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里皮技高一籌?李鐵一個微調起到關鍵作用,把用廢前鋒變成寶!
相信不少球迷都知道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的中國足球出現(xiàn)了一個場聲勢浩大的“洋務運動”。大量資金流入聯(lián)賽,而我們的俱樂部在獲得資金之后,開始瘋狂地請大牌外援和外教。一時間讓我們的中超聯(lián)賽變成了星光熠熠的土豪聯(lián)賽。我們的球迷在看臺上看球有時候都會恍惚,看著球場上奔跑的世界一流球星,再看看場邊指揮的大牌外教,仿佛置身歐洲聯(lián)賽。

可以說這場“洋務運動”讓我們的球迷享受到了福利,但是很可惜對于我們中國足球的發(fā)展卻幫助并不大,我們國字號并沒有因為外援和外教的到來成績提升,反而還下降了很多。而且我們聯(lián)賽的球隊也基本上變成了,大牌外教帶著大牌外援加上一群本土輔助的球隊。我們自己的球員逐漸被自己的聯(lián)賽邊緣化了。而且隨著國足的情況越來越糟,這場夢幻一樣的洋務運動結束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了過分使用外援給中國足球本身帶來的沖擊,同時也意識到了外教的局限性。以前我們總是覺得,中國足球落后,所以需要歐洲的教練來幫助我們成長,帶給球隊先進的技戰(zhàn)術理念等等,于是就花費巨大的成本請他們來。但是時間證明了,無論多大牌的歐洲教練,來到中超,面對中國足球,也一樣很難取得成功,甚至有些人的表現(xiàn)還不如本土教練。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外教對于中國足球的特殊性把握不足。

當然了中國足球的特殊性是基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一個外教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中國球員,并且用好他,不能像在歐洲那樣,只是看看數(shù)據(jù),然后就派他上場,或者等著球員主動來和教練溝通。我們的球員踢球不只是只有數(shù)據(jù),還有情緒以及球員之間的關系等等因素構成。當然了最讓外教摸不到頭腦的是我們的球員基本上不會主動去找教練表達想法,或者溝通自己遇到的問題,而是需要主教練主動了解和關心,甚至融入球員的群體。而這一點大部分外教是做不到的,也是很多外教無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里皮,里皮這樣的拿到過歐洲的冠軍、世界的冠軍,甚至帶領廣州恒大拿到過亞洲冠軍的絕對名帥,在國足兩度失敗,而且敗得都很難看。第一次創(chuàng)造主場0-