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論
如今又到了討論吃的時節(jié),關于吃的問題歷來是最重要的,有些氣候宜人的地區(qū)這衣物也無需考慮,所以這口腹之欲便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
由于歷史與氣候的原因,上文所言之境遇與我的祖輩們是境遇是大相徑庭的,家鄉(xiāng)的老人至今都有“旱三年,澇三年,螞蚱吃三年”的說法,所以至今家鄉(xiāng)的本地食物都是上不了桌面的粗糙食物,但是極為容易填飽肚子,在勞作了一天后的群眾是不會挑剔食物質(zhì)量而只是追求腹中有糧食,這樣求的一日三餐頓頓吃上的日子在解 放前是不存在的,那地主的狠毒一直是村里口耳相傳的故事,但是遇到災害也只得隨著佃農(nóng)一起逃荒,區(qū)別是他們帶著一點糧食,不會半路餓死在荒郊野外成為動物們的糧食,家里還有一點余錢的買一口薄皮棺材就地刨個坑立個碑,沒辦法的真就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解 放以后便逐漸的過上了有吃有穿有住有地耕種的“地主生活”,但是苦難時期的作風卻保留了下來,在錯誤路線的時期沒有太大的損失,公社建立起來后更是不愁吃穿,而且有精力大搞農(nóng)田基本建設,小水庫,舉辦夜校,大隊副業(yè)廠,搞得好的年份每人每年的公分是十張大團結,那年的一百元可了不得,雖然不比工人干部但是比起解 放前簡直就是換了人間。
家鄉(xiāng)的老人至今對夠吃這個詞語有著一個執(zhí)著,經(jīng)常是很飽了還讓多吃,生怕吃不飽。夠吃這個詞倒過來是吃夠,加上一個不字是吃不夠,這三個詞的意思雖然都是在描述得到物質(zhì)多少的狀況,但給人的感覺不同,夠吃有一種不夠吃而為了顏面說假話的感覺,與好吃類似,經(jīng)常是重復使用,比如夠吃、夠吃,好吃、好吃,這都是應付詢問的搪塞,一般是不夠吃不好吃的表現(xiàn),如果真的夠吃那一般回答應該是差不多了;吃夠這個詞與夠吃給人的感覺存在差異,有一種實在的感覺,多用來表述得到物質(zhì)后的狀態(tài),通常不是回答而是在吃飯前的安撫,如“吃夠??!想吃多少吃多少!”,自然之吃不夠就是其的反意,通常描述是有飯吃而吃不飽的狀態(tài),這三個詞若連起來用就是“ 甲說’吃夠??!想吃多少吃多少!放開褲腰帶,撩開后槽牙!猛吃!‘ ,甲問’夠吃嗎?‘,乙滿臉堆笑說’夠吃、夠吃’,其實乙心里想‘這么少根本吃不夠!’?!?/p>
我自己的感覺老人們的執(zhí)著是有道理的,我也思考著對于糧食的感覺,最開始沒有感覺甚至是浪費糧食,如今仍然在有的時候?qū)Τ圆煌甑募Z食選擇倒掉,但是我漸漸的在改正我自己,也改正著自己的靈魂,糧食作為生存之本,多的時候沒有感覺,少的時候又滿腦子都是,所以在糧食的這個問題上還是選擇慎重一些,畢竟我不想慌張的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