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風云時代——清朝前期的大將軍
清朝建立后,即確立了要效法金朝入主中原的方針。清朝前期為了能夠集中優(yōu)勢兵力在局部戰(zhàn)場上不斷消耗明軍和獲得更多的戰(zhàn)略物資,自皇太極時代就先后拜封了多位大將軍,這個職位是為了統(tǒng)一指揮各軍,以便于能夠有效提高作戰(zhàn)效能而臨時設置的一個最高武官職位。戰(zhàn)時有需要即設,戰(zhàn)事結束即回歸本職。縱觀清朝前期的多名大將軍,無不是親貴皇室子弟拜封。專職征討各地,剿滅地方,顯赫武功,威震天下。
1.奉命大將軍 愛新覺羅·多爾袞
在未入關前,太宗皇太極于1638年八月二十三,為了繼續(xù)疲敝明朝,掠奪人口物資,任命愛新覺羅多爾袞為大將軍,點滿洲兵破塞入關,這次入關劫掠作戰(zhàn),在明朝看來記述為第五次清軍入塞,也稱“戊寅之變”。一國但凡稱事件為變,必然是浩大的變亂,此次入塞,清軍明顯比前幾次聲勢更浩蕩,兵力也更雄厚,劫掠的范圍也更大更遠。當時,清軍滿洲八旗總兵力大約在6-10萬之間,此外還有其他仆從軍隊,加起來總共在20余萬上,為了這次浩大的攻伐戰(zhàn)略,皇太極派出沉穩(wěn)而有智謀,悍勇而知兵法的多爾袞任統(tǒng)帥,官位即前面提到的奉命大將軍。清軍分成兩路借道蒙古突入長城,左翼軍由多爾袞親自統(tǒng)領,右翼軍為岳托率領,兩路大軍自長城墻子嶺、董家口入關,左翼軍大掠山西諸地,隨后一路沿著運河南下,渡過廢黃河故道,直擊濟南,攻破濟南后,大掠其眾,屢創(chuàng)其軍,虜獲人口、牲畜無數(shù),然后北上京畿要地,在京師周圍來回掃蕩,期間與明軍對戰(zhàn)十七次,在巨鹿擊敗宣大總督盧象升的邊軍,殺盧象升。隨后自關內(nèi)擊破青山關返回遼東,此戰(zhàn)攻克明朝城池四十二座,擄獲人畜二十六萬之多。明軍在面對清軍入塞劫掠時也展現(xiàn)了應有的忠君愛國反抗奴役的戰(zhàn)斗,先是在墻子嶺長城處,明朝邊軍以火器居高射擊,不斷擊斃清軍,陣斬騎都尉甘濟泰,隨后清軍破墻后,殺盡明軍。隨后在保定府靈壽,閑散八旗子噶普碩則被明軍射殺,另外在京師各關門作戰(zhàn)中,清軍也被多次擊敗,回師永平則被明軍搶去巨炮數(shù)十尊,伏殺參領、佐領共三人,兵卒無算。清軍的此次入塞,達到了所謂疲敝明朝的戰(zhàn)略,使明軍疲于應付,并十多次擊敗明軍,因此明朝更加雪上加霜,另外明朝糧餉不濟,也使明軍不能發(fā)揮應有的戰(zhàn)斗力。
1644年四月,順治帝在沈陽再次拜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這次拜封為帥,主要是要多爾袞帶領清軍南下入關與明朝、農(nóng)民軍爭奪天下,為入主中原而做的行動。此前多爾袞致書李自成,提出共同謀取中原,但李自成軍此時眾有百萬,所以沒有理睬他。不久李自成于三月攻破了明朝京師,皇帝殉國,北方政治陷入一片混亂中。但此刻清朝還不知道京師已破的消息,仍要繞蒙古入塞。四月,吳三桂乞降于清,多爾袞不知真假拿不定主意,內(nèi)大臣范文程上書,認為此刻機不可失,要多爾袞趕緊定奪,并以“非與明朝爭天下,實與流寇爭”提醒多爾袞,多爾袞如夢初醒,下令大軍不再繞道蒙古,而是直接奔赴山海關,同時確定了京師被農(nóng)民軍攻破的消息。李自成得知關外出現(xiàn)清軍,也是十分著急,再次致書要吳三桂投降,同時率農(nóng)民軍六萬急赴山海關,另以唐通部九千出塞監(jiān)視清軍動向。多爾袞率清軍一日夜奔馳二百里,可謂日夜兼程,到達山海關后,駐扎關外十五里,以觀李自成軍動向,不久吳三桂軍與李自成交戰(zhàn),戰(zhàn)斗竟日,雙方不分勝負,多爾袞先派出一部在一片石擊敗唐通部,隨后探盡農(nóng)民軍虛實,這時吳三桂軍戰(zhàn)斗正酣,戰(zhàn)斗力尚可,多爾袞決定再等等。四月二十二,吳三桂軍被打的也差不多了,多爾袞也來到了山海關外二里處,吳三桂見形勢危急,顧不得其他,飛奔至多爾袞大營,跪降于多爾袞。多爾袞知道吳三桂底盤已盡,于是好生安撫。多爾袞于二十三日上午八時,在歡喜嶺威遠臺觀戰(zhàn),見吳軍敗退,下令滿洲兵三路出擊,大順軍早就疲憊不堪,突遇滿洲軍騎兵沖擊,再也支撐不住,這時大風突起,遮天蔽日,農(nóng)民軍驚慌失措,陣腳大亂,李自成于是攜潰軍奔逃。隨后奉命大將軍多爾袞迎立順治帝于京師登基。
2.奉命大將軍 愛新覺羅·阿巴泰
