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樁功微言

所謂樁功者,即立身如樁之深埋地中意也。樁功在心意門列諸法練習次第之首,向無文字記述法要,屈日傳身授之藝,非心意門入室弟子鮮窺其徑,今就個人平素驗證,略陳端緒,與有志者共之。
盤法
每日不拘時間,擇空氣清新之地,靜心斂氣,束身側(cè)擰蹲踞,鼻尖、膀尖、足尖三尖相照,成龍身之式。谷道上提,舌頂上顎,目光隨頭部方向平視,身須中正,兩臂分置身之兩側(cè),兩肘前后相撐,十指撐開,掌心內(nèi)涵,前手置于膝上,指尖朝下,后手附于后跨際,不可聳肩彎脊。兩足前后立于一直線上,后膝頂與前腿膝彎處,前腿虛壓在后腿上側(cè),前足踵與后足尖相距約兩拳之隔,兩胯內(nèi)裹,重心以落于后腿為主,前腿輔之,周身合力,如建筑物之框架互相支撐,此即五行之木力意也。初練時架式稍高,可心中默數(shù)呼吸或數(shù)字,漸次增之,俟支撐腿力盡則雙腿前后互易,保證雙腿鍛煉均衡,如此循序漸進。若至膝胯相平,而上身立如水中浮圖無俯仰參差,呼息綿綿心神不亂而立上半個小時,則妙不可言。
呼吸之法,鼻微微納清氣,口微微吐濁氣,一在神氣綿綿出入,以意引之循環(huán)臟腑之內(nèi),馭呼吸以上,欠習之后則神自明,而氣自,明照五臟,通于四肢現(xiàn)于面,筋強骨健,血脈調(diào)暢,則身泰壽延矣。
勁意與作用
1.充實內(nèi)力
譜云:“充實如太倉”,習心意拳者以養(yǎng)浩然正氣,心神寧一,沛然充塞天地之間為第一要義。人只有元氣充盈,方能百邪不浸,卒然臨之而不驚;只有得中正元和,周身真氣才能鼓蕩,承受巨大的外力擊打,達到先賢創(chuàng)拳之“倘遇不測,顧身家性命之旨?!?/p>
2.堅固定力
蓋人心散亂妄想紛飛,自古皆然,若不能制心于一處,卒遭大亂,心浮氣躁,臨(敵)之際鮮有不敗者。故拳諺云:一膽二力三急四快,沒有膽力就沒有技術可言。膽力即定力,心意拳推崇練心至上,故以樁功妙法而達泰山崩于前面色不變、猛虎嘯于后面不驚之境界,即所謂獨立不漸于影,靜中養(yǎng)出端倪意也。
3.增長腿力
打法定要先上身,心意拳為保身性命而創(chuàng),故多巾身靠打之技,應敵時距離之近有如嬰兒食乳,如腿無行程之功,所有技法均難奏效,久練樁功不但可免氣血上浮和呼吸短促之弊,且無顛蹶之虞,又能步穩(wěn)氣沉,發(fā)腿迅捷,故應痛下功夫,方不負前賢妙藝。
注一:吾師于化龍先生,為當今心意門碩果僅存的前輩,浸淫斯道七十余栽,妙得古賢遺旨,拳藝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常見其催動五行,內(nèi)勁灌注脊椎,斂勁示范此藝時,但聞其周身骨節(jié)錚鳴,頗難理解。后向骨科名醫(yī)主教,醫(yī)云:“此乃長久鍛煉所致,因氣行無陰故有響聲”。另外,盧嵩高大師再傳弟子中,此功修煉有成者亦不乏人,以余親眼所見,信陽劉如世等人。
注二:前賢楊殿卿先生寓樁功與作息之中,非精守洞塵技之輩可比也。
擎天一柱,屹立萬古,止定靜慮,六合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