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砍30分還是被打爆!二當家僅得10分,火箭輸球誰來背鍋?

進入到垃圾時間之前,哈登只在第二節(jié)比賽的時候休息了一分鐘!但還是被湖人打爆了,而且是全場吊打,雖然期間有過反撲的小高潮,但隨著詹姆斯和濃眉的回歸,分分鐘就讓紅隊絕望了。全場出戰(zhàn)42分鐘,20投12中,三分球8投2中,罰球4中4,得到30分6籃板5助攻6失誤1搶斷1蓋帽5犯規(guī)。
除此之外,紅隊得分上雙的人還有杰夫格林,9投3中,得到13分,還有就是二當家威少,13中4,得到10分,跟湖人的首發(fā)五人得分全部上雙相比,根本就是不堪一擊,完全就是兩個級別的球隊,而這還僅僅是湖人打得很放松的情況下所打出來的表現(xiàn)和數(shù)據(jù)。

哈登到底有多么絕望?
從G4開始的那場比賽,湖人包夾哈登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嚴重到三分線外接球還沒有機會運球,湖人的外線包夾就來了,莫里斯本來是打中鋒,直接就上去了,因為湖人根本不怕紅隊的內(nèi)線,塔克的籃下終結(jié)能力,根本就沒有威脅,詹姆斯一個人足以應付紅隊的內(nèi)線,所以莫里斯可以大膽防出去,包夾哈登。
沒有辦法,被迫出球,但是小里弗斯又能做什么事情呢,他的第一步很快,但是就算過掉了第一道防線,湖人很快就會在鋒線上予以協(xié)防,被迫又還給三分線外的哈登,除了威少和哈登之外,其余球員無法串聯(lián)起球隊,除了干拔就是單打,而一旦投不進,就會陷入死胡同狀態(tài)。

如果湖人包夾哈登遲了一些,或者讓哈登鉆進去了內(nèi)線,又或者是讓哈登形成了單打的局面,那么紅隊是可以得分的。以哈登的得分能力,就算面對濃眉,也能夠輕松突破上籃,低位被包夾,登哥更加能夠找到底角的射手,一旦內(nèi)線三大步起來了,湖人也沒法防了,這就是為什么登哥能夠在如此高強度包夾之下還能夠砍30分的原因,不得不讓人驚訝和佩服。但是,這樣的回合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哈登需要有人站出來幫助他得分,就像和雷霆的G7一樣,威少能夠利用速度沖擊內(nèi)線,打成攻防轉(zhuǎn)換。然而,湖人畢竟不是雷霆,湖人的內(nèi)線有濃眉,鋒線有詹姆斯,外線有卡魯索,任何一道關卡,威少都很難突破。他已經(jīng)沒有當初巔峰時期的速度,力量和爆發(fā)力了,想要他再做出騎人暴扣的動作,這太為難他了。

從這輪系列賽來看,威少能做的,就是在第二陣容里,打一打轉(zhuǎn)換,突破送一送三分助攻,如果隊友投不進,也沒有辦法,想要靠威少在內(nèi)線取分,或者三分線外得分,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換句話說,哈登的二當家,只能起到一個串聯(lián)的作用,能不能追分,還得是靠外線的射手,而一旦威少想要自己打,上頭了,那就是湖人最喜歡的節(jié)奏了。
哈登身邊沒有幫手,這是紅隊輸球的根本原因。但是紅隊輸球,要怪威少嗎?還是別了吧。威少年紀大了,已經(jīng)不容易了,他能夠打出現(xiàn)在的數(shù)據(jù)和表現(xiàn),本來就是意料之中的,又何必在輸球之后落井下石呢?

威少沒有送助攻嗎?威少沒有傳球嗎?威少沒有拼命嗎?他都有,只不過在這種純靠三分的體系之下,威少失去了沖擊內(nèi)線的爆發(fā)力,也就很難帶動隊友了,湖人需要夾擊哈登,但是不需要夾擊威少。
就G5而言,紅隊的三分球49投13中,身邊射手像考文頓和戈登,分別只有4投1中,塔克6投2中,格林3中1,里弗斯5中1,包括哈登自己也只有8中2,這能怪誰?不能全怪威少吧?遇上湖人這種內(nèi)線防守很強,外線防守也不弱的球隊,紅隊的三分球如果投不開,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也就是說,紅隊輸球,威少有責任,但不是最終決定性的,老徐我認為,是跟球隊的體系有關。
以不到兩米身高的塔克為中鋒,身邊配上一群后衛(wèi),想要跟湖人競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是湖人的移動速度不夠快嗎?還是湖人的后衛(wèi)線身高臂展不夠呢?還是湖人的中鋒也像塔克那樣矮呢?
德安東尼迷你小陣容戰(zhàn)術體系,難道不需要負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