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后期名將凋零 《韓版三國志11》只有七人 獲專屬特技能力
說到《三國演義》想必很多玩家或讀者朋友都覺得“前半段”的內容更好看,這位半段里有意氣風發(fā)的三兄弟,有豺狼餓虎對于漢室的分割,有忠肝義膽的千里走單騎,有奸雄的厚積薄發(fā),有飛將的兒女情長,還有匯聚了計謀與武力的恢弘戰(zhàn)斗,可以說《三國演義》在關羽死之前的故事匯聚了很多人對于那個時代最美好的憧憬。而自從關羽敗走麥城之后,很多朋友也將《三國演義》歸為了故事的后半段,后半段的故事少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元素,但是卻能看到諸葛亮為繼承劉備遺愿,致力匡扶漢室的鞠躬盡瘁形象,也有司馬懿的隱忍,最終顛覆了曹魏政權,還有在江東立業(yè)三代的東吳,是如何在晚年的孫權手中被弄得朝政不穩(wěn)。
有很多朋友不愿意看后半段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國演義》當中這半段過于悲傷,諸多東漢末年的英雄豪杰落下帷幕;正義的化身蜀漢,想匡扶漢室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卻因為各種原因無疾而終。情節(jié)的過于悲壯,讓人總是忽略這時期的一些武將,今天我們就看看《韓版三國志11》當中后期的知名武將。
鄧艾
鄧艾的身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各種歷史介紹當中鄧艾都是屬于曹魏的名將行列,但如果細品下來,鄧艾可以說是屬于西晉的一名武將。因為早年的鄧艾雖然擁有大志,但總是遭人嘲笑,直到鄧艾遇見了司馬懿之后,他的才華被司馬懿所賞識才逐漸走上曹魏的高級將領之路,否則就只能默默的在屯田,沒有辦法施展他的才華。
等到曹髦執(zhí)政之后,司馬一族取代曹魏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司馬師殺害夏侯玄之后毌丘儉和文欽恐受到株連,所以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此時鄧艾是第一個趕到樂嘉城附近,并搭建浮橋等待司馬師的大軍到來,更是在對付毌丘儉和文欽的時間將文欽一直逼到逃奔東吳而去。
隨后鄧艾又同鐘會在攻擊蜀漢戰(zhàn)役中直搗黃龍,攻下成都,成為了曹魏或司馬家最為器重的大將,鄧艾還將自己對于攻伐東吳的戰(zhàn)略呈報給了司馬昭,只不過自恃功高的鄧艾遭到鐘會的妒忌,最后被鐘會設計害死,直到泰始九年才被司馬炎平反。
可以說鄧艾自受到司馬懿的賞識之后,雖然還是身為魏臣,但是心早已屬于司馬家,說他是西晉的開國重要功臣也不為過。

《韓版三國志11》當中給予鄧艾的專屬特技是穩(wěn)固,包含了 屯田 + 遁走 的效果。
原本游戲中鄧艾的特技為強行,可以說是取了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的意思。不過本次專屬特技當中利用同類型的遁走替換了強行,感覺也還是說得通,畢竟偷渡陰平是在蜀軍的眼皮底下做到的,給到遁走也算說得過去。屯田的效果自不用多說,這與鄧艾在西北展現于姜維長期作戰(zhàn),并一直采用兵屯田,使得曹魏對于蜀漢一直有著資源上的優(yōu)勢,所以這兩個特技對于鄧艾來說都是他一生之中的兩個很好的寫照。
只不過對應鄧艾的能力值和適性來說,這兩個特技與他在三國后期創(chuàng)立的戰(zhàn)功實在有些稍顯弱勢。可以說鄧艾是被特技耽誤的一名猛將。
司馬懿
在上面的鄧艾介紹中,我們一直在提到一個重要的人物司馬懿。司馬懿和曹操有幾分相似,雖然都是身為另外一個朝代的權臣,也掌控了大局,但卻沒有自己去稱帝,而是由自己的子孫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壯舉。這里不得不感嘆曹老板真是天道有輪回,怎樣篡的東漢,自己也是怎樣被人給取代的。

