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從炮兵任務角度談談中國卡車炮的重要意義

2020-09-21 11:45 作者:冰封之龍  | 我要投稿



2020年9月軍武零距離再次報道了中國新列裝的PCL-181 155mm卡車炮進行間接瞄準射擊的內容。不出所料,圍繞著PCL-181打駐鋤問題再次引發(fā)了網友的爭論,而且這次還大幅增加了“溫炮”的質疑,有人認為,溫炮也好,手動打駐鋤也好,都會讓火炮增加被敵方反制擊毀的幾率,是“落后的表現(xiàn)”,其實,如果是了解現(xiàn)實中大口徑火炮戰(zhàn)斗任務的人,只會對這種外行的說法一笑了之。現(xiàn)在,就讓我們談談現(xiàn)實中遠程炮兵的任務,以及PCL-181火炮列裝后對中國軍隊的重要價值。

閱讀本篇文章需要結合下面兩篇文章進行閱讀。

榴彈炮炮兵的基本任務

在20世紀以前,由于火炮射程短,觀測手段不理想,缺乏大威力爆破彈,因此所有的火炮都只能當成“大口徑步槍”,布置于陣地前線充當直接火力支援的任務。但是進入20世紀后,隨著后膛長身管發(fā)射大威力爆破彈的火炮列裝,大口徑火炮開始由直接瞄準射擊進入到了間接瞄準支援的新階段,第一次率先采用該戰(zhàn)術的是日俄戰(zhàn)爭中的雙方,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更是基本完善了火炮支援和打擊戰(zhàn)術?,F(xiàn)在,遠程榴彈炮兵主要有以下幾類基本任務:

一、間接火力支援

二戰(zhàn)蘇聯(lián)師屬炮兵的122mm M-30榴彈炮
間接瞄準示意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美軍炮兵部隊規(guī)劃的各炮兵陣地火力支援的范圍

間接火力支援是炮兵最基本的作戰(zhàn)任務。所謂的間接火力支援,就是炮兵在不使用自己的瞄準鏡直接觀測目標的情況下,接受第三方回傳的目標數(shù)據進行打擊的方式。這種方式優(yōu)點是可以讓觀測班前出到距離地方最近的敵方,匯報數(shù)據,讓己方昂貴的重炮躲在不會被敵方突擊的縱深利用射程優(yōu)勢對一線進行火力支援。根據戰(zhàn)斗的類型,又可以分為如下幾個細分:

  1. 炮兵火力準備


中國122mm炮兵準備集中進行火力準備

我們都知道,在發(fā)起進攻前,必須要對敵方提前構筑的筑壘地帶、障礙物和地雷陣進行有效的破壞和壓制,否則敵方相對完好的防御地帶會造成我方進攻受阻和較大的人員裝備損傷。所以,在攻擊發(fā)起以前對敵方進行一輪有力的火力輸出即可降低總攻時的敵方阻力,這種火力支援便被稱為火力準備。

當然,火力準備不是簡簡單單用大炮猛攻一遍就結束的事情,現(xiàn)實中執(zhí)行火力準備需要很多準備工作,如囤積彈藥,戰(zhàn)地偵查等,但對于炮兵本體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攻擊發(fā)起前隱蔽向前挪動,將對方防區(qū)納入己方射程,這樣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打擊的效果。

下面是二戰(zhàn)時代一個典型的蘇聯(lián)步兵軍的陣地布置。二戰(zhàn)時期,一個蘇聯(lián)步兵軍的最有力的火力是軍屬ML-20 152加榴炮,具備18公里的最大射程(雖然實際上還有更強的炮的存在,但是論裝備規(guī)模,顯然是ML-20加榴炮最多),所以這種火炮會被放在自己的最后區(qū)域作為整個軍的火力支柱;前方是師一級的炮兵M-30 122mm榴彈炮和ZIS-3 76mm加農炮,射程約為12公里,部署在師級預備隊之前;最后是前鋒線上的步兵部隊筑壘地區(qū),擁有綿密的戰(zhàn)壕、掩蔽所、碉堡、藏兵洞的設施,構筑出星羅棋布如同迷宮般的防守地帶,輔之以反坦克炮、重機槍等武器,并布置地雷、壕溝、鐵絲網等障礙物,形成對敵方部隊的強烈阻擋效果。再往前的幾公里,就是正好同時被包裹在一線火炮、師屬火炮和軍屬火炮的“死亡地帶”,通常有5-6公里,敵方在此區(qū)域行軍會面臨雨點般的炮彈打擊,所以號稱死亡地帶。

