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老師作文課:小學(xué)生作文《春夜喜雨》精批細(xì)改

【核心提示】
本篇習(xí)作為一位四年級小學(xué)生所寫。文章雖然短小,但寫春夜喜雨,從狀物摹景、抒情敘事、心理描寫入筆,生動如畫,給人以身臨其境感。而且文筆優(yōu)筆,詞采斐然。顯然小作者有一定的文學(xué)功底。不過在謀篇布局、鋪墊過渡、用詞準(zhǔn)確諸方面,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再者,從遣字造詞的刻意追求上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小小文學(xué)愛好者,平時不僅閱讀大量文學(xué)作品,而且注意搜集、學(xué)習(xí)優(yōu)美詞匯,并且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這是學(xué)好語文與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過分追求詞藻華美,生動形象的前提是用詞準(zhǔn)確而不堆砌,以辭害意便會適得其反。還要注意力避用濫的形容比喻,要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加以創(chuàng)新,使文字更具新鮮感與感染力。
【審題】
“春夜喜雨”猶如古詩“春江花月夜”,行文呼應(yīng)標(biāo)題,春、夜、喜、雨四字皆應(yīng)該有著落,而題眼則是“喜”字。喜,一要體現(xiàn)在春雨的描寫上,一要體現(xiàn)在春雨帶來的喜悅心情上。
【原文】
昨天下午,柔媚的陽光突然隱去,天上迅速堆積了層層鉛云。校園里旋起了小風(fēng),卷起紙屑和碎葉,漫天飛舞,吹透春衫,乍暖還寒的寒意又絲絲逼上來。教室里比往?;璋翟S多,從窗子望出去,濕濕的天空似乎能擰出水來。
晚上九點多鐘,我正聚精會神地做作業(yè)。耳邊突然傳來一陣細(xì)微的“沙沙”聲,似春蠶在咀嚼桑葉,又似暗潮在低聲呢喃。我忍不住抬頭尋找聲音來源,窗玻璃上不知什么時候布滿了密密的雨珠。情不自禁拉開窗戶,斜風(fēng)細(xì)雨撲面而來,我的心一下子飄了起來:“下雨啦!”這是期待已久難得的春雨,它給干旱的土地帶來了甘霖,灑下了希望。媽媽說:“看雨去!”我和弟弟立刻雀躍著簇?fù)硐聵恰?/p>
風(fēng)停了,雨腳綿密,落在頭發(fā)、臉頰上,沁著清甜的氣息,絲滑柔膩。透過昏黃的光暈,淡粉的櫻花,翠綠的冬青,都濕潤而鮮活起來。我揚起臉,閉上雙眼,張開雙臂,去細(xì)細(xì)品味這潤物無聲的春雨,感受這大自然的豐厚饋贈。
夜深了,我卻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入眠,雙眼緊盯著窗玻璃上淅淅而下的水流,看它們蜿蜒而行,分合匯聚,演奏一曲快樂的春雨天籟……突然,一聲滾滾春雷,穿越蒼穹,直撲耳膜,初起隱隱,繼而轟然炸裂,似龍吟大澤,又如莽象穿林,千雷轟鳴,綿綿不絕……
在雷聲和雨聲中,我沉沉睡去,恍惚夢見了杜老夫子,聽他在吟誦:“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分段點評】
【原文第一段】
昨天下午,柔媚的陽光突然隱去,天上迅速堆積了層層鉛云。校園里旋起了小風(fēng),卷起紙屑和碎葉,漫天飛舞,吹透春衫,乍暖還寒的寒意又絲絲逼上來。教室里比往?;璋翟S多,從窗子望出去,濕濕的天空似乎能擰出水來。
【評點】
1、作文不是日記,開頭點明時間不宜用“昨天、前天、今天”之類,因為作文后一般不標(biāo)時間,那么這個“昨天”就沒有了實際的時間意義,讀者讀了,也不知“昨天”是哪一天。此類文章開頭,如果要點明時間,一般會用“初春的一天上午”或者“三月的一天”之類。沒有必要交代具體的年月日。如果確需留下時間印記以備忘,一般會在文末標(biāo)注。但若文章發(fā)表,就不會出現(xiàn)時間落款了。
2、題目是“春夜喜雨”,卻從“昨天下午”寫起,雖然用意是鋪墊,但鋪墊不宜過多,繞的圈子不能太大。即使要作鋪墊,只要在開頭一段簡單交代一兩句話就可以了。更何況,由下午至夜九點的時間跨度也太長了,勢必與下一段寫夜會出現(xiàn)銜接不緊的問題。
3、“旋起了小風(fēng),卷起紙屑和碎葉,漫天飛舞”,粗看描寫很有畫面感,很生動形象,但是“小風(fēng)”與“漫天飛舞”搭配顯然不當(dāng)?!皾駶竦奶炜账坪跄軘Q出水來”這一比喻句很新奇,但細(xì)細(xì)推敲一下,就會覺得“濕濕的天空”是很不準(zhǔn)確的描寫,畢竟此時還是晴空,最多也就是陰天,后文交代直到晚上九點才下雨,這時怎么可能“濕濕的天空似乎能擰出水來”呢?過于追求修飾描寫以至失真,反而有華而不實之感。
【原文第二段】
晚上九點多鐘,我正聚精會神地做作業(yè)。耳邊突然傳來一陣細(xì)微的“沙沙”聲,似春蠶在咀嚼桑葉,又似暗潮在低聲呢喃。我忍不住抬頭尋找聲音來源,窗玻璃上不知什么時候布滿了密密的雨珠。情不自禁拉開窗戶,斜風(fēng)細(xì)雨撲面而來,我的心一下子飄了起來:“下雨啦!”這是期待已久難得的春雨,它給干旱的土地帶來了甘霖,灑下了希望。媽媽說:“看雨去!”我和弟弟立刻雀躍著簇?fù)硐聵恰?/p>