司馬懿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隱忍,一方面是在其曹操初招入仕的時候為了不受到曹操的控制而多次利用各種理由拒絕曹操,但還是被曹操強硬的手段進入朝廷辦事,但因為狼顧之相而遭到曹操的刻意壓制,而為了避免殺身之禍,司馬懿則表現的非勤奮,最終才讓曹操得以安心;另外一方面就是表現在,與曹爽爭取曹魏控制權的時候一直隱忍生病,讓曹爽徹底失去了對他的防備之心,才出手收復了他在曹魏核心地位的控制權。
從這兩件事上的隱忍可以看出司馬懿的每一步都有著自己的“深思熟慮”,所以給到深謀也是非常合適的特技。那么專屬特技?;⒌牧硗庖话胄Ч蠑?,就應該說司馬懿對于諸葛亮多次北伐的應對。雖然每次都沒有占得什么便宜,但是相比曹魏的其他武將,能夠讓臥龍諸葛亮多次北伐無功而返,不得不說司馬懿在計略上應對還是非常厲害的,所以料敵也比較適合司馬懿的人設。
司馬懿的特技設定和能力值設定感覺還是非常合理的,唯一讓人覺得不太舒服的就是司馬懿的兵種適性,在槍兵和騎兵領域擁有極(部隊戰(zhàn)力 110%),而戟兵和兵器部隊上則達到了神(部隊戰(zhàn)力 120%),六個兵種之中有四個高等級的適性設定,還真的是有些夸張。
羊祜和陸抗
羊祜和陸抗是后三國時代能夠上得了大臺面的統(tǒng)帥了,而且二人都有著極深的家族政治加成,再加上本身的出色能力,使得二者不僅扮演著分庭抗禮的重要軍事主官,還是彼此惺惺相惜的一對朋友。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原版《三國志11》當中羊祜和陸抗的設定非常相似,都是統(tǒng)智雙高的典型軍事統(tǒng)帥將領,同時特技也都為精妙。而到了《韓版三國志11》當中二者盡管發(fā)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和改動,但是依舊有著相似的特技設定衛(wèi)戍。
衛(wèi)戍 由 戍防 + 拱戍 + 調練 + 巡查 等四個特技共同構成,是眾多復合特技當中融合特技數量最多的。不過這么多特技效果組成的特技 衛(wèi)戍 已經不再是某一個人的專屬,成為了羊祜和陸抗二者共同享有的特技。
調練和巡查雖然屬于新增特技,但是從名字上大家能夠已經知道了他們的效果就是增加巡查和訓練的效果。拱戍增加部隊在本方領土內 50% 的攻防能力,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特技了;戍防是一個全新的特技,游戲中經常會有黃巾軍對于城市的突襲,而戍防就可以抵御這種效果的出現,類似于此前一些 MOD 中威壓防止流言的效果一樣。
從特技效果看來,其實羊祜和陸抗的核心特技還是拱戍的效果,這也與二者在荊州之地的攻防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晉取代曹魏之后,司馬炎也開始了滅吳的準備,并將重臣羊祜派至晉所占領的荊州地界,羊祜在晉所屬的荊州境內積極屯田并訓練士兵,隨時準備對于東吳發(fā)動攻擊,而東吳則同樣派遣了重臣陸抗在東吳的荊州地界進行防備。
泰始八年,因吳將步闡獻城投降晉,晉和東吳發(fā)生了西陵之戰(zhàn)。但是因為陸抗處置更為得當,使得東吳順利攻下步闡所在的城池并阻擋了晉軍的攻擊,獲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又經過數年的策劃和準備,最終晉還是由羊祜指定的替代者杜預繼承了羊祜的戰(zhàn)略思想將東吳順利滅國而徹底結束了三國時代而告終,但是羊祜和陸抗所在的時期,雙方都沒有足夠的實力對對手的荊州地界發(fā)動強勢攻擊。這一方面得益于雙方主將實力的互相認可,另外一方面也有兩國內政和軍備因素的制約??梢哉f羊祜和陸抗在對于拱戍這個特技有著很好的體現。
在三國的后期名將凋零,能夠被認可大將確實不多,像諸葛亮、姜維、陸遜等我們此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了,所以在這里也不過多介紹,如此一來能夠擁有專屬特技的武將也只剩下司馬懿、鄧艾、羊祜和陸抗等人,就連與鄧艾齊名的鐘會,也只是獲得了一個變異版本的恫嚇效果,也就是擾敵智力比自己低的鄰接敵方部隊有一定機率陷入眩暈。更多的專屬特技武將還是集中在我們熟知的三國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