了 USB-C 第三方線材和設備的功能。
原博已隱藏?▼

換句話說,更新到 16.3 版本的 iPad ,沒法兒再使用第三方 USB-C 轉 3.5 毫米轉換器來播放音樂。
巧了,這事兒剛好撞在托尼的專業(yè)上,蘋果之后到底會不會在 C 口上做文章我說不好,但試試 iPad 有沒有開始限制第三方設備,還是能測一測的。
到底還能不能聽歌?
于是我從知名騷燒友小黑胖那邊搞來三條 USB-C 轉 3.5 mm 的音頻線,并從隔壁工位摸了臺剛升級了最新版系統(tǒng)的 iPad Pro ,一條一條測。

第一條托尼測試了蘋果官方線,官網賣 67 大洋, iPad 立刻就識別出來了,響亮的很。

第二根是品牌音頻轉接線,沒有標明是 MFi 的轉接設備,插上去同樣正確識別耳機,響亮,甚至托尼覺得音質比蘋果的更好。

哎,這不對啊,這倆怎么都響了呢?這還怎么水文章?
希望落到了最后一根線上。
據小黑胖說,它是一條?“?不被 iPad 支持?”?的轉接線,插到 iPad 上安靜的很。
果然, iPad 完全認不出來,聲音毫不意外的從揚聲器冒了出來。

但你把這線插到安卓設備上吧,它又是能認出來的。。。

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三根線,又和前兩根有啥不同?
這就要涉及到 USB-C ?“?隱秘?”?、?“?黑暗?”?而又極端混亂的一面了。
C 口在接口界的地位啊,就有點像秦始皇,物理上橫掃接口市場。
從 USB 1.1 到 USB 3.2 ,從數(shù)字音視頻輸出( HDMI 、 DisplayPort 、數(shù)字音頻?)到模擬音頻輸出,大多數(shù)常見的現(xiàn)代外部接口協(xié)議,都能在 USB-C 里運行。
甚至連供電( PD 協(xié)議 )和原先用于內部硬件互聯(lián)的 PCIe ( 雷電和 USB4 ),也能揉到 USB-C 接口里。

它的能力是如此的無所不包,以至于大多數(shù)人都完全搞不清,手中設備的 USB-C 接口,到底支持哪些功能。
我們拿到手上,看上去完全一樣的 USB-C 轉 3.5 毫米轉接線,其實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數(shù)字音頻轉 3.5mm 耳機模擬輸出,這種線里面包括了一顆芯片,相當于一個 USB 聲卡,能將數(shù)字信號轉換成能推動耳機的模擬信號。

第二種是模擬音頻轉 3.5mm 耳機模擬輸出,這種線就是一個純粹的物理轉接器,手機里輸出的信號能直接驅動耳機,里面不涉及信號的轉換。
蘋果和主要安卓廠商使用的 USB-C 音頻方案也剛好不同:蘋果用方案一,安卓大多是方案二。
所以,如果把方案二的轉接線插 iPad 上,耳機顯然是用不了的。
托尼還是能理解的,這位博主也不是真心想造謠,只是被 USB-C 的奇妙能力搞糊涂了。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把蘋果官方的轉接線插到安卓設備上,它也是不能用的。

而某品牌帶 DAC 芯片的轉接線,則是全員通吃。

這事兒實在是太蘋果了!

假設之后蘋果真給 C 口上了 MFi 認證,參考 Lighting 接口現(xiàn)狀,托尼覺得有些事情大伙兒可能要注意起來了。
以后只有通過認證的 USB-C 線材,才能觸發(fā)蘋果的?“?快?”?充,普通 C 口線只能?“?五福一安?”?,安卓市場服務的各種配件,并不能直接進入 C 口 iPhone 的生態(tài)圈。
而想要在 iPhone 上使用的各種外設配件,比如 USB-C 數(shù)據線、拓展塢、轉接器等,都要獲得 MFi 認證,不然蘋果就直接拿?“?安全?”?作為理由,不讓它工作。

