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5BYKp_Mr7924oZuAr137rg?pwd=veg0?
提取碼:veg0

編輯推薦
★一本默默無聞的書,一經(jīng)出版便迅速占據(jù)各大圖書排行榜首?!短觳旁谧?瘋子在右》,沒有浮夸的修辭,沒有繁復(fù)的文體,簡簡單單的對話形式,卻以現(xiàn)象級的銷量,撼動了所有人自以為穩(wěn)固的世界觀。
★被各大影視公司爭搶改編權(quán),同名網(wǎng)絡(luò)劇單集首播觀看次立即破百萬。
★完整版帶著10個從未公開的新篇章,再次與大家見面。依舊是那些在靜謐中喧囂的觀點,仍然是那些在秩序中混亂的立場。讓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字里行間探索未知,重新定義曾經(jīng)根深蒂固的認知。
★有多少瘋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著。 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瘋狂著。 一堵圍墻,區(qū)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圍墻內(nèi)外,瘋狂與正常。 圍墻之上,困惑與彷徨。 一本書,拆掉圍墻。
內(nèi)容簡介
這本書,是一群誤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療的瘋子的故事。這本書,是作者高銘耗時4年深入醫(y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機構(gòu),和數(shù)百名“非常態(tài)人類”直接接觸后,以訪談形式記錄了生活在社會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的所思所想。這本書,是國內(nèi)diyi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談訪錄。在與精神病患對話的內(nèi)容里涉及到生理學(xué)、心理學(xué)、佛學(xué)、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xué)以及瑪雅文明和預(yù)言等眾多領(lǐng)域。表現(xiàn)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對生命提出的深刻觀點,聞所未聞卻又論證嚴(yán)謹(jǐn)。
作者簡介
高銘,70年代生于北京。他喜歡問為什么,但不是哲學(xué)家。他喜歡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學(xué)家。他喜歡追問世界本源,但不是歷史學(xué)家。他喜歡動物,但從不去動物園。他是個探險家,但不怎么旅游。他寫過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他喜歡白色、金屬金和銀色。他喜歡用“貪婪”形容自己。他喜歡自己制定規(guī)則。他堅信自己能拯救世界。他誰也不是,但他誰都是。著有《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千魂》《催眠師手記》系列。
精彩書評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徹底把我打開了,好喜歡,里面每一個案例都讓我看得欲罷不能,里面有一個觀念讓我特別認同。他說精神病院的這一堵墻把所謂的正常世界和那個世界隔開了。但是真正哪一個世界才是正常的?這句話就特別能夠擊中我。
——胡歌
我喜歡看一些不太正常的書,最近看了一本《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李宇春
很喜歡這一本(《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腦洞大開,晚上你看這就好了。
——陳喬恩
瘋子和天才,有的時候就是一步之遙。
——高圓圓
高銘好奇心重,喜歡刨根問底,他曾花了4年多的時間接觸病人,發(fā)表了被譽為“國內(nèi)diyi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火了,因為它打開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很多人看得背脊發(fā)涼,因為他們在瘋子的世界里找到了認同。
——《環(huán)球人物》雜志
每個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樣的。既然一個世界可以演繹成這么多樣,那么嘗試一下很多個世界來讓一個人看,這樣似乎很有趣。
——《中國新聞周刊》
有人說這本書有意思,我覺得這本書不好玩,我在寫一個大悲劇。他們知道很多東西很了不起,但是他們沒有釋放出來,你不能了解到他們的目的。我跟他們接觸很多,并沒有看不起他們,我很尊重他們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認同。
——《廣州日報》
當(dāng)高銘把他見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公布于眾時,他曾震動過的,病人們的邏輯、感情、精神;經(jīng)歷過的驚懼、悲憫、收獲……在讀者身上一一重現(xiàn)。
