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齊社讀書筆記2020——《掌控習慣》四
6. 如果你想讓習慣成為你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讓提示成為你生活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持久的行為通常有多種提示。想想看,勾起吸煙者煙癮的方式有多少種:開車時,看到朋友抽煙時,工作中感到壓力時等等。同樣的策略也可以用于好習慣。在你的周圍布置大量觸發(fā)物,由此增加你整天思考你習慣的概率。確保你的最佳選擇匹配最鮮明的提示。當好習慣的提示一直在你眼前晃,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7. 盡可能避免將一種習慣的情境與另一種習慣的混在一起。一旦你開始混合不同的情境,你就會把各種習慣混為一談——那些比較容易實行的習慣通常會占上風。這就是現(xiàn)代技術的功能多樣化既是優(yōu)勢也是劣勢的緣由之一。你可以用手機做很多事,這使得它成了一種強有力的設備。但當你可以用你的手機做幾乎任何事情時,就很難把它和某件事聯(lián)系起來。你想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每當你打開手機,你就不由自主地要瀏覽社交媒體、查看電子郵件和玩電子游戲。它成了一個各種提示的大雜燴。
8. 壞習慣具有自身催化的能力,這個過程會自我滋養(yǎng)。它們一邊激發(fā)人們的某些感覺,一邊麻痹他們。你情緒低落,于是你吃垃圾食品,因為你吃垃圾食品,你會感覺不好??措娨晻屇愀杏X慵懶,于是你會看更多的電視,因為你打不起精神去做任何其他的事。你擔憂自己的健康狀況,越想越焦慮,于是你就靠吸煙來緩解焦慮情緒,這反過來讓你的健康狀況更糟糕,不久后你會感到更焦慮。這成了惡性循環(huán),壞習慣失去控制,接踵而來。
9. 自我控制只是權宜之計,而非長遠良策。你也許能夠抵抗一兩次誘惑,但是你不可能每次都能鉀足了勁兒,克服強烈的欲望。與其每當你想正確行事時都要訴諸新的意志力,不如把精力花在優(yōu)化你所處的環(huán)境上,這就是自我控制的奧秘。
讓良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不良習慣的提示脫離視線。
10.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多巴胺與快樂有關,但如今我們已經認識到它在許多神經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其中包括行為動力、學習和記憶、懲罰和逃避以及隨意運動。至于習慣,關鍵是:不僅發(fā)生在你體驗快樂的時候,而且在你期待快樂的時候,都會分泌多巴胺。有趣的是,當你獲得獎勵時,大腦中激活的獎勵系統(tǒng),與你期待獎勵時激活的系統(tǒng)是同一個。
11. 我們早期的習慣不是選擇而是模仿的產物。我們遵循著親友、教會或學校、所在的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給予我們的教誨。每一種文化和群體都有各自獨特的期望和標準,比如是不是該結婚了,什么時候結婚,該生幾個孩子,慶祝哪些節(jié)日,為孩子的生日聚會花多少錢。在許多方面,這些社會規(guī)范是指導你日常行為的無形規(guī)則。你對它們謹記于心,即使你并沒有意識到,通常情況下,你不假思索地遵循所在文化群體的習慣,不僅不會質疑,而且有時都不需要刻意想起。法國哲學家蒙田(Michel)曾這樣寫道:“社會生活的習俗和實踐裹狹著我們前行。
大多數(shù)時候,與群體共進退并不會讓人覺得是一種負擔,因為每個人都想有所歸屬。當某種行為有助于我們融入團體或社會時,它就具備了吸引力。我們尤其注重模仿三個群體的習慣:1)親近的人;2)群體中的多數(shù)人;3)有權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