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文史》城市名稱的變遷
城市名稱,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符號,有其特定的內(nèi)涵與意義。它寄托著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認同與歷史情感?;幢笔且蛔爬隙帜贻p的城市。自建城起,曾用名相、相縣、吾符亭、相城鄉(xiāng)、濉溪市,直到1971年才正式命名為淮北市?;幢?,從歷史上看,本是一個地理概念,為什么會被作為一座城市的名稱,它緣何而來?
一、“淮北”的歷史名稱
淮北位于蘇、豫、皖三省接壤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相傳公元前21世紀,商部落首領相土率族人由商丘遷徙至此,聚落成邑,為古氏族方國。后以相命名古都為相邑,邑之主山也因之名為相山。相土、相山、相邑人山城名于一號。
春秋時期,宋共公為避水患遷都相城。秦統(tǒng)一中國,置相縣,屬泗水郡。西漢改泗水郡為沛郡,治所在相縣。王莽篡漢,盡易天下郡縣名,改沛郡為吾符郡,改相縣為吾符亭。東漢改沛郡為沛國,國都在相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相縣為相城鄉(xiāng),并入符離縣。此后,相城無縣以上建置。唐以后,本地分屬蕭縣、符離縣、蘄縣和臨渙縣等。中華民國時期,市境分屬安徽省宿縣和江蘇省蕭縣。1950年7月,成立濉溪縣,屬宿縣地區(qū)。20世紀50年代后期,淮北煤田開始大規(guī)模開發(fā),1960年,析濉溪縣、蕭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正式建立濉溪市,1971年更改名稱為淮北市(《淮北市志》)。
二、“淮北”在歷史上是地理概念
01
“淮北”在歷史上的提法。
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淮北”兩個字的有文字記載的地方有很多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的一番對話?!蛾套哟呵铩るs下之十》作了這樣的記載: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在其他史書上,“淮北”二字也時有出現(xiàn),多達5000多次,如:《九州春秋》記載“瑀不知權,而又怯,不即攻術,術于淮北集兵向壽春,瑀懼,使其弟公瑀請和”?!蹲髠鳌酚涊d:昭公九年(公元前533),“楚公子棄疾遷許于夷,實城父。取州來、淮北之田以益之”?!杜f唐書》(志第二十九·食貨下)記載:“蓋自古未之有也。自此歲運米數(shù)千萬石,自淮北列置巡院,搜擇能吏以主之,廣牢盆”?!端螘罚ň硪槐炯o第一·武帝上)記載:“超襲位,前后數(shù)為邊患。五年二月,大掠淮北?!段墨I通考》(卷七·田賦考七)記載:“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南北,穿渠三百馀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蹲x史方輿紀要》(卷十九·南直一)記載:“淮南諸國之境。武帝置十三州,此為揚州,而淮北則屬于徐州”?!度龂尽罚ㄎ簳と俚奂o)記載:“以近賊疆界易鈔掠之故哉!若徙之淮北,遠絕其間,則民人安樂,何鳴吠之驚乎”。清代相山名士任文石《相山廟碑》記載:“如我相山,蓋岱南淮北之鉅鎮(zhèn)也。天分房心,地聯(lián)徐豫,嵩衡比美,華岱齊尊。”
以上史書所述的“淮北”,均指淮河以北之地,是地理概念,而非實指一座城市之名。從歷代官方公布的地方機構來看,未發(fā)現(xiàn)作為城市名稱的記載。
02
“淮北”在地理上的提法。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淮北和淮南,顧名思義就是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稱淮北,淮河以南稱淮南。
淮河大體自西向東流,經(jīng)過河南省南部、湖北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至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三江營注入長江,干流約1000公里。中國的地理學家把長江與黃河之間的秦嶺、淮河看作是中國東部地區(qū)的一條南北方分界線。這條分界在甘肅、陜西、河南境內(nèi),基本上沿秦嶺、伏牛山呈東西走向,到河南省南陽方城縣折向東南、經(jīng)河南駐馬店板橋往東進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蘇的蘇北灌溉總渠延伸入黃海。
淮北指淮河以北地區(qū),小范圍指安徽淮河以北的宿州、淮北、蚌埠、阜陽、亳州等,大范圍大致指淮河流域北部包含河南信陽、駐馬店、周口、商丘、永城的部分地區(qū)以及江蘇的徐州、連云港、宿遷等地。
三、“淮北”作為城市名稱的由來
