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剎金秋銀杏黃

北京西山大覺寺,位于海淀區(qū)陽臺山麓,始建于遼代咸雍四年(公元1068年),是一座千年古寺。走近大覺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壯的山門,門上“敕建大覺禪寺”的匾額彰顯了其高貴身份。
大覺寺以靈泉、古樹、玉蘭、環(huán)境優(yōu)雅而聞名。
走進山門,一棵棵古柏傲視群雄,那幾人方能合抱的粗壯樹干,那樹干上的粗大樹瘤與疤痕證明了他們的年齡與滄桑。
寺內(nèi)建筑不多,但井然有序。進門穿過一座石拱橋,橋兩邊各有一個放生池,池邊南北建有鐘樓和鼓樓。往里走,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堂自東向西依山勢而建,主體建筑皆坐西朝東,大門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
大雄寶殿的門楣上高懸著乾隆御筆匾額“無去來處”,寓意深刻,佛曰:“無所謂從哪里來,無所謂到那里去,佛祖是無處不在的?!睙o量壽佛殿門楣上也高懸著乾隆御筆匾額“動靜等觀”,令我頗為敬仰,它將一種深厚的哲學(xué)思想昭示給我們,事物的運動與靜止是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我們在看待事物的動靜時應(yīng)杜絕偏頗,等量齊觀!
北面坡上有一座白色的佛塔,原來在佛塔的南面有一棵松樹,北面有一棵柏樹,松樹和柏樹的枝條伸向佛塔,似乎要將白塔抱住,形成“松柏抱塔”之奇觀。(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南面坡上還開設(shè)了一個“明慧茶院”,茶室中少林永智師傅的書法作品“一筆一達摩,一花一佛燈,一品三杯盡,一味禪茶同”禪茶之味十足。茶院的東面居然還有一個“紹興菜館”,不知在菜館中就餐之人在吃著紹興紅燒肉,喝著紹興黃酒之時,是否有濟公和尚“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那份虔誠呢?隔壁的佛聞到菜館的香味怕是也要跳墻了吧。
喜歡大覺寺源于它是被北京市文物局管理的寺廟,寺里沒有和尚,沒有眾多的香客,因此也少了游人如織、香煙繚繞的煩惱,有的只是悉心保存下來的歷史、文物,以及頗具文化氣息而又不失自然景觀的一份隨意。當(dāng)然,還有大覺寺那淙淙的泉水,清幽的環(huán)境,以及無量壽佛殿前的千年銀杏樹。
銀杏因其果為白色,又名“白果樹”。據(jù)科學(xué)考證,銀杏最早出現(xiàn)于“石炭紀”,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存了數(shù)億年,所以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大熊貓”。因為稀少,它不被人們熱捧,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很少在詩詞中提到它,但它卻能忍受寂寞和孤獨,默默地生存、生長和生活,用自己的軀干、葉片和果實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和需求。所以,郭沐若在《銀杏》一文中贊美銀杏的“真、善、美”。
早上穿過小區(qū)的中央花園時,突然發(fā)現(xiàn)花園中央的幾棵銀杏樹葉子已經(jīng)開始變黃了,枝頭的果實落了一地。于是又想起了大覺寺的千年大銀杏。
天公作美,第二天天氣晴好,天高云淡,陽光明媚。下午驅(qū)車直奔大覺寺,路途中兩邊的小銀杏樹飄落到馬路上的黃葉被車帶起,仿佛千萬只蝴蝶在秋天的陽光下飛舞。從山腳往上看,層林盡染,綠色的、紅色的、黃色的樹葉鋪滿山坡,如同畫家筆下的油畫。
停好車購票進門,直奔千年老銀杏。盡管已經(jīng)多次欣賞過他秋天的姿色,但每一次它都能給我?guī)硪环N驚奇感,我覺得自己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他的美。保存完好的木質(zhì)殿堂,美不勝收的千年銀杏,拍照的人流,再加上這秋日的陽光,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風(fēng)景。
粗大的樹干挺立于無量壽福殿的左前方,虬勁的枝條從大雄寶殿黛色的屋頂向四周伸展,形成巨大的黃色華蓋?!皾M樹盡帶黃金甲”,那樹葉是金黃的,黃的那么純粹,黃的那么無暇,黃的那么富有詩意,在秋日夕陽的照射下,金光四射,仿佛樹枝上掛滿了金元寶。兩只喜鵲在樹上嬉笑打鬧,蹬掉了無數(shù)的樹葉,無聲飄落的黃葉攪碎了一地的陽光。散落于地上的樹葉,如同古代皇宮中鋪的黃地毯,踩在上面仿佛有一種穿越感。
走過一千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銀杏卻風(fēng)采依舊,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又需要付出多大的艱辛啊!
初春它沐浴著春雨,枝頭捧出一片片稚嫩的綠葉;夏天,酷暑炙烤,它搖曳著滿樹的扇葉,給人送來陣陣涼意;秋風(fēng)、秋雨后,它用最艷麗的姿色,給人的雙眼帶來最震撼的視覺沖擊;冬天,一陣北風(fēng)吹落了它的最后一片樹葉,然而,它那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樹干與虬枝,依然挺立著傲視霜雪。它就這樣年復(fù)一年地從遠古一直走到了今天。
人不也一樣嗎?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光鮮的背后可能是坎坎坷坷,亮麗的背后也會有起起落落。然而,只要我們有銀杏那種“寒冬落葉傲霜雪,靜待來年發(fā)春芽”的精神,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2017年秋寫于北京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4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