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赤陽講“漢語之美與交流的藝術”,寄語:大家要做“六一居士”

1月31日下午,筆者與數十名讀者一起來到湖南圖書館,聆聽了湖南經視《和事佬》主持人及導演、央視頻《名人說》欄目主持人方赤陽應邀所作的專題講座——《漢語之美與交流的藝術》,讓感受到了中國文字的豐富內涵、漢語藝術的迷人魅力。方赤陽在講座中寄語,希望大家都能真誠、善良、勤奮努力,做他所定義的“六一居士”。

講座中,方赤陽在介紹了漢字的重要性后,從漢字的構造談起,循著文字的形體特征,追溯到它背后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揭示漢字背后隱藏的民俗的基因,為讀者展開傳統文化的畫卷。

講座伊始,方赤陽說,漢字既是一座典藏無數的文化寶庫,更是一座磅礴恢弘的博物館;我們祖先將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思維理念等種種因素納入到造字過程中,賦予了每一個文字獨有的形象;它不單只是記載歷史、傳承經典的工具,更是沿襲先人智慧的一種精神象征;漢字文化的豐富內涵,不僅體現在它們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更是在長期的使用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方赤陽例舉了網上的一篇關于“漢字的對話”的文章,“兵”對“丘”說:看看戰(zhàn)爭有多殘酷,兩條腿都炸飛了!“日”對“曰”說:該減肥了?!澳尽睂Α靶g”說:臉上長顆痣就當自己是美人了。“晶”對“品”說:你家難道沒裝修?哈……哈!真讓人忍俊不禁呀,是不是?

方赤陽認為,人們把漢字加上想象就更幽默有趣,這篇文章就充分體現了漢字的幽默屬性,而漢字所獨有的書法更是令人叫絕,真草隸篆行,各領風騷,各具千秋,真楷:筆法嚴謹,結構端穩(wěn),方圓有致;行草:飛天走地,氣勢連綿狂放;隸書: 柔中帶剛,章法整齊,規(guī)矩和諧。漢字的書法藝術把漢字的神韻發(fā)揮到了極致。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人們說得最多的是哪個字?”現場好幾個人回答都錯了,他說是個“謝”字。“謝謝”的內涵是什么?表達感恩、感謝的意思。從漢字的構造來說,“謝”字是言、身、寸三個字構成的?!鞍焙汀吧洹?,分別由矢和委,身和寸構成,兩字的讀音應該是當時的人弄反了,寸長的身體才稱矮,讓箭頭迅速到達人確定的目標才叫射。“謝”,就是用言語矮化自己,抬高他人,是為感“謝”!《尚書》和《三字經》中有“滿遭損,謙受益”的格言。說謝謝是謙虛的人生態(tài)度。

例如“婚”字,其結構上是女、氏、日三個字構成的,女子改變姓氏的日子就叫“婚”。他說,從古以來,女子結婚后從夫姓,現在香港人仍是這樣,西方許多國家都是這樣,婚后的女子名字都要在前面加一個丈夫的姓。
什么是“十全十美”?方赤陽說,女人做到“溫良恭儉讓”,男人做到“忠孝節(jié)義仁”,合在一起才叫“十全十美”。
方赤陽強調,現在國家提倡“文化立國”很重要,關于什么是文化,他最欣賞的回答,是作家梁曉聲的四句概括: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接下來,他用六個小故事來佐證他的這個觀點。

第一個故事。某空姐遇見各種大咖和明星是常事,那些人都沒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幾天遇見劉詩詩。在她整理頭等艙時赫然發(fā)現:劉詩詩座位上的被子竟被疊得整整齊齊的。她說以前頭等艙的客人都是把被子團成一團,扔在腳底下就走了,劉詩詩讓她好感動。方赤陽說,坐頭等艙的大多是有身份的人,但像劉詩詩這樣的卻很少。

第二個故事。一位姑娘陪媽媽聽某流浪歌手的歌曲后,走過去隨手把五元零錢扔進了那帽子里,她媽媽卻走過去,慢慢蹲下身子,將兩個硬幣放進了帽子里,并微笑著向流浪歌手點頭示意。姑娘有碩士文憑,媽媽只有高中文憑,但姑娘實在輸她媽媽太多。方赤陽強調,有沒有文憑,和有沒有文化,有時完全是兩碼事。

第三個故事。某朋友跟著老總去談業(yè)務,午餐中途,老總對端來特色菜的服務生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服務生說是贈送的,老總依然笑著回答:“免費的我們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費?!崩峡傇陲埡筮€將吃剩的菜打了包,在回公司途中,雙手把打包的食物遞給了路邊的乞丐。方赤陽強調,什么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

第四個故事。某華人帶侄兒去悉尼海域捕魚,每次收網總有收獲,但那華人都要挑揀一番,將其中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侄兒不解,華人說,“符合規(guī)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敝秲赫f公海沒人管,那華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方赤陽強調,什么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第五個故事。某智者教導其弟子,要把打碎了的玻璃制品裝入垃圾袋,并寫上“里面是玻璃碎片,危險”,這樣,撿垃圾的人才不會劃傷手指;喝過飲料的礦泉水瓶也要倒空擰緊,方便廢品回收者收集。方赤陽強調,什么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同樣,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收垃圾的人……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下一個人。

第六個故事。戲劇家夏衍臨終前痛得十分難受,秘書說要去叫大夫,正待出門,夏衍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了一句:“不是叫,是請?!彪S后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夏老改動一個字,卻感動了一幢樓。還有梁啟超,死于當年協和醫(yī)院的醫(yī)療事故,臨死前,梁啟超沒有罵醫(yī)生,而是叮囑家人:“千萬別跟媒體說,不要公布。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yī),如果讓他們知道我的事,難免就會退卻。”

方赤陽強調,夏老、梁老是真正有文化的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應做到作家梁曉聲的那四句話。想想我們有多少人,不需要別人提醒,就能夠有自覺、自省的行為,就能夠盡可能為別人著想,其他人呢?言及此,就不能不提“文化立國”。

講座最后,方赤陽寄語讀者,希望大家都能用行動證明自己是真誠、善良、并且勤奮努力的人,希望你們用“信心”作“槳”,用“堅持”作“帆”,駕駛著知識的小舟,抵達能力的彼岸,成為名副其實的“六一居士”:
一筆好字
一口普通話
一張言及達意的嘴巴
一肚子名篇佳作
一手好文章
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講座結束后,方赤陽還與現場聽眾互動交流,回答了大家的提問。

聽方赤陽的生動講座,筆者又一次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對漢語之美和交流藝術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了“文化立國”的意義所在,愿意努力學做一個像作家梁曉所說的那樣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