——《中國青年報》
基本上,這就是正常人被幾十個高智商神經(jīng)病調(diào)戲和羞辱的故事。里面有男女老幼各種版本的謝耳朵。這些瘋子,一個比一個學(xué)識淵博、邏輯嚴(yán)密、氣場強大、德藝雙馨、可歌可泣。
——《南方都市報》
目錄
前言
舊版前言
1. 角色問題
2. 夢的真實性
3. 四維蟲子
4. 三只小豬――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5. 三只小豬――后篇:多重人格
6. 進化慣性
7. 飛禽走獸
8. 生命的盡頭
9. 轉(zhuǎn)世
10. 蘋果的味道
11. 顱骨穿孔――前篇:異能追尋者
12. 顱骨穿孔――后篇:如影隨形
13. 生化奴隸
14. 永遠,永遠
15. 真正的世界
16. 孤獨的守望者
17. 雨默默的
18. 生命之章
19. 最后的撒旦
20. 女人的星球
篇外篇:有關(guān)精神病的午后對談
21. 時間的盡頭――前篇:橘子空間
22. 時間的盡頭――后篇:瞬間就是永恒
23. 在墻的另一邊
24. 死亡周刊
25. 靈魂的尾巴
26. 永生
27. 鏡中
28. 表面現(xiàn)象
29. 超級進化論
30. 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傳輸
31. 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壓縮問題
32. 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傳
33. 永不停息的心臟
34. 禁果
35. 朝生暮死
36. 預(yù)見未來
37. 雙子
38. 行尸走肉
39. 角度問題
40. 人間五十年
第二個篇外篇:精神病科醫(yī)生
41. 偽裝的文明
42. 控制問題
43. 大風(fēng)
44. 雙面人
45. 滿足的條件
46. 薩滿
47. 偷取時間
48. 還原一個世界――前篇:遺失的文明
49. 還原一個世界――中篇:暗示
50. 還原一個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
51. 盜尸者
52. 棋子
53. 誰是誰
54. 靈魂深處
55. 伴隨著月亮
56. 剎那
57. 果凍世界――前篇:物質(zhì)的盡頭
58. 果凍世界――后篇:幕布
新版后記:人生若只如初見
第一版后記:人生若只如初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生命之章
“你好。”我坐下、摘下筆帽、后打開本子,準(zhǔn)備好錄音筆后抬頭看著他。
只看了一眼,我就后悔了,后悔見他。
我也算是接觸過不少精神病人了,他們之中鮮有眼神象他這樣讓我感到不安的。而不安的根源在于從他的眼神中什么都看不到,沒有喜怒哀樂。如果面對的患者是興高采烈那種亢奮的狀態(tài)的,那我就不需要多問,聽就是了;假若面對是沉默類型的也沒關(guān)系,無非再多來幾次試試;要是對方情緒很不穩(wěn)定甚至狂暴,大不了就跑唄,跑快點躲開砸過來的一切,安全第一就成。然而,面前的他只有一種態(tài)度:超然。說實話我有點怕這類型的患者,因為在他們面前,我是那個被審視的人,甚至到了一種無所遁形的地步。
我甚至能預(yù)感到接下來必將是一段燒腦甚至顛覆我所有認知的時間。
他面無表情點了下頭:“你好?!?br>
糟糕了!我知道自己的預(yù)感沒錯,因為他平和的回應(yīng)我的問候。對于一個很不穩(wěn)定的精神病人來說這不正常。
我:“呃……聽說你自殺很多次?”
他面無表情的看了我一會兒:“那不是自殺,我只是想提前結(jié)束這一章。”
我:“一章?”這讓我想到了曾經(jīng)接觸過的某一位患者。“你認為我們是在一本書里?”
他:“不是書。只是這么形容?!?/p>
我:“那是什么意思?”
他:“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罷了?!?/p>
我:“呃……還是沒明白?!?/p>
他漠然的看了我一會兒:“死亡并不是真的死亡,只是我們這么說。死亡只是生命這一段的終結(jié),但是我們還會用別的方式繼續(xù)下去?!?/p>
“死亡不是死亡……”我在品味這句話,“那死亡是什么?”
他:“這一章的結(jié)束,我說過的。”
我開始有點聽明白了:“原來是這樣……那之后呢?是什么?”
他:“我也不知道,某種形式吧?所以我想提早結(jié)束現(xiàn)在的環(huán)節(jié)去看看后面到底是什么?!?/p>
我:“其實……”我隱隱的覺得話頭不對,但一時又沒想好要不要岔開,畢竟他是有自殺傾向的那類患者
他沒打算停下來而是繼續(xù)就這個問題點還在說:“生命和死亡只是我們起的名字罷了,生命本身不見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見得是壞的。這些都只是必須的某種階段?,F(xiàn)在,被我們稱作是生命的這個階段,是某個巨大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段落,之前我們經(jīng)歷過其他階段,之后還會經(jīng)歷另一些別的什么,但是我們不清楚那是不清楚那是什么?!?/p>
我:“我大概是聽明白了,你是說我們的生命是某個……巨大的……嗯……某種連續(xù)性的一部分?”