1642年十月,皇太極嘗到了侵明帶來的戰(zhàn)利甜頭,攜克錦州、杏山的軍威,再拜愛新覺羅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入侵大明,以期斬獲更多。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皇太極和多爾袞的兄弟,是滿洲宗室,少年時即立有戰(zhàn)功,為人勇敢粗魯,性格暴躁?;侍珮O以內(nèi)大臣圖爾格為副將,大軍浩浩蕩蕩攻克黃崖口再次來到明朝境內(nèi),先在薊州鎮(zhèn),擊破總兵白騰蛟,隨后馬不停蹄攻破河間府、景州,緊逼兗州府,魯王朱以派家族就受封在兗州,他從沒想過遼東的女真人居然會出現(xiàn)在山東的地界。魯王家族多位宗室皆被清軍斬首,河北、魯西之地被清軍大掠,人口財物損失慘重,阿巴泰軍勢不可擋,同時為了展現(xiàn)兵威,分出多路去攻萊登,青州府、沂州等地,可謂驕橫一時,最遠兵鋒甚至到達了今天的連云港地區(qū)。攻略之地,一片生靈涂炭,隨后回師再敗滄州、密云等地,次年五月,自墻子嶺還師,皇太極大喜,派濟爾哈朗等人在沈陽遠郊迎接阿巴泰大軍,這就是清朝第六次入塞之役。此次出兵共克城八十八座,俘虜人口牲畜九十二萬,掠黃金一萬兩千兩,白銀二百二十萬兩。是清軍對明搶掠收獲最大的一次,也是對明作戰(zhàn)中陣亡兵士最多的一次,在與總兵白廣恩作戰(zhàn)時,三品官就被陣斬兩名,另有多名滿洲貴族官員?;貛熀?,沈陽內(nèi)外滿洲家庭皆有陣亡者,哀哭發(fā)喪聲音不絕于耳。

3.揚武大將軍 愛新覺羅·岳托
岳托,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大貝勒代善的長子,曾參與擁立皇太極為帝。1638年八月,與多爾袞同拜為大將軍,岳托被封為揚威大將軍,貝勒杜度為副帥,統(tǒng)率右翼軍與多爾袞的左翼軍共同入侵明朝。兩路大軍突破之處選在墻子嶺,該處有大堡,堡外有個三營寨互為犄角,易守難攻,但如攻克,就能一馬平川,因此岳托以騎兵先克三營,隨后以明軍俘虜為向導,左右兩翼軍經(jīng)小道突入長城內(nèi),攻克烽火臺堡壘十一座,隨后即進行了血腥的燒殺搶掠之旅。這就是清軍的第五次入塞之役,大軍雖然分路進擊,但仍以多爾袞奉命大將軍權宜總事。兩路軍在濟南匯合,岳托率部駐扎濟南近郊,當時山東、河南、北直隸一帶鬧天花,清軍主要生活在在關外,沒有經(jīng)歷過天花免疫,因此岳托的部下在劫掠中感染了天花,部下又將疾病傳給了岳托,岳托因發(fā)燒而昏迷,不久就突然去世了。岳托不僅能打仗,而且在治國方面也有很多好的建議,同時他提倡滿漢通婚,在促進民族團結和文化融合上有一定貢獻。
4.靖遠大將軍、平西大將軍 愛新覺羅·阿濟格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與多爾袞還有多鐸是一母同胞兄弟。生的體大腰圓,作戰(zhàn)十分勇敢。在1644年十月,清朝入主京師后,封靖遠大將軍,命他率吳三桂等滿、蒙、漢軍一共三萬人沿著山西長城入陜,南下追擊農(nóng)民軍。1645年二月,阿濟格自陜北而來,一路上迫降城市三十八座,攻克堅城四座,與豪格軍準備合擊西安,李自成知道西安已不可守,于是率大軍十多萬,和襄陽、荊州等地守軍七萬共約二十萬水陸并進,聲稱要攻打南京,但農(nóng)民軍內(nèi)部拖家?guī)Э冢鼟逗芏嗌?,財物等,進程緩慢,阿濟格在漢軍幫助下迅速追上李自成,李自成設十三次防御阻擊戰(zhàn),但都被阿濟格軍擊破。李自成在九宮山失蹤后,大軍群龍無首,分崩離析。隨后阿濟格大軍繼續(xù)東進,在九江北岸,受降了明朝寧南侯左夢庚大軍,此時阿濟格軍在江北聲勢十分浩大,多爾袞得知阿濟格已經(jīng)剿滅李自成,于是詔令班師回京師,但詔書還沒到,他就動身提前回師,多爾袞很不滿,認為他很怠慢自己,于是問他索要李自成尸首,但阿濟格慌報李自成已死,多爾袞很生氣,不久收回靖遠大將軍印。 1648年12月,阿濟格率軍入駐大同,大同守將姜襄得知阿濟格到來,以為清朝不信任自己,要鏟除他,于是他決定先下手,反叛清朝。阿濟格得知姜襄已反,立刻加速進軍大同,順治帝接報后封阿濟格為平西大將軍,率都統(tǒng)巴顏匯合征討姜襄。1649年正月,姜襄進犯代州,阿濟格派博洛擊潰姜襄部下,解了代州包圍。四月,阿濟格軍攻克大同左衛(wèi),八月,阿濟格軍匯合貝子鞏阿岱征伐大同,月末,逼迫姜襄部下殺姜襄后開城投降,次日阿濟格入大同,毀壞大同城墻,殺大同居民后班師回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