當然,如果轉入攻擊的時候,就意味著整個部隊需要向前推進。


蘇聯(lián)步兵軍部署縱向圖
蘇德對峙時期的部署縱向圖,雙方防區(qū)中間就是雙方火力均可覆蓋到的殺傷范圍

從這幅圖就可看出,雙方部署相同時,為了避免第一線就被對方摧毀,雙方中間會間隔若干距離的?;饏^(qū)(這也是雙方炮彈都打得到的死亡地帶),因此平時的時候,這個區(qū)域相對平靜,如庫爾斯克戰(zhàn)役前接近4個月的時間,雙方在這個戰(zhàn)線上基本上都是各挖各的戰(zhàn)壕,互不干擾。當有人企圖進行武裝偵察時,就會在死亡地帶遭遇對方劈頭蓋臉的火力覆蓋。但這樣一來,單純對峙可是贏不了戰(zhàn)爭,所以就需要在戰(zhàn)斗打響前移動自己的部隊。那么,戰(zhàn)斗開始前,蘇聯(lián)軍隊就會把布置變成這個:

進攻發(fā)起前部隊向前移動后的火力準備前態(tài)勢

這樣一來,攻擊發(fā)起時,蘇聯(lián)就可以利用“先手優(yōu)勢”突然對德國防御陣地來一輪有力的火力打擊,讓之后的突破更加順暢。這種才是火力準備的實質性內容。

火力準備成功破壞敵方第一線陣地后,就是火力延伸。在摧毀了敵方筑壘地帶和障礙區(qū)后,遠程火炮就會將火力向敵方縱深進行延伸,對敵方的炮兵群、屯兵站、二線陣地展開破壞。同時這也是讓己方炮彈避開已經沖鋒的我軍,避免打中自己的人。

為了達成火力準備的效果,最好的手段當然是直接對偵查出來的敵方設施和重點突擊地段進行精確打擊。但在實戰(zhàn)中,由于對方往往設置假目標、偽裝網和提升防空水平來增大我方偵查難度,所以想要在火力準備階段就摧毀大部分敵方目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有的時候就只能使用大規(guī)模的彈幕射擊,進行面積射。所以我們經??炊?zhàn)蘇德戰(zhàn)爭時,蘇聯(lián)往往宣稱“以數(shù)千門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對敵方發(fā)射數(shù)十萬發(fā)炮彈進行火力準備”,但在之后的推進中卻仍然遭受嚴重損失,這就是因為火力準備前偵查不足,德國人利用假陣地、反斜面等手段規(guī)避了第一輪火力準備,使得蘇聯(lián)白白浪費幾十萬炮彈。這種問題一直持續(xù)到柏林戰(zhàn)役,朱可夫第一天攻打澤勞佛高地就發(fā)射出9萬噸炮彈(比抗日戰(zhàn)爭總量都多?。?,但德軍的防線仍然巋然不動,導致朱可夫必須花費10萬人傷亡和1000輛坦克戰(zhàn)損通過正面硬打的方式突破這個區(qū)域。所以比起壯觀的大炮齊射,戰(zhàn)斗前的情報搜集的價值要高得多。

一戰(zhàn)英軍正在為火力準備任務準備足夠的炮彈

2、隨進火力支援

在部隊順利打破突破口后,我方的炮兵除了延伸射擊敵方的后續(xù)部隊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支援我方的部隊攻勢。在一百年前那個無線電通訊不理想的時代,為了掩護部隊,一般采用“徐進彈幕射擊”戰(zhàn)術,也就是根據計算好的時間,我軍推進到某個區(qū)域時,炮兵就會對前方一定距離進行一輪密集火力支援,有時候為了提升效果,還會使用“雙層徐進彈幕射擊”的戰(zhàn)術。不過,這種戰(zhàn)術只適合于一戰(zhàn)步兵為主的綿密的陣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廣泛使用的坦克部隊突擊、散兵線防御戰(zhàn)術的情況下,徐進彈幕射擊往往趕不上坦克移動的速度,所以二戰(zhàn)后隨進火力支援往往交給了履帶式的自行榴彈炮,跟著坦克部隊沖擊,并隨時提供火力支援。