他:“差不多是這個意思?!?/p>
我:“那,那個巨大的……我沒辦法稱呼它,是什么形狀的?環(huán)形?或者就像是NDA一樣的螺旋體?”
他:“你在試圖用生命中的常識去解釋生命之外。但假如真有什么形狀的話,我認為應(yīng)該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因為目前我們甚至都無法理解生命之外是什么?!?/p>
我突然覺得他的想法很有趣:“也許它就是普通純線性的。”
他非常認真的想了想:“我不知道。”
我:“但是你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
他:“我只是說這種可能性存在。所以我才打算提前結(jié)束生命來試試?!?/p>
我:“但拿生命來……這太草率了,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機會……”
他有點不耐煩的打斷我:“你怎么知道的?”
我被問愣了。
他:“你們太喜歡用已知去解釋未知了,然后以此為基準(zhǔn)來評判。”
我:“可是這很正常啊,畢竟我們身處在生命當(dāng)中……”
他:“不、不,不是這樣的,你還是沒能跳出來。也許,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來看,認為我們現(xiàn)在的階段只是某種孕育期呢?甚至我們這個階段反而被稱為死亡呢?在其他階段看來,生死的因果關(guān)系也許正好是相反,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認為的這樣。你太習(xí)慣于用已知解釋未知了?;蛘哒f,在某種程度上你恐懼未知,就如同恐懼死亡?!?/p>
我知道他這種邏輯雖然建立在假設(shè)基礎(chǔ)上,但卻是不可攻破的,因為我沒法推翻他的假設(shè),除非我也向他那樣假設(shè)??蛇@樣一來我就和他所做的沒有任何區(qū)別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為人類的邏輯極限感到悲哀,并且有沉重的無力感以及某種程度上的絕望。
我決定再掙扎一下:“用已知嘗試著解釋未知也沒錯吧,至少現(xiàn)在看來沒錯誤,因為我們的定位就在生命中,而不是生命之外?!?/p>
他:“你從身處的角度看當(dāng)然沒錯誤,但是從正確與否的角度看就不好說了?!?/p>
“好吧?!蔽覐氐追艞壛嗽谶@個問題繼續(xù)糾結(jié),因為他是對的?!澳闶菑氖裁磿r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
他:“從一張圖片?!?/p>
我:“能說說是什么樣的圖片嗎?”
他:“可以。是一張銀河系的圖片?!?/p>
我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yù)感:不會和某些奇怪的學(xué)科有關(guān)吧?
他完全沒留意到我情緒的變動,而是瞇著眼睛似乎在回味:“那是一張很美的圖片,銀河系像是個巨大的、閃亮的盤子,帶著數(shù)以億計的星體慢慢旋轉(zhuǎn)著。那張圖片就像是有魔力一樣,足足吸引了我將近一個小時都沒能把視線移開。有那么一陣我甚至已經(jīng)置身于其中,漂浮在某個位置靜靜的看著它……直到最后我忘了雙腿的存在,忘了掌握平衡,摔倒在地。”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言: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就六年了。
在寫下上一句話之前,我花了大約20分鐘敲出一堆廢話來,什么感謝讀者啊,感謝大家喜愛啊一類的,后來想想,刪了。
我這是干嘛啊,我干嘛要去刻意說這些討好的話啊,我又不是打包賣心靈雞湯的。只有嚴(yán)謹(jǐn)認真的寫好內(nèi)容才是對讀者最好的尊重,否則就算跪舔也一定會被罵的!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去寫那些無用的客套話,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內(nèi)容,而不是一個搖尾的前言或自序。
想到這些我沒啥壓力了。前言就照實話路子來,嗯,不卑不亢,心平氣和。
真.前言:
2009年8月17號的凌晨大約兩點半,我坐在桌前敲下了第一個字。也就是從那個字開始,猶如一個漫無邊際、奇妙的嶄新宇宙誕生般,許許多多沉寂在我記憶中的東西被喚醒并噴薄而出。它們既是物質(zhì)也是光影,混雜糾纏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某種概念和意義,立體的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該去怎么看待那些記憶,也從未想過該去怎么理解它們。因為我一直以為那只是一段記憶而已。但也許是憋太久,也許那陣實在太閑,所以我還是寫了。很意外,沒想到嘗試著寫出來對我來說居然是最具有沖擊性的一次體會與解讀。這不由得讓我想到自己在《催眠師手記》第二季中寫下的一句話:語言和文字是一種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