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聲笑語粉飾痛楚,嬉笑怒罵遮掩無助

打開你與外界所有的信息渠道,無論是博眼球的一驚一乍,還是嚇唬人的頭頭是道,你會發(fā)現(xiàn)如今的輿論就是個筐,
什么都敢往里裝。

縱觀如今的輿論走向,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的一個現(xiàn)象,
真相不重要,誰在說不重要,誰害怕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
氣氛。
誠然,一個稍微明白點情況的人,都會對這個結論嗤之以鼻,
氣氛那不就是烘托出來的么?
是的,但我們必須要認識一個非常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事實,那就是氣氛對于大多數(shù)不明白,不清醒,不理性,沒有基本認知的人來說,
非常重要。
那么,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氣氛起來了,黑的可以變成白的,氣氛到位了,白的也可以“理解”成為黑的。
氣氛,這個在大眾眼中的輿論附屬品,如今卻陡然一躍,成了駕馭人心的“燈塔”。
于是乎,人人都開始隨著那忽明忽暗的光邁開腳步,聽著領頭的人喊,自己也便跟著喊起來,嘹亮的也許是歌聲,也有時是刺耳的叫罵,是陰陽怪氣的噴嚷,但無論是什么樣的聲音,什么樣的舉動,也不管是否荒唐,與現(xiàn)實是否脫節(jié),
只要前面的人這樣做,后面的人也就照做,因為有人做了,后面的人就會心安理得的接受。
心為何而安,理為何而得,沒人問,沒人想問,甚至人們不會意識到這個事情,
那么,問題不再是“問題”,自然也就不需要所謂答案了。

錯誤的方向會讓努力功虧一簣,這就好比以前有句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俗話說的是世俗,而道理講得亦是現(xiàn)狀。
隨著事實的逐步發(fā)酵,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愿意去說什么的人越來越少了,而那些旗幟鮮明的存在,五顏六色,立得住的倒不了,立不住的,只會被新的顏色所替代。
從宏觀走向微觀,從放眼未來到活在當下,這期間并無轉變,甚至在接受的方式上,也并無值得推敲或是思考之處,
為什么?
這就好比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你們觀點可以相悖,立場可以沖突,但終究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在一個環(huán)境下睡覺,
起床時,你第一個見到的人,你不希望那人是你的仇人,身邊十分親密的關系之中,即便有所摩擦,但因彼此離得太近,所以有些話可以說,但終究不能說的太重。
這個問題的結果就是,不管我們的嘴邊戴著什么,
精神上的口罩一旦戴上了,
就再也無法輕易摘下了。

用歡聲笑語粉飾的痛楚,是萬般無奈下的“生活所迫”。
用嬉笑怒罵遮掩的無助,是難以言喻下的“隨遇而安”。
故事跌宕起伏,總歸要有人寫下句號,
現(xiàn)實波瀾不斷,總歸要有人走到對岸。
不過,那個寫下句號的人,真的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么?
這其實是一個并不友善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后,我們所質疑的東西無論是什么,都會讓我們感到深深的不安: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他們什么都不知道。
真正可怕的,是他們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