解放后,淮北地區(qū)因地下煤炭儲量比較豐富,被國家納入能源基地的戰(zhàn)略考慮。昔日被作為地理概念的“淮北”,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01
淮北煤田開發(fā)之初的幾個名稱。
淮北煤田分為濉蕭、宿縣、臨渙、渦陽四大礦區(qū),1958年開始大規(guī)模開發(fā)。由于初期主要集中在濉蕭礦區(qū),所以名稱為閘河煤礦籌備處和濉溪煤礦籌備處。
閘河煤礦籌備處。根據(jù)前期煤炭地質(zhì)勘探的結論,195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大規(guī)模開發(fā)淮北礦區(qū)。同時,為做好開發(fā)閘河煤田開發(fā)籌備,中共安徽省委批準成立“閘河煤礦籌備處”。閘河煤礦籌備處成立后,馬上進行調(diào)集人員和聯(lián)系材料設備的工作(《淮北礦務局志》)。
濉溪煤礦籌備處。1958年3月,原閘河煤田籌備處撤銷,成立了統(tǒng)一領導濉溪地區(qū)(包括烈山煤礦)地方煤礦籌建工作的“安徽省濉溪煤礦籌備處”。籌備處在合肥召開會議,研究由國家煤炭工業(yè)部和安徽省共同開發(fā)淮北煤田等問題。4月,安徽省地方國營烈山煤礦籌備處和蕭縣孤山煤礦并入濉溪煤礦籌備處(《淮北礦務局志》)。
淮北煤礦籌備處。1958年初,全國掀起了“大躍進”浪潮,淮北礦區(qū)的開發(fā)籌備工作也隨之加緊進行。4月,國家煤炭工業(yè)部濟南管理局與中共安徽省委協(xié)商后,決定成立淮北煤礦籌備處,負責淮北國營煤礦及地方煤礦建設工作,5月5日,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這是建國后,首次在地方機構名稱中出現(xiàn)“淮北”二字。6月4日,中國共產(chǎn)黨淮北煤礦委員會成立,直屬中共安徽省委領導。
1958年5月5日,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文件。
02
確立“淮北”作為城市名稱。
淮北市名稱的提出、確立是參考借鑒淮南市的做法?;茨厦旱V及市級機構設立較早。早在中華民國時期的1930年,淮南煤礦局就已設立。1949年成立了淮南礦區(qū)。1952年,淮南以礦區(qū)的名稱作為市名,設立了地級淮南市。鑒于淮南市已經(jīng)成立,淮北建設的煤礦又均位于淮河以北,與之相對應,“淮北市”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稱提出來,從現(xiàn)實需要來講,就逐漸明晰起來,并成為當時籌備處主要領導的重點考慮內(nèi)容和重要選項。
提出設立淮北市。經(jīng)過前期的緊張籌備,1958年下半年,淮北礦區(qū)人員日益增多,煤礦建設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機構。1958年10月2日,中共淮北煤礦建設委員會上報中共安徽省委《關于早日成立淮北市(礦區(qū))的建議報告》。11月26日,中共淮北煤礦建設委員會又上報了《關于迅速成立淮北市的再次報告》。兩次報告的內(nèi)容,均是建議早日成立“淮北市”?!盎幢笔小弊鳛槌鞘忻Q并以文件形式被正式提出來。中共安徽省委雖然同意設立城市,但認為“淮北市”這一名稱對于剛剛籌建的城市來說太大了。按照當時安徽省委主要負責人的說法“淮北那么大,到哪里去找”(邢凱,1986年1月回憶,《關于淮北煤礦初期籌備情況》),于是確定建立的城市名稱為濉溪市。
批準成立濉溪市。1959年1月31日,中共安徽省委批準,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濉溪市委員會。1960年2月7日,中共安徽省委和國家煤炭工業(yè)部決定,撤銷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濉溪礦務局。4月6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中共安徽省委宣布建立濉溪市(復字(60)111號)。濉溪市人民委員會與濉溪縣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掛兩個牌子)。中共濉溪市委以中共濉溪煤礦委員會為主組成,統(tǒng)一領導市區(qū)工作。這樣一來,雖然爭取建立的城市名稱是“淮北市”,但只能暫以濉溪作為市名。
改名確立淮北市。隨著生產(chǎn)建設的不斷發(fā)展,1963年7月,宿東煤礦籌備處并入濉溪礦務局,淮北礦區(qū)的廠礦企業(yè)已分布于蕭縣、濉溪、宿縣(注:這里宿縣不是指宿縣地區(qū))三縣,1964年4月7日,華東煤炭工業(yè)公司轉國家煤炭工業(yè)部批復((64)華東煤政干晁字第47號文件轉發(fā)煤炭工業(yè)部(64)煤勞資字第93號):“濉溪礦務局改名為淮北礦務局”(《淮北礦務局志》)。此次改名,為“淮北市”作為城市的名稱又朝前邁進了一步。
