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科普】四世同堂的小兵甲,真的就很小兵嗎?

2019-06-20 11:07 作者:DirtyRoy  | 我要投稿

這篇文是面向那些有意開始玩歷史收藏,想組一套裝備的人的一個思路整理參考。

一如既往,不必把我的話當成標準答案,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引發(fā)你的思考,對你搭配裝備的思路有一些幫助。

開篇之前,先說下寫這篇文的初衷。

僅以我個人的認為為例,玩歷史收藏,傾向于歷史再扮演的話,我認為嚴謹性和一定程度的研究是必須的。

但我也明白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道理,一開始就要求入坑的新人立刻開始弄非常高級的全套裝備,是一種抬高門檻讓人望而卻步的行為。

淺嘗輒止也是一種玩法,我在這里并不打算鄙視任何剛進圈的新人對于如何搭配一套板甲的貧瘠知識,寫這篇文也更多是給有意向要進階的人,整理一些我個人的思路,供你們參考。

以下是正文:

不論在海外的圈子還是在國內(nèi)的愛好者里頭,玩盔甲然后一整套瞎配的其實都不在少數(shù)。

本身來說,只是基于對騎士階級的憧憬想配齊一整套鮮亮盔甲,所以比起注意時代還原更加傾向于只是組完一整套,這種想法我是十分可以理解的。

我個人一開始其實也是這么來的。

我的早期搭配

這是剛開始玩甲的時候我瞎瘠薄配的裝備,很多部件的時代都不搭,盔是1480以后的德式,肩甲勉強可以算是15世紀的,腿甲是15中葉的米蘭樣式,臂甲卻是14早期的樣式,包括劍掛也是11世紀的樣式,而且連正兒八經(jīng)的武裝衣都沒有。

我并不是一開始就什么都懂,也從沒這樣標榜過自己。翻譯視頻的過程本身就是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所以現(xiàn)在的我回去看以前的搭配可以發(fā)現(xiàn)一堆問題,但當初的我是沒有這個能耐看出來的。

如果只是淺度的玩家,單純只是想湊齊一套板甲的話,不那么注意時代也完全沒有問題。

因為說真的,以目前國內(nèi)的現(xiàn)狀,要湊齊一套完全時代相搭配的板甲,投入的資金、時間和精力都會非常、非常多。

AM已經(jīng)漲價到了3萬5一套起步,這還是不算關稅的情況。

而且捷克那邊今年鬧經(jīng)濟危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里,多半還會繼續(xù)漲價。

以前物美價廉捷克定制板甲的時代多半已經(jīng)過去了。

印度造的問題我也再三提及,哪怕自家賣的就是印度造,有問題就確實是有問題。

印度造的賣點是性價比,是低價。兼容性和組合度的問題,雖然有在花心思解決,但是也還前路漫漫。

所以難度擺著,單純只是湊齊一套,時代并不搭配的盔甲問題并不大。

我有好幾位朋友的盔甲都有亂拼湊的問題,畢竟條件擺著,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我想說的事情就是,假如盔甲確實不符合歷史的話,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以“小兵階級無法湊齊一套完整的當代的盔甲”作為理由,強行把自己的時代風格亂搭的盔甲解釋得通,是一種不論在海外還是國內(nèi),都普遍存在的偷懶行為。

懶得做研究,懶得參考資料,懶得學習。

瞎瘠薄配一套,然后強行說自己的盔甲是符合歷史的。

乍看之下,確實他們的論調(diào)似乎行得通。

因為是小兵,所以裝備無法用最新的。

因為是小兵,所以用的裝備是淘汰的二手貨的可能性更高。

因此放開了手腳,隨便搭配,用諾曼盔配維斯比板甲衣,再來個哥特手甲,手里拿一把維京人的大斧子,腳上踩著羅馬涼鞋。

然后以哥特手甲為準,說自己是15世紀的小兵。

嘿!反正這些都是過去的時代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東西,我拿來搭配又有什么毛病不是嗎!

——為此甚至可以列舉出歷史上的證據(jù):

維斯比的農(nóng)民在1360年代穿的盔甲是推測1330或者1320的老式盔甲。

而Ian也有一期視頻專門提了一個14世紀的bascinet(豬面盔)被加上了帽檐,改造成了1570左右的勃艮第樣式,懷疑是一個老式的頭盔重新改造以在16世紀使用。


左側(cè)是16世紀晚的勃艮第盔,右側(cè)的雖然加了類似的帽檐但是盔體卻是bascinet


所以是的,歷史上有這樣的案例,并且邏輯上也確實說得通。

但我想說的一個問題是。

——概率有多大呢?

