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一板斧把梁山砍成四派,魯智深、盧俊義、吳用的表現(xiàn)令宋江傷心:這是要二次火并?

作為梁山頭等惡人,李逵之罪擢發(fā)難數(shù)罄竹難書,但是這黑廝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沒做過,比如他誤認為宋江和柴進搶了劉太公的女兒,不但砍倒了梁山標(biāo)志性的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得粉碎,還差點把宋江剁為兩斷。
李逵暴怒揭老底,只說了宋江和閻婆惜、李師師關(guān)系令人不齒,卻沒提一丈青扈三娘,那是因為在三打祝家莊后,他已經(jīng)當(dāng)眾揭穿了宋江的重色輕友真面目:好幾個梁山兄弟被祝家莊活捉,林沖生擒扈三娘后,宋江不但沒有要求走馬換將,反而猴急地把扈三娘送上梁山交給了宋太公——這就是準(zhǔn)兒媳先見公爹了。

李逵怒砍杏黃旗并想斬殺宋江,這明顯是個“誤會”,在這場誤會鬧劇中,眾好漢的表現(xiàn)很是耐人尋味:李逵這一板斧,把梁山好漢好漢砍成了四派,吳用、盧俊義、魯智深、武松、燕青的態(tài)度,恰好可以證明重陽節(jié)菊花酒會之后,宋江已經(jīng)威風(fēng)掃地,甚至可能已經(jīng)失去了相當(dāng)一部分好漢的支持。
李逵大鬧忠義堂,水滸原著是這樣描述的:“李逵睜圓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做粉碎,眾人都吃一驚。宋江喝道:‘黑廝又做甚么?’李逵拿了雙斧,搶上堂來,逕奔宋江,當(dāng)有關(guān)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將,慌忙攔住,奪了大斧,揪下堂來。”
砍旗桿、撕旗面、奔宋江,這不是轉(zhuǎn)瞬之間就能完成的,砍過樹的讀者當(dāng)然知道,偌大的旗桿倒下來,李逵再奔向幾丈開外扯旗子,起碼要兩三分鐘,在這段時間里,燕青至少能摔他十七八個跟頭,魯智深和武松出手,也能把他拍扁剁碎三回。

李逵砍倒杏黃旗,只有宋江一人怒喝,其他好漢全都默不作聲;李逵殺向宋江,只有馬軍五虎將出手阻攔,其他好漢全都袖手旁觀;直到李逵被制服,雙方簽訂生死狀,梁山實際的二號人物吳用也沒有出現(xiàn),名義上的二號人物盧俊義更是變成了隱形人。
這種種怪異之處,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所謂的“梁山兄弟”,也不過是一幫各懷心腹事的烏合之眾而已,李逵這一斧子砍得好:不但砍掉了宋江的威風(fēng)和顏面,也砍出了梁山好漢的派系立場,還砍出了一些人對宋江的怨恨,以及一些人謀求上位的野望。
無論是在江湖還是在官場,講究的都是恩怨分明不隔夜,不記仇是當(dāng)場報,一笑泯恩仇只是個存在于《三國演義》中的笑話:甘寧射殺了凌統(tǒng)的父親凌操,最后凌統(tǒng)與甘寧“結(jié)為生死之交,再不為惡”,那不是襟懷寬廣,而是大逆不道,正史中并無此事,“有國士風(fēng)”的凌統(tǒng)絕不會如此荒唐。
李逵是夯貨而非國士,對重陽節(jié)菊花酒會上差點被殺之仇,也只能記在心里,現(xiàn)在抓到了宋江的“把柄”,要是不大鬧一場,他也就不是黑旋風(fēng)了。

要沒有馬軍五虎將一擁齊上,宋江必然性命不保。僥幸不死的宋江一定十分傷心:我的干妹妹干妹夫扈三娘王英在哪里?我的小迷弟花榮在哪里?我的智囊吳用為何不說話?欠我救命之恩的步戰(zhàn)絕頂高手的魯智深武松為何毫無反應(yīng)?
宋江傷心,我們可以用一句諺語來解釋:“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p>
在重陽節(jié)菊花酒會上,宋江即興賦得《滿江紅》,寒了魯智深和武松李逵等好漢的心,卻讓關(guān)勝、林沖、呼延灼、董平、秦明等人看到了七彩肥皂泡,所以真正的步戰(zhàn)高手冷眼旁觀,馬軍五虎將卻冒著被斧劈的風(fēng)險去跟李逵搏斗——如果宋江被李逵砍了,換一個人當(dāng)寨主,招安可能就沒戲了。
宋江是招安的招牌,在盼招安的梁山馬軍五虎將眼里,他萬萬死不得,于是我們看到了李逵一斧子劈出的梁山第一大派系——招安派。