濉溪礦務局改名為淮北礦務局后,為了更確切反映地區(qū)特點和統(tǒng)一名稱,1964年5月7日,濉溪市人民委員會向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上報《關于請求將“濉溪市”名稱改為“淮北市”的報告》(濉辦字第004號)。《報告》提出:“我市是一個以煤炭工業(yè)為主體的工業(yè)城市,隨著生產(chǎn)建設的發(fā)展,目前屬市領導的礦、廠企業(yè)已分布到濉、蕭、宿三縣境內(nèi),由于我市在地理位置上與濉溪縣相比鄰,名稱上亦無區(qū)別,所以對外行文和相互聯(lián)系工作上有很多不便,甚至往往發(fā)生誤會,有的把市當作縣,有的把市和縣當作一個單位,有的上級和兄弟單位來聯(lián)系工作的同志,因此跑了不少彎路,影響了工作,特別是信件投遞上投錯現(xiàn)象很多,為此原濉溪礦務局已經(jīng)中央煤炭部批準,從今年3月份起改名為準北礦務局,目前礦務局黨委和市委仍合署辦公,為了確切地反映地區(qū)特點和統(tǒng)一名稱便利工作起見,我們意見將濉溪市的名稱也相應地改為淮北市”。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提出改名主要有三個理由:一是滿足生產(chǎn)建設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二是理順工作秩序的現(xiàn)實需要;三是有了可借鑒參考的歷史依據(jù)。應該說,三個理由既有長遠的考慮,也有現(xiàn)實的需要,更有歷史依據(jù)可循。
1964年5月7日,濉溪市人民委員會向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上報《關于請求將“濉溪市”名稱改為“淮北市”的報告》。
因受“文革”內(nèi)亂影響,時隔多年后的1971年3月30日,國務院電函安徽省革委會《國務院關于安徽省濉溪市改名為淮北市問題的批復》((71)國發(fā)電5號),同意將濉溪市改名為淮北市。4月2日,安徽革命委員會發(fā)出《關于國務院同意濉溪市改名為淮北市的通知》(電報字17號,辦號0053),濉溪市改名為淮北市。至此,淮北市作為城市名稱塵埃落定,為淮北今后的大發(fā)展、大開發(fā)拉開了帷幕。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安徽省濉溪市改名為淮北市問題的批復》((71)國發(fā)電5號,電報總號0094,月號16,1971年3月30日)
安徽革命委員會《關于國務院同意濉溪市改名為淮北市的通知》(電報字17號,辦號0053,1971年4月2日)
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淮北市有關史志書籍中出現(xiàn)以安徽省轉發(fā)文件的4月2日,作為淮北市正式命名時間,我們認為是不準確的。按照地名更改權限的規(guī)定,應以國務院批復同意的1971年3月30日,作為淮北市確名時間,而不應以1971年4月2日為淮北市確名時間。
四、“淮北市”名稱確立的歷史意義
1、有利于煤炭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與建設?;幢泵禾镩_發(fā)建設初期的名稱為濉溪煤礦籌備處和閘河煤礦籌備處,均為較小的地區(qū)性名稱。自淮北煤礦籌備處到濉溪礦務局,再到改名為淮北礦務局,再到改名為淮北市,四易其名,都是為了適應煤炭建設不斷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煤炭的大開發(fā)大建設。1977年,濉溪縣由原宿縣地區(qū)劃歸淮北市管轄就是一個例證。
2、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春邮且粭l著名的大河,是我國南北的天然分界線。就城市名稱而言,淮北可以借助于淮河這一歷史名河傳播。再加之,淮河以南已建有淮南市,有先鑒之例可循。如今,“淮北”和“淮南”作為安徽省的兩個地級市和全國的重要煤炭基地,并立于淮河兩岸,現(xiàn)已逐漸為全國所知曉。
3、有利于城市文化內(nèi)涵的拓展。從歷史文化來看,“淮北”這一名稱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自古以來,淮北是儒家、法家、道家及楚文化幾大文化板塊相連接的地區(qū),學術思想異?;钴S,孕育了為數(shù)眾多的古圣先賢、偉器英華。“淮北”的城市名稱優(yōu)勢,也是其它城市名稱所不可比擬的。它可以更好地拓展城市的文化內(nèi)涵,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增加城市的文化厚度。
撫今追昔,淮北市從一個地理概念,到成為一座城市的具體名稱,歷經(jīng)曲折。它緣煤而建,因煤而興?!盎幢笔小比齻€字,凝聚著人們對煤炭的眷戀,寄托著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如今的淮北市,已成為皖北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目前正以昂揚的姿態(tài)實現(xiàn)歷史賦予它的初心使命。
轉載:淮北發(fā)布《我們這座城市為啥叫“淮北”?原因是······》
來源:淮北史志
?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