隨進火力支援會壓制我軍攻擊矛頭遇上的敵方防線

3、炮兵火力反準備

既然敵方會在進攻前挪動部隊,大規(guī)模傾瀉彈藥攻擊我方,那么如果我們提前察覺到這個態(tài)勢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反準備敵方。同樣還是這個圖:

德軍反準備時可以用自己的火炮覆蓋死亡地帶的蘇軍

這個例子最經典就是庫爾斯克前夜的蘇聯(lián)火炮反準備。由于蘇聯(lián)出色的反偵察工作,在1943年7月5日前夕抓住了德國人企圖滲透的工兵部隊,從俘虜拷問出德軍在次日三點即將開始總攻,因此朱可夫爭取斯大林意見后,立即下令火炮部隊在凌晨2點即開始對“死亡地帶”進行大面積彈幕覆蓋射擊,由于此時德國的牽引炮兵剛剛進入陣地,突然遭到雨點般的炮彈襲擊,導致進入陣地的炮兵和通訊部隊傷亡嚴重。不過,由于德國坦克部隊還未進入出發(fā)區(qū)域,所以該次火炮反準備只是讓德國戰(zhàn)斗推遲幾個小時,但是德國人當日還是在一線防線上打出了缺口。朱可夫在回憶錄中仍然為之抱憾“如果再推遲半小時……就有機會把德國人的步兵和坦克打癱在死亡地帶上。”這種覺察到了對方的攻勢,而做出的反擊就被稱之為“火力反準備”。

4、戰(zhàn)場阻斷射擊:

在對方發(fā)起攻勢后,敵方自然會全力猛攻我方筑壘地帶,企圖用坦克和裝甲步兵撕裂我方防線,以打擊我方縱深目標。這樣一來,我們的炮兵豈能坐視敵人攻入我方陣地?那么,炮兵炮擊敵方沖擊在我方防線上的部隊,阻止敵方推進和突破口擴大的任務,就被稱之為“阻斷射擊”。

阻斷射擊是對于對方攻擊正面的支援行動

5、戰(zhàn)場遮斷火力

雖然我方盡了全力阻止對方推進,但是對方仍然沖入了我方陣地,和我軍展開白刃戰(zhàn)。在混戰(zhàn)中,我方為了避免傷亡友軍,就只能把遠程火力轉換到敵方后方,遮斷敵方跟隨坦克的步兵、第二梯隊的推進,同時切斷攻入我軍陣地敵方的退路。這樣一來,對方顧首不顧尾,缺乏后繼部隊的跟進,就有可能被我方防御部隊利用工事區(qū)殲滅掉。二戰(zhàn)開發(fā)的裝甲運兵車和戰(zhàn)后至今流行的步兵戰(zhàn)車,很大程度是為了避免這種炮擊造成的減員和增援中斷。

除了防御方可以進行戰(zhàn)場遮斷外,攻擊方也同樣可以利用這種攻擊來阻止對手增援一線的部隊。

對于已經沖進我方遠程炮兵的敵方第二梯隊的炮擊即為戰(zhàn)場遮斷射擊

二、直接火力支援

相比于較為安全的間接火力支援,直接火力支援往往是非常高風險的“炮兵上刺刀”情況。但是有的時候也不得不這么做。通常,榴彈炮兵遇上直接火力支援往往有主動和被動兩個情況:

1、主動式攻堅火力支援:

在我軍缺乏重型破障能力、缺乏坦克直瞄火力或者對方建筑物過于堅固時,可以考慮以重炮抵近射擊的手段予以殲滅。

柏林戰(zhàn)役中蘇聯(lián)榴彈炮兵深入柏林市區(qū),對堅固的建筑物展開直接火力打擊

柏林戰(zhàn)役就有很多蘇聯(lián)重炮兵參加了直接火力支援。除了ISU-152這樣的重型自行火炮參與直接瞄準射擊外,在攻克國會大廈的戰(zhàn)斗中,蘇聯(lián)還趁夜把B4 203mm榴彈炮搬過毛奇橋,對國會大廈的大理石和花崗巖外墻直接用203mm榴彈攻擊,將大樓打得千瘡百孔,支援步兵殺入國會大廈并升起勝利旗。

2、被動直接火力自我防衛(wèi)