與招安派相對的,自然是反招安派,身受奸臣之害的林沖因為性格原因不反對招安(林沖被招安氣死或氣走只是電視劇的說法),但是鐵面孔目裴宣、阮氏三雄、行者武松乃至花和尚魯智深,或者苦大仇深,或者獨具慧眼,都是打心眼里反對招安。
招安后的梁山好漢是為虎作倀還是和光同塵,這是一個問題,會不會被奸臣秋后算賬,也是一個問題。想明白這兩個問題,一般的梁山好漢都不會愿意招安。但是很遺憾,能想明白的好漢不多,所以當(dāng)招安已成定局的時候,宋江并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
除了熱切的招安派與明智的反招安派,中間還夾著一個騎墻派,這類人的典型就是智多星吳用。
在吳用眼里,只要價碼足夠,他就可以出賣一切,就是叛宋投遼也在所不惜。
與吳用持同一立場的,還有小李廣花榮、矮腳虎王英之流,他們對官府有一定仇怨,對權(quán)力也有一定的向往,但是他們更喜歡隨波逐流,絕不會在關(guān)鍵問題上表態(tài),更不愿意站在宋江或反招安派的對立面。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fā)現(xiàn),朝廷并沒有半點對不起宋江的地方,而盧俊義卻被山賊和官府坑得不輕,宋江跟朝中奸臣并無個人恩怨,但是魯智深武松卻不少高官有過節(jié)。
玉麒麟盧俊義作為梁山名義上的二把手,但是話語權(quán)遠不如智多星吳用,在是否招安的討論中,盧俊義絕不會貿(mào)然發(fā)表意見,以免被宋江猜忌為有僭越之意。
盧俊義既不屬于招安派,也不屬于反招安派,甚至也不算騎墻派,坐在梁山第二把交椅上,他不可能對頭把交椅一點想法都沒有。
如果李逵真把宋江砍了,盧俊義肯定會第一時間沖上去將李逵一拳擊斃,那時候不需要宋江遺言,也不需要吳用林沖推舉,梁山就改姓盧了。
盧俊義可以算作潛龍派,只要宋江掛掉,是否招安、以什么方式招安,那就得盧俊義說得算了,所以他不著急出手,五虎將制服李逵之后,他也像曹營的劉備一樣不言不動,老老實實地當(dāng)他的隱形人。

宋江遇險,只有五人相救。宋江在傷心之余,也應(yīng)該反省一下自己“替天行道”的口號是不是得罪了太多的人:在招安派的“朝廷忠臣”看來,替天行道是天子之職,宋江此舉是不臣、僭越;在江湖中人看來,宋江這是既出售自己又想立牌坊,失去了強盜本色。
從李逵大鬧忠義堂這件事來看,宋江在梁山并不能得到絕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認可,連大家認為是宋江心腹的花榮、王英,宋江的盟友吳用都不出頭,說明當(dāng)時的梁山好漢早已貌合神離,如果宋江不及早促成招安,下一個掄兵器的,可能就不止一個李逵了。
寧學(xué)桃園三結(jié)義,不學(xué)瓦崗一爐香。梁山一百單八將因為比賈家樓四十六友人數(shù)更多、關(guān)系更復(fù)雜,所以像李逵大鬧忠義堂那樣的事情根本就無法避免。睿智的讀者諸君也可以替?zhèn)牡乃谓此家幌拢豪铄訋缀跏菦]朋友的,就是這樣一個夯貨,也敢挑戰(zhàn)宋江的權(quán)威,假以時日,長此以往,類似的事情會不會接二連三地發(fā)生?面對一盤散沙,宋江該如何自保?如果發(fā)飆的不是李逵,而是魯智深武松或盧俊義關(guān)勝,一個處理不好,會不會引發(fā)梁山第二次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