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詩

《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wèi)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微之:元稹的字
漳浦:以三國時劉楨臥病漳浦自比。
(劉楨《贈五官中郎將四首》其二:“余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闭钠?,指漳河。今山西省東部有清漳、濁漳二河,東南流至河北、河南兩省邊境,合為漳河。)
咸陽:元稹死后葬在咸陽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為悼念亡友之辭
阿衛(wèi)、韓郎:元稹的女兒和女婿
夜臺:代指墳?zāi)?。(因為墳?zāi)狗忾]不見光明,所以稱為夜臺)

此詩辭藻并不華麗,卻貴在動情。
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有人做了一個夢。他夢見和已逝的好友一起游玩。
醒來迷糊了一會,才依稀想起來那個人已經(jīng)不在。
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六十九歲,朋友是在他六十歲時以五十三歲的年齡去世的。
已經(jīng)九年了。
他活了太久,甚至目睹后輩的離去。
他所感受到的,除了悲傷和寂寞,還有深深的無常。
于是他寫下這首詩,寫給朋友,也寫給自己。

唐貞元十七年(801),30歲的白居易在長安結(jié)識了23歲的元稹。
他們?yōu)閷Ψ降牟湃A而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對宦官專權(quán)、提倡輕徭薄賦。
為了實現(xiàn)仕人懷有的那份安邦定國的抱負(fù),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并且同時當(dāng)上校書郎。
雖是個閑官,倒也可自得其樂。
直到元稹因敷水驛事件得罪宦官、被貶下放,白居易以死上書無效。
元和十年(815),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此后,二人只能互通書信。
太和五年(831),元稹病逝于武昌,次年歸葬咸陽。
開成五年(840),白居易六十九歲,那時他剛剛大病初愈。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jié)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這首詩最早知道的是那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很有名。
白居易的詩總是這樣,明明辭藻并無出彩之處,卻總是能打動每一個人。
樸素的美,往往比華麗的美更深入人心。
而且讀詩就能體會,流傳了千年的感情仍鮮活如昨日的感覺。
好像還有種錯覺
跨越千山萬水,這首詩仿佛就是為了和你相遇,為了讓你讀到,為了使你有所觸動

P.S:部分內(nèi)容改編自百度百科
(很喜歡悼亡詩,尤其喜歡淡淡的懷念與經(jīng)過歲月打磨而并不鮮明的悲傷。
如果將來有條件,或許會出一個悼亡詩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