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實證研究&案例研究
以下內容轉載自?jingxvxv?發(fā)表于 2011-12-20 14:10:22: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4734-1-1.html
實證研究定義:
? ? ? 實證研究認為世界是客觀的。由于客觀規(guī)律和事實的存在,使我們對研究對象可以進行科學的測量,以此來解釋、預測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根據(jù)實證主義的研究范式,科學研究大多是從實驗或問卷調查中得到數(shù)據(jù),然后在統(tǒng)計的基礎上得出實驗結論。由于實證研究預先建立在研究假設或命題上,如果得到的數(shù)據(jù)與研究假設的預期一致,我們就認為假設是可以接受的,否則我們就有理由拒絕原假設。
案例研究定義:
? ? ? ?Jennifer Platt 在回顧美國案例研究的方法論思潮時,曾認真做了回顧,并試圖對案例研究加以界定,認為“案例研究是一種研究設計的邏輯,必須要考量情景與研究問題的契合性。”根據(jù)這個定義,Yin做了進一步的延伸,強調設計邏輯是指一種實證性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用以探討當前現(xiàn)象在實際生活領域下的狀況,尤其是當現(xiàn)象與場域界限不清且不容易清楚區(qū)分時,就常使用此類探究策略。案例研究有三大類,包括探索性(emploratory)、描述性(descriptive)及因果性(causal)案例研究.
實證研究的一般步驟??
? 通過上面的定義,已經(jīng)對兩種研究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下面將對兩者研究的一般過程做一個探討,之后總結其差異。
??
實證研究主要目標是探討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比如探討X與Y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因為現(xiàn)實世界中可能無法觀察這些抽象的構念所以需要將探操作化為可以測量的變量。然后開始對這兩個變量搜集數(shù)據(jù),通過選用合適統(tǒng)計方法來驗證X和Y是否存在統(tǒng)計上的顯著關系。
若經(jīng)過統(tǒng)計檢驗,我們發(fā)現(xiàn)X和Y存在顯著關系,但在推斷X和Y間存在因果關系前,需要提出各種可能導致X和Y發(fā)生因果聯(lián)系的替代解釋。
實證研究的過程一般有7步:第一步:確立研究主題,第二步:文獻回顧和探索性訪談,第三步:定義研究問題,第四步:進行研究假設,第五步:收集數(shù)據(jù),第六步:分析數(shù)據(jù),第七步:結果。
在實證研究中,最重要的當屬于研究設計,研究設計是整個研究過程的執(zhí)行計劃。研究設計有三個目的:1 有效的回答研究問題,2 滿足實證研究的四種效度指標的要求,3 控制研究中涉及的變異量。
案例研究的一般步驟
案例研究的過程一般劃分為不同的階段,首先是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案例研究者在進入現(xiàn)場搜集資料前所需要進行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界定研究問題、設計研究與選擇案例,以及研究方法與工具的選擇等。
第二步是執(zhí)行階段。執(zhí)行階段包括資料的搜集,資料的分析和形成假設。
最后是對話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將此案例得到的結論與文獻對話,與矛盾文獻互相比較,建構內部效度、提升理論層次并強化構念定義,與類似文獻比較,提升類推能力、改善構念定義及提高理論層次。
最后當改善的邊際效用越來越小時,結束研究。
案例研究根據(jù)研究者分析層次與案例數(shù)分為四類:第一種是單案例單層次設計,案例數(shù)只有一個,而分析層次也只有一個。第二種是單案例多層次設計;第三種是多案例單層次設計;第四種是多案例多層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