PCL-181進行直接火力支援

雖然大口徑火炮往往是呆在有足夠多部隊保護的后方開炮,但是在敵方攻勢甚為兇猛的情況下,敵方的部隊也可能穿透層層防御直接攻打到我方的炮兵陣地。此時炮兵為了不被敵人擊毀或者繳獲,就必須壓低炮管對來襲目標正面射擊。所以目前所有的大口徑牽引火炮、自行火炮和車載火炮都保留了平射瞄準鏡。就是用來打擊敵方近在咫尺的攻擊部隊的。

三、反炮兵作戰(zhàn)

除了對遠程目標進行間接火力支援、對近距離目標進行直接火力打擊外,遠程炮兵另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炮兵單挑”,對敵方炮兵直接展開打擊。

還是使用這個圖片。在攻擊方前移部隊進入戰(zhàn)斗位置后,雙方的遠程炮兵基本上互相進入了敵方的射程。此時就理論上具備了使用我方火炮直接攻打敵方火炮的機會。

對敵方(攻擊方和防御方皆可)火炮的打擊被稱為反炮兵作戰(zhàn)

反炮兵作戰(zhàn)不如前兩者有直接的目標指示,在很大程度上,進行反炮兵作戰(zhàn)往往只能依托炮兵自身的能力進行索敵和殲敵。因此,反炮兵作戰(zhàn)需要以下幾種武器:

第一是遠程火炮。既然是要打掉對方的遠程炮兵,自然需要射程較遠的火炮。如果本方的大炮在對方的射程之外就能打中敵人,那就可以做得到“單方面打擊”,在反炮兵之余避免被對方火炮打掉。因此,從中越戰(zhàn)爭以來,中國尤為強調遠程炮兵(尤其是目前的155榴彈炮)的射程,目的就是在敵方同等級火炮射程之外就殲滅敵人火炮。

59式130加農炮射程優(yōu)于66式152mm榴彈炮,更加適合反炮兵作戰(zhàn)
PCL-181具備現(xiàn)代155卡車炮中使用常規(guī)彈丸數(shù)一數(shù)二的射程

第二是偵查和指揮系統(tǒng)。在二戰(zhàn)時,由于雷達技術不足,主要依賴聲波探測、炮兵偵察飛機探測敵方火光等方式確定敵方位置,精度差,效率低;二戰(zhàn)后,針對這些問題,各個國家開發(fā)出了自動化的炮兵偵校定位雷達、數(shù)字化聲波探測器和信息化火炮指揮系統(tǒng),反應速度比過去快了幾十倍,終于具備了現(xiàn)代化的反炮兵技術。

反炮兵雷達可以鎖定飛行中的彈體
聲波探測儀可以通過探知敵方炮彈飛來的尖嘯聲,從而逆向定位敵方的火炮

不過,雖然現(xiàn)代反炮兵技術得到大幅提升,炮兵要想執(zhí)行反炮兵任務仍然是很難的一個過程。在這就以反擊152榴彈炮的攻擊為例:66式152榴彈炮的最大射程約18公里,初速655米每秒,由于是高彈道飛行,飛行距離遠高于18公里直線距離,再加上空氣阻力,在末端時速度會下降到300秒左右,因此全彈道飛行的時間會多于1分鐘;而反炮兵雷達為了避免波束被己方遮擋,雷達波通常會指向地平線上方一個角度,通常是30-45度,炮彈只有飛到它的視野內才會被測定。因此,通常炮彈在起飛后5-10秒才會進入炮兵雷達的視野,然后再用5秒完成判定和解算,傳給自己的炮兵調整炮管和開火,整個流程約20-30秒,此時敵方炮彈才飛行了一半距離;但是別忘了,我方的炮彈也是同樣需要一分鐘以上才能抵達目標。換句話說,從敵人開炮到我方炮彈落地,中間起碼間隔一分半時間。而155榴彈炮的炮彈雖然填充接近10千克的TNT炸藥,但是它的威力也不是很多人以為的“能夠掀翻主戰(zhàn)坦克”(盡管確實比一般的反坦克地雷裝藥還要多),考慮到榴彈炮炮彈末端是傾斜入射,其殺傷半徑通常是一個向前的矩形范圍,如下圖:

155炮彈殺傷圖示

由于榴彈通常是殺傷敵方步兵和破壞掩體,因此主要的殺傷手段除了直接命中的爆破殺傷外,主要以破片飛散為殺傷手段。因此,單純的榴彈對于鋼鐵結構的坦克、大炮本體破壞力并沒有一般人以為的那么強,在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中國某團的59坦克遭遇越南PT-76坦克,由于坦克手訓練不足,慌亂中裝入榴彈對敵射擊,多發(fā)命中后敵坦克才因為車手腦溢血倒下而無法行動,而坦克本體損傷相當有限。美國也曾用過155榴彈轟炸M60坦克,受損相當輕微,甚至大家以為脆弱的觀察系統(tǒng)都沒有摧毀。所以,現(xiàn)實中如果反炮兵的大口徑榴彈無法在敵方大炮的3-5米內引爆,則無法有效破壞敵方鋼鐵制造的大口徑火炮。但是,現(xiàn)實中除非使用激光制導炮彈,一般的現(xiàn)代155無制導炮彈的CEP精度在20-30公里距離時都有起碼15米以上的誤差(這已經很驚人了),因此就算榴彈炮呆在原地,一輪反炮擊也未必就能把它當場擊毀。而激光制導炮彈必須要由無人機、特種兵進行照射,如果陣地旁邊已經出現(xiàn)了這些敵方單位,那么證明我方防線已經基本屬于崩潰階段,聰明的炮兵營指揮官就會立即收起部隊逃逸,不會被他們盯上。

M60 155炮彈破壞實驗,轉自知乎
牽引式火炮雖然機動緩慢,但是由于幾乎全部由鋼鐵構成,反而比車載火炮更耐火力打擊

所以,現(xiàn)實中在使用大口徑火炮的情況下,都會構筑不低于3個備用陣地,同時在主陣地挖掘貓耳洞,當敵方進行反炮擊時,如果是車載火炮,可以立即由駕駛員將其駛離原位,避開致命區(qū)域;對于牽引式火炮,雖然難以將其挪動,但由于牽引式火炮幾乎全部由鋼鐵制成,只要不是被直接命中,基本上會有很大概率幸存下來,戰(zhàn)士只需要快速拆下易受損的光學瞄準設備,藏入貓耳洞中躲過炮擊,就有很大概率修復火炮繼續(xù)作戰(zhàn)。因此在當代情況下,真正有效的反炮兵還是利用飛機等空中平臺予以精確摧毀,而非利用火炮去“碰運氣”。

所以,很多人擔心“車載炮打駐鋤會被敵方反炮兵武器摧毀”,在現(xiàn)實中幾乎是和10連抽SSR一樣的概率。

卡車炮對中國的現(xiàn)實意義

說完炮兵的基本任務后,我們就可以分析為何卡車炮如此受到我軍青睞的原因了。

第一,PCL-181能夠大幅提高我軍原牽引式炮兵部隊執(zhí)行炮兵三大類戰(zhàn)斗任務的能力。

PCL-181是我軍最為現(xiàn)代化的火力系統(tǒng)之一,它集成了火炮信息化系統(tǒng)、北斗導航系統(tǒng)和自動操作系統(tǒng),可以自行完成火炮定位,炮兵諸元計算等任務,大大加快了炮兵的推進和部署速度,瞄準時間大幅縮短,反應速度大幅提高,還能使用制導炮彈,使得它遂行戰(zhàn)役戰(zhàn)術目標具有更好的“硬件能力”。在執(zhí)行火力準備時,車載炮能夠更加快速而隱蔽進入陣地,不會像沉重的履帶式部隊產生可知的地面震動引發(fā)敵方警覺;執(zhí)行諸如火力延伸、火力遮斷和反炮兵任務時,它的炮管較長,有效射程超過原有的66式152mm火炮。59式130mm火炮,也超過美國裝備最多(美國目前所有的輕型摩托化旅、斯崔克旅都使用M777,只有重裝旅使用M109系列火炮)的M777牽引式輕型155火炮(因過于降低重量,M777使用非制導炮彈射程低于30公里,不如PCL-181火炮射程),能夠有效在敵方射程范圍外安全執(zhí)行火力壓制和反炮兵任務;最后信息化較高,可以發(fā)射各種現(xiàn)代化智能炮彈,如裝有光學傳感器的偵查彈、可以反戰(zhàn)車的末敏子母彈、傳統(tǒng)的激光制導炮彈、類似JDAM的滑翔增程炮彈等,至于美國最新測試的“大口徑對空炮彈”,它理論上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不過美國搞155對空炮彈是因為美國缺乏足夠的類似紅旗17,09式自行高射炮的伴隨防空系統(tǒng),我國因不缺乏伴隨防空,所以短時間無此需求。

