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很多的問題,但藝術的未來仍然在中國?

對當代藝術的一些認識,與表面的現(xiàn)象恰恰是相反的,比如:
為什么到處是運用各種高科技,聲光電的作品,但中國當代藝術仍然看起來筋疲力盡?
當代藝術等于高科技么?
為什么高科技的藝術語言有可能更加保守?
為什么我們藝術教育的理念恰好弄反了?
為什么一臺攝像機或電腦可能并不比一只鉛筆更加前衛(wèi)?
為什么東西方藝術教育的方法差異很大?
為什么4年大學的專業(yè)學習很可能是一個不斷倒退的過程?
為什么不冒險就不會有創(chuàng)造力?
為什么把局部相加得出的結論和從整體得出的結論并不一致?
為什么一個渾身缺點的有可能比一個條件更優(yōu)越的人在未來更有可能性?
為什么細節(jié)好、更精致的藝術并不一定更有價值?
為什么不會說英語的藝術家就不是藝術家?
為什么年輕的藝術家不能離開北京?
為什么學藝術的人需要了解經濟?
為什么藝術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藝術更有可能?
為什么看起來一片糟糕,但藝術的未來還是在中國?
判斷一件事物不是靠情緒,而是靠邏輯。
2018年6月21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