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產生虧倉費?
看到有人說她原本給貨代說的是7個立方的貨,但是最后貨好了只有4個立方。是工廠算錯立方數了,而貨代是客戶的指定貨代。有些時候這也不算什么大問題,如果客戶還有其他貨,直接拼上就好了!
但是這個小伙伴卻被告知:如果只有4個立方的貨,會產生虧倉費!還是60USD每個立方,跟原來托書體積相差太大,少了多少個立方就要收相對應的虧倉費。
我做了幾年的外貿,也是第一次聽這個費用,好奇心驅使,我就想著看看是否真的有這個費用。于是我直接在網上搜了一下,還真有這個費用。

虧倉費是指在海運拼箱出口的過程中,在截單截貨日前一個工作日的中午11:00以后,由于訂艙人原因造成貨物無法及時出運,導致拼箱公司艙位空置,拼箱公司由此向訂艙人收取的彌補該損失的費用。
那么虧倉費是怎么算的呢?它的計算標準是:整箱成本/柜子里的貨物計費方數*虧艙貨物計費方數。
貨物如果按照裝滿的情況來算,虧倉費=(整箱海運費+整箱港雜費)/標準立方數*訂艙計費方數。
另外:各種柜型的標準立方數,20GP立方數是25;40GP立方數是50;40HQ立方數是60.
為什么會產生虧倉費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貨物來不及進倉
第二,取消出貨卻沒能及時退定艙位
第三,較大比例的縮方,漲方,超重
第四,貨物進倉后發(fā)現貨物本身問題拼箱貨代無法承運。
小伙伴那個虧倉費就屬于第三類,加上是指定貨代,也許收費會相對更貴一些。做外貿的都知道,如果是客戶指定貨代,一般情況下都會比自己的貨代收的費用要高的。
她還想著跟客戶來講這個情況,目的可能就是想讓客戶來分擔一點這個費用。其實如果是我,就不會跟客戶說這個事情,畢竟體積是你算錯的,產生這個費用的責任就在于你。你跟客戶說了,除非客戶是非常好說話的人,不然說了也沒用。
她說是因為工廠算錯體積,所以這個費用就讓工廠來承擔。也許如果是非常配合的工廠,他們會承擔這個費用,也就不到2000元。也有可能工廠他就不同意,畢竟是你跟客戶溝通,有些工廠他會推卸責任的。
去年我也犯過算錯體積的錯誤,而且不是算多,而是算少了體積。原本要一個大柜的貨,算錯成只要一個小柜。當然這個體積也是工廠給我的,海運費就相當于多了一倍。是我個人無法承擔的了,但是在出貨之前已經跟客戶說了這個問題,并建議他最好換成大柜。
可是客戶當時抱著僥幸的心態(tài),還是決定先裝看看,剩下的走散貨。結果裝完之后,剩下差不多23個立方,最后不得不再走一個小柜。當時客戶是要求我們分攤費用的,當時我也有跟工廠商量,想著他們能幫忙分擔一些。最后由于是新合作的工廠,他們以已經在出貨前告知這個情況為由拒絕分攤運費。
結局就是我個人出了一部分,就是替客戶分擔了一些。
這個客戶因為這個事情,當時鬧得還挺不愉快的。后來安裝的時候也遇到不少的問題,所幸的是還是裝起來了。今年來又有問了一些別的款式的產品,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有結果,起碼關系并沒有搞到特別僵。
這個就先說到這里,再回到文中開頭的問題。既然這個虧倉費是真實存在的,那么我們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它的產生呢?
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方法,供參考:
針對上面第一個原因,如何防范,發(fā)貨人一定要嚴密跟蹤貨物,確定準確的完貨時間,送貨時間,如果發(fā)現貨物來不及進倉應及時通知拼箱貨代。
第二個防范的方法,如果取消出貨,訂艙人一定要及時反饋給拼箱公司,退定艙位。拼箱公司可以調整柜型或與同行配貨來防止艙位空置。
第三個防范方法,如果發(fā)現訂艙時的貨物資料和實際貨物有較大差異,要及時反饋,使拼箱公司能及時調整艙位。
第四個就是一些特殊物品,比如液體,半危險品,危險品,超大貨物,超重貨物,一定要事先跟拼箱貨代確認能否承運。
第五個,要確保單證一致,單貨一致。海關要求查檢的話,配合查驗,與海關人員充分溝通。
更多外貿干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外貿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