由于是車載火炮,它比起傳統(tǒng)的牽引式火炮,在執(zhí)行火力準備以及機動防御方面都有很強的優(yōu)勢。以剛才舉的例子為例,如果你使用車載火炮替代原有的牽引式火炮去執(zhí)行夜間的前進準備火力的話,PCL181車載炮夜間開住前進陣地進行部署的時間,要比起傳統(tǒng)的牽引火炮快好幾倍:首先,因為使用全地形底盤并且配備了北斗自動定位系統(tǒng),炮車落位即可快速準備發(fā)射,而傳統(tǒng)火炮由于需要卡車牽引,夜間還需要引導員配合,以確定精確的炮擊原點和初始發(fā)射方向,時間較長并且增加了對方,發(fā)現(xiàn)我方的可能性;第二,當前的一鍵調炮系統(tǒng)允許我方在戰(zhàn)斗開始之前,就通過衛(wèi)星地圖提前計算好諸元,這樣一來,火炮進入預定陣地時,就無需重新計算敵方的相關數(shù)據,直接將之前計算好的諸元換算到現(xiàn)有的火炮坐標上即可。另外使用卡車炮不但可以快速的進入戰(zhàn)場,而且在情勢不利的情況下還可以快速的撤出戰(zhàn)場,在打完所有的備用彈藥,敵方反應過來之前,卡車炮就可以迅速駛離戰(zhàn)場,避免被對方的反制火力所擊中。不過由于卡車炮缺乏像履帶式自行火炮直接跟隨坦克推進的能力(缺乏全防護戰(zhàn)斗室以及履帶平臺,容易在伴隨坦克突擊過程中遭遇敵方的火炮遮斷射擊而造成減員和損壞),因此卡車炮并不能夠完全的替代履帶式加榴炮在裝甲部隊的作用,因此我方重型坦克旅仍然需要PLZ05式自行火炮的直接伴隨機動火力??ㄜ嚺趧t一般用于支援那些無需要直接沖擊敵方陣地的中型旅和輕型旅的戰(zhàn)斗任務。

第二,155卡車炮價格低,質量輕,機動性好,有利于全域作戰(zhàn)的實施。

我軍155車載榴彈炮采用6*6底盤,證明全車重量在20噸以內,適應絕大部分中國路況
PLZ-05雖然射程更遠,但其重量也超過了30噸,接近59坦克重量,加之采用履帶結構,不利于公路機動

PCL-181 155車載榴彈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提出“全域作戰(zhàn)”后的產物。為了實現(xiàn)全域作戰(zhàn)的理念,要求我軍的裝甲部隊(尤其是中型裝甲旅、輕型裝甲旅)具備公路鐵路全國機動的能力,并且機動到位可以立即執(zhí)行炮兵承擔的任務,這就需要新型155火炮具備超越152牽引炮的射程、超越PLZ-05自型加榴炮的通過性和更加強悍的信息化作戰(zhàn)能力。從結果上看,PCL-181全面實現(xiàn)了以上三個要求,同時成本在計劃范圍內,符合我軍大規(guī)模換裝的要求,所以才導致它的快速換裝入役;此外,由于車載炮定位是替代牽引式火炮,因此保留了很多牽引式火炮的操作特征,能夠讓牽引式火炮部隊無縫換裝。

因此,由于性能優(yōu)秀,成本適中,可以滿足我國當代戰(zhàn)略選擇,換裝難度低等一系列優(yōu)勢,PCL-181等車載炮一經亮相就開始快速大面積服役,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我國牽引炮向準自行火炮的跨越式前進。


從炮兵任務角度談談中國卡車炮的重要意義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富宁县| 搜索| 永吉县| 凤翔县| 景德镇市| 连江县| 文安县| 革吉县| 赤壁市| 德格县| 张掖市| 小金县| 香格里拉县| 白玉县| 会昌县| 伊宁县| 奎屯市| 铜陵市| 芦山县| 阳西县| 卓尼县| 浪卡子县| 阜城县| 沅陵县| 安义县| 福鼎市| 客服| 巴东县| 四川省| 苍山县| 长垣县| 额济纳旗| 新和县| 连江县| 泸州市| 青浦区| 商洛市| 东乡族自治县| 双流县| 芜湖市|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