這是出自《事典22:中世紀戰(zhàn)衣》的一段描寫:

老式盔甲的保存并沒有人們所想的那么簡單

時代的推移,老式盔甲保存的年代,是有限制的。

我個人的觀念是30-50年內(nèi)的老式盔甲應用尚屬合理范圍。

1380年出現(xiàn)的豬面盔(houndskull bascinet)一直到1415的阿金庫爾戰(zhàn)役前后,英法雙方的騎士階級仍舊大量裝備。

1480-1490的哥特式全板到了1515-1520左右也仍舊大量存在于神羅。

這還是騎士階級的裝備。量身定做的板甲哪怕對騎士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因此僅因為盔甲過時了,退環(huán)境了就不用,那只有大公之類的一線貴族能做到了。

而相較之下,小兵的年代再推移一些,差不多可以用50年左右的老式盔甲,我個人認為是相對合理的范疇。

但越過這個范疇為何就變得不合理了?

——看看上面拍的那張書本當中的記載截圖就明白了。

盔甲是會消耗的,倘若不細心保養(yǎng),那么一年的時間就會銹得十分嚴重。

半個世紀的時間哪怕沒有戰(zhàn)亂和遺失,光是銹蝕也足以讓盔甲完全報廢。更不要提老式盔甲作為原材料也具有相當大的價值。

頭盔被改成鍋子去用,重新做成鐵釘和各種部件,類似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

或者老式的胸甲改成板甲衣——為何要這么做?

假設你是一位15世紀的士兵,去找你附近的甲匠定做一件15世紀當時流行的板甲衣,而他正好收了一件老式的胸甲。

那么直接將這件胸甲切割改成板甲衣,顯然是比起從鐵塊開始鍛打,甚至從礦石開始提煉要更加快速方便的選擇吧?

這些做法消耗了大量的過時盔甲,除非是王公貴族的高端盔甲具有收藏價值的,否則普通的老式盔甲。

——其實很少保存超過半個世紀。

說完了保存的狀況,再提一下普通小兵的入手門路。

結(jié)合以上的狀況,倘若你是一位15世紀下半葉的小兵,你在需要板甲的時候,那些高端的進口定制盔甲多半是與你無緣的,除了軍械庫里頭的老式存貨,自然也就只有找當?shù)氐拇蹇阼F匠仿制品。

而這些仿制品,十有八九就是模仿時下流行的樣式制作的。

那些時間久遠沒有被改造或是損毀,完好保存下來的盔甲多半會在收藏家、修道院等組織、或是大貴族城堡的軍械庫之中保存著。

普通人根本沒有那個渠道去入手。

像上面發(fā)布的那張出自Ian視頻的截圖:

這種保存了超過兩百年還被實際改造去應用的頭盔。

整個歐洲上下找下來,也就僅僅只有這一頂。

而且這還只是單獨提部件的。

單一的部件保留尚且算是在合理范圍內(nèi),以現(xiàn)代為例,如今的中東戰(zhàn)場上武裝分子用二戰(zhàn)的老槍也仍舊不算少見。歷史上用老劍的條子裝時下的新裝具的做法也數(shù)不勝數(shù)。

所以個別部件的時代特別老,也還是在勉強說得通的范疇。

這個問題真正開始變得蛋疼起來,是當你對時代不敏感,還配齊了全套的時候。

比如一個13世紀的頭盔配一雙14世紀的沙漏手甲,再配一個15世紀的胸甲,一對16世紀的大肩甲。

也即是我標題里所提的四世同堂。

這種幾率有多高,我換算一個概念各位多半就能明白了。

你在中東戰(zhàn)場上遇到一個拿著老李的武裝分子,有可能。

但是你在中東戰(zhàn)場上遇到一個戴著普魯士鋼盔,穿著一戰(zhàn)美軍軍裝,套著二戰(zhàn)美軍軍靴,再穿一件81式肚兜,拿著90年代的步槍的武裝分子,幾率有多高呢......

這是一個很容易陷入進去然后開始偷懶的思維誤區(qū),它乍看之下十分合理,而且確實比起配一整套時代搭配的裝備而言要更加節(jié)省財布和精力。

但是倘若是對歷史還原有追求的人的話,還是不要以“我搭配的是小兵所以老式盔甲也沒問題”作為借口逞強了。

因為你配的與其說是小兵。

不如說是被拉壯丁上戰(zhàn)場的古董收藏家。


【科普】四世同堂的小兵甲,真的就很小兵嗎?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沙雅县| 青川县| 宜宾县| 女性| 台北市| 高阳县| 城步| 堆龙德庆县| 杭锦旗| 河池市| 永定县| 沛县| 仁化县| 乐昌市| 南安市| 瑞安市| 饶河县| 宜丰县| 禹州市| 新昌县| 玉山县| 长岛县| 临沂市| 朔州市| 日喀则市| 沙洋县| 天台县| 九台市| 林芝县| 天气| 云阳县| 龙海市| 万源市| 兴和县| 仁怀市| 左权县| 株洲县| 同心县| 松江区| 西吉县|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