歐盟的這招,原本是希望通過規(guī)定所有手機使用 USB-C ,來提高通用性,減少電子垃圾,蘋果要是真用上這招了,那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C 口到底有多亂??
然而拋開蘋果不談, C 口的現(xiàn)狀,也并沒有好到哪里去,這個萬能接口看起來?“?車同軌?”?了,但底下跑的東西,離?“?書同文?”?還差得遠。
就拿大家吐槽最多的快充協(xié)議來說,真就是各玩各的。。。

很少有安卓手機支持較高速率的公有充電標準。要是不用原裝充電器,充電速度就直接與蘋果肩并肩。
舉例來說,藍綠廠的快充頭,即使功率足夠,也沒法給華米兩家的手機全速快充。
但?“?兼容公有協(xié)議?”?這里面根本就沒有什么技術難點,也沒有專利費或增設硬件的成本問題。
各個廠商到底在想些什么,托尼也只能假裝蒙在鼓里。
如果說安卓廠商的?“?不小心?”?是為了構建自己的生態(tài),那么 C 口公有協(xié)議制定時的重復套娃,就是?“?故意的?”?了。
看看 C 口里跑的主要協(xié)議,大概是這么套娃的。。。
USB 4 完全實現(xiàn)了雷電 3 的功能,因此它自然也有了雷電 3 擁有的各種特性,比如運行 USB 3 以及 DP。

然而 USB 3 系列本身在命名和速率上就極端混亂,不少 USB 3 時代的 C 口本身就能運行 DP 和 HDMI 。。。
讓情況更復雜的是,無論是英特爾、蘋果還是 USB 協(xié)會,都控制不了 DP 、 HDMI
等協(xié)議。。。
DP 、 HDMI 的背后大佬都是能和這幾位平起平坐的▼

這一堆爛糟的協(xié)議,托尼解釋起來費勁,消費者們用起來更是沒譜。
而廠商在設計生產硬件的時候,會優(yōu)先考慮對自家標準的兼容,至于其他的。。。
等修完自家的 Bug 再說唄。

舉個栗子,一些雷電 3 硬盤盒,如果連接的電腦不支持 40Gbps 的雷電 3 ,它往往會直接落到 USB 5Gbps 上,速度遠不如價格便宜得多的 USB 20Gbps 硬盤盒。
原因也很魔幻:不少雷電 3 控制芯片,不支持 USB 20Gbps ;而不少電腦 C 口,也不支持 USB 10 Gbps 。。。

真要指望廠家摒棄前嫌,舍小家為大家,共同協(xié)調,這就是個等雞吃完米,狗舔完面,火燒斷鎖的問題了。。。
廠商的百年大業(yè)和生意經我們暫時管不了,可眼前這些個 C 口設備,到底應該怎么買才不會出錯呢?
買線的時候該怎么選??
托尼這里也有一些建議,能夠幫助各位差友挑選 USB-C 外設和線材。
對于一些快充達到 100+W 的手機來說,一旦快充線損壞,最穩(wěn)妥的辦法還是買一根官方的原裝線。
當然,如果是筆記本,或者支持公有充電協(xié)議( PD協(xié)議 )的設備,那直接買指定功率的 PD 快充線就行。
而傳數(shù)據的 USB 線,省錢的辦法就很多。
假如你不使用雷電或者 USB 4 的外設,那么可以試試商家宣稱的?“?全功能 USB ”?線(?正常的大概 10?到 20?元?)。

想要穩(wěn)妥一些,可以買標注了?“USB 20Gbps”?、?“USB 40Gbps”?的線材,價格大概在 40+?以上。
這些標識理論上是要 USB 協(xié)會認證后才能使用的?▼

如果要使用雷電或者 USB 4 外設如高速硬盤盒、顯卡,那還是建議上雷電 4 認證線。

畢竟都玩這么貴的設備了,不買根好點的線真有點說不過去了。
當然,未來哪天蘋果正式宣布 C 口也要過 MFi 認證的時候,這里的建議還要加一條:
蘋果用戶,請買 MFi 認證線。
撰文:鶴然? ?編輯:jihao,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我愛音頻網 - 拆解報告: Apple USB-C to Headphone Jack Adapter知乎 - 手機快充協(xié)議有哪些?充電頭網蘋果官網英特爾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