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9,科比對籃球的狂熱,都在這部5分多鐘的奧斯卡動畫里了

2020年1月27日早上,也就是昨天,剛在睡夢中醒來的我突然看到群里的小伙伴正在熱議這樣一則資訊---

我第一眼看去的時候覺得有點荒謬,心想這絕對又是哪個網友的惡搞,絕對只是一則惡趣味的謠言而已。
然而發(fā)布者的賬號名把我驚住了,因為“新浪體育”這四字,我頓時深覺一股又一股寒意從背脊處不斷地往上翻涌。我知道這絕不是玩笑,而是千真萬確的噩耗。
是的,科比布萊恩特,這位本世紀最偉大的籃球明星,真的永遠永遠離我們而去了。

坦白說,我本人并不是一位狂熱的籃球喜好者,但科比這樣的巨星卻是實實在在的影響了我的整個青春。
5奪NBA總冠軍,18次全明星陣容,4次全明星MVP,2次總決賽MVP,15入選NBA最佳陣容......這系列傲人的數據不僅鼓舞著一批又一批的小伙伴投身到籃球運動當中,其背后對這項運動的執(zhí)著和熱愛,也同樣為各行各業(yè)的群眾所敬佩不已。
“你知道凌晨四點鐘洛杉磯的樣子嗎?”

這可不僅是一句雞湯良言,這更是科比的人生理念,而他也通過自己的人生完美詮釋出了“天才+努力”所能夠企及到的可怕高度。
當然,這一切都絕非一蹴而就的,而這一切的起始就來自于那位小男孩將老爸的筒襪卷成球狀的那一天---
《親愛的籃球》


這是一部上線于2017年4月的動畫短片,時長僅有5分多鐘,畫面也只是經由數千張手繪素描稿組合而成。
但它卻依舊憑借感人至深的內涵,成功榨取了每一位觀影者的眼淚,也順便在次年拿了兩個小獎“奧斯卡”和“安妮獎”。

究其原因,并非制作人有多么的了不起,而是這部短片主人公身后背負有的30多年的對籃球的熱忱和堅毅。
當那位小男孩將臥室的籃筐幻想成大西部論壇體育館的球框,并將手中的筒襪投進其中之后,他便開始明白到自己對籃球的喜愛。
“這份愛如此之深讓我付出了一切,從意識和身體到精神和靈魂”

這份愛是如此之深切,以至于“你要我拼盡全力,我將心也一起給了你(籃球)”。

小男孩一直都明白,他一路以來“歷盡的汗水和傷痛,不是因為熱愛挑戰(zhàn),而是你在呼喚我”。
而他傾盡所有的行為,最終也讓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黃色的球衣,24的號碼,片中小男孩顯然就是科比布萊恩特的形象展現,而這部5分鐘多鐘的短片其實也就是科比職業(yè)籃球生涯的回顧,以及他對籃球運動致以的感謝和愛意。

長久以往,我對如此般的劇情是毫無抵抗力的。
比方說《尋夢環(huán)游記》里的米格,縱然有家人的百般阻撓,但他卻依舊在年幼之際對音樂懷揣上了狂熱的喜好。
而對于《風語咒》里的朗明來說,自幼小開始就已然雙目失明的他卻從未放棄成為俠嵐的念頭,即便他已經明確知道手掌上的印記只是一個誤會,但朗明依然果敢的將步伐邁向了懸崖。

上述主人公都有一個共性:他們很早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且在余生也一直持之以恒,并最終企及到了夢想的彼岸。
雖說他們多見于虛構的影視作品當中,但他們也著實給現實世界的人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通往各種人生可能的大門,給后來者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砥礪力量。
而現如今事情到來科比布萊恩特身上就更是如此---

他,原本就是現實世界的一名成員。而他,也或許具備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稟性。
但毫無疑問,最終起到決定性力量的當屬“堅毅”和“喜好”,而這兩種品質均為蕓蕓大眾都可擁有且應該具備的事物,只不過科比先于我們將它做到滿分罷了。

是的,縱觀科比的一生,他固然有著讓人難以啟齒的一面(某某丑聞)。但對于一名籃球運動員來說,科比卻是當之無愧的神。
他在NBA生涯里的成就,值得享受一切褒揚詞匯的贊美(比如本世紀最偉大的籃球巨星),也值得永遠永遠的存活在每一位對籃球有所喜愛的群眾的心底里。
當然,就正如科比在《親愛的籃球》最后說的這句話一般:“我告訴你,我永遠都會是那個拿著卷筒襪的小孩,垃圾桶在角落,計時器只剩下5秒,籃球在我手里.....”。

我知道自此之后的你們,每每懷念起這位曾帶給了我們20年精彩對抗的籃球之神的時候,也一定會面帶笑顏的回想起那一個將老爸筒襪卷成球狀并投入臥室籃筐的某個日子。
但愿在天國,我們的黑曼巴也還能繼續(xù)享受籃球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