【評點】
1、這一段更像開頭——開門見山的開頭,因而第一段寫得再美,也是可以刪除的,因為與主題關(guān)系不大。何況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也缺少過渡,行文太突然,時間跨度也太大了。這也是中小學(xué)習(xí)作的一個通病,總是在第一段,交代事情的緣由,作一定的鋪墊,明明是推門就可以進去的事兒,卻偏偏要在門口繞了一大圈子再進去——讀者其實也不感興趣。
2、第一段的鋪墊完全可以作為插敘來寫。夜里看到春雨下了,再聯(lián)想到下午的天氣,反而使文章平生波瀾,有跌宕之勢,體現(xiàn)出謀篇布局的章法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最忌平鋪直敘。細(xì)微的“沙沙”聲,似春蠶在咀嚼桑葉——這一句形容春蠶很貼切形象,只是這個比喻用得太多了,沒有新鮮感。
3、這一段文字很細(xì)膩,由聽到看,再到心里所想,再到人物對話與出門,聽覺、視覺、感覺、對話與動作的描寫一氣呵成,是其優(yōu)點。存在的問題是形容春雨“又似暗潮在低聲呢喃”,與“沙沙聲”顯然不一致,更不像“低聲呢喃”。暗潮涌動聲勢還是很強很大的,這個比喻很新穎,還可以再斟酌。
4、“期待已久難得”詞語重復(fù),可刪掉“難得”。重復(fù)多余的詞一定要刪去。魯迅名言:改好文章就是要刪去可有可無了字詞。
5、“雀躍著簇?fù)怼庇玫煤?!姐弟喜雨形象躍然紙上。
【原文第三段】
風(fēng)停了,雨腳綿密,落在頭發(fā)、臉頰上,沁著清甜的氣息,絲滑柔膩。透過昏黃的光暈,淡粉的櫻花,翠綠的冬青,都濕潤而鮮活起來。我揚起臉,閉上雙眼,張開雙臂,去細(xì)細(xì)品味這潤物無聲的春雨,感受這大自然的豐厚饋贈。
【評點】
1、此段狀物可圈可點:語句精短,文字簡練,細(xì)膩傳神,情景交融,如詩如畫。
2、“淡粉的櫻花,翠綠的冬青,都濕潤而鮮活起來”一句的“鮮活”似乎不太好講,應(yīng)該是“鮮艷”吧?當(dāng)然,之前如果因干旱過度而呈枯萎狀,倒是可以用“鮮活”。但從前面的“透過昏黃的光暈”特定背景看,還應(yīng)該是花與葉的顏色更為鮮艷。提示:用詞求新求奇固然好,但前提是準(zhǔn)確。
【原文第四段】
夜深了,我卻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入眠,雙眼緊盯著窗玻璃上淅淅而下的水流,看它們蜿蜒而行,分合匯聚,演奏一曲快樂的春雨天籟……突然,一聲滾滾春雷,穿越蒼穹,直撲耳膜,初起隱隱,繼而轟然炸裂,似龍吟大澤,又如莽象穿林,千雷轟鳴,綿綿不絕……
【評改】
1、“窗玻璃上淅淅而下的水流”的“淅淅”用得不正確。淅淅,象聲詞,“形容風(fēng)聲、雨聲或下雪聲”,這里形容水在玻璃上流下來的樣子,顯然是錯的,宜用“涓涓”。
2、“我卻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入眠”一句也嫌重復(fù),可去掉“久久難以入眠”,此句熟套常用,且既然“心潮澎湃”即是未眠,不必再作強調(diào)。況且末段有“沉沉睡去”,已有此意。省卻,更為含蓄。若用,可改成“我心潮澎湃,難以入眠”。
3、“蜿蜒而行,分合匯聚”的“蜿蜒”也不準(zhǔn)確,一般窗戶玻璃的雨水是直線下流的,不可能曲曲彎彎,除非玻璃不干凈,有太多粘著物。“演奏一曲快樂的春雨天籟”是妙喻,語言也新奇。
4、“一聲滾滾春雷”:既然是“一聲”,就不可能是“滾滾”的多聲。直接刪去“一聲”。也可改成“一陣滾滾春雷”。
5、“直撲耳膜”刪去,使對雷聲的描述更加連貫而富有氣勢。“千雷轟鳴”也刪去,與前后句不搭配。
【改文】
夜深了,我心潮澎湃,難以入眠,緊盯著窗玻璃上涓涓而下的水流,看它們分合匯聚,演奏著一曲快樂的春雨天籟……突然,一陣滾滾春雷,穿越蒼穹而來。初起隱隱,繼而炸裂,似龍吟大澤,又如莽象穿林,轟轟隆隆,綿綿不絕……
【原文第五段】
在雷聲和雨聲中,我沉沉睡去,恍惚夢見了杜老夫子,聽他在吟誦:“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評改】
1、“在雷聲和雨聲中” 不必交代,因為上段已作充分描述。
2、不宜稱“杜老夫子”,有些調(diào)侃意味,而且也少有如此稱呼杜甫的。作為小學(xué)生還是正規(guī)稱呼比較好:唐代大詩人杜甫。夢境可以寫得更活脫些,見改文。
3、既然“沉沉”睡去,夢見前不宜加“恍惚”修飾,“恍惚”往往用在半睡半醒狀態(tài)下。
【改文】
我沉沉睡去,夢見唐代大詩人杜甫披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喜吟著“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向我緩緩走來……
【點撥】
夜雨的描寫繪聲繪色,給人以身臨其境感。心理描寫生動細(xì)膩,十分傳神。若能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與生活來寫春雨感悟,立意就會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