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清醒,不當韭菜——高考之思
馬上要高考了,就說下高考吧。不過,我只想打一打企圖割韭菜的那些營銷號或者機構的臉,告訴這些把考生家長當傻子,成天惹是生非,為了流量制造對立,挑唆矛盾的無良商家,自媒體的臉。這里,我先放幾張圖。



這三張圖,就是實行新高考,按照排名,卷面分綜合進行賦分,然后得出最后總分的算法。這種算法,可以避免不同科目因為難度差異造成分數差異,影響考試公平,比如,某年物理難,那么,選擇理化生的考生相比于選擇史地生的考生,當然會吃虧。而文科生明白,文科的課程屬于拿分容易而拿高分難,這樣,對于文科好的學生,也不公平,而加入排名因素進行賦分,則可以讓排名靠前的學生在這些科目上享受到“福利”。而這樣的賦分,也會使得分數比原始分高,為此,以湖北文科為例,文科一本線為531分,湖北文科一本錄取率為12%多一點,按平均得分率看,文綜會低于語數外(文綜主觀題,湖北壓分比較厲害,240以上極少)。因此,可以估計,上一本線531分,文綜大概208(可能還達不到),語數外323,按照賦分算法,湖北的文科一本分數線就從531變成了598。這么一來,估計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浙江一本線高達594分,但是659分就可以進浙江大學,699上北大(2020年分數線)。但是,網絡上只會告訴你,浙江分數線高,但是不會告訴你,浙江的高分是怎么來的。
除了分數,還有所謂“固化”論調,不外呼就是說什么,現(xiàn)在大學和重點中學里,農村孩子占比下滑,以前農村的學生很多,現(xiàn)在主要是城里的學生上重點高中,好大學,但是,這些無良商家,自媒體不會告訴你,當年我國城市人口占比30%不到,而農村人口占比高達70%以上,而現(xiàn)在卻是65%的人口在城市,農村的人很多都已經進城并且安家了。于此類似的還有,比如說我的老家,現(xiàn)在為止已經十年沒有出考上清北的學生了,而以前幾乎會有連續(xù)幾年,一年出一個的情況。于是他們借此高呼所謂“努力在天賦面前巴拉巴拉”,“大城市,小城市,教育資源,見識等云云”,但是,他們肯定不會說,很多大城市的考生,他們的父母都是小城市遷入的,誰考上了清北留在鄂南小城?在那里,有他們的崗位嗎?大學,科研所,還是有國之重器?額,446廠算高新技術嗎?小城市不可能容納很多高端人才就業(yè),高端人才去大城市扎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的子女以后就成了大中城市的考生,大中城市考生增加而小城市考生減少,相應的,考入名校的學生,大城市的增加,小城市的減少,不是自然而然的情況嗎?不過,如果告訴大家這些,還怎么販賣焦慮,制造一種“大城市搶了我們資源”這種就差報111,31身份證的局面?還怎么吸引眼球,從而割韭菜?
我沒什么本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一個曾經因為自己各種壞習慣而導致自己即便讀了四年高中也只考了一個三本(現(xiàn)在的民辦二本)院校的普通人。我可以選擇沉默與圍觀,但是,我討厭這種販賣焦慮的行徑和這些割韭菜的無良商家,所以,我選擇盡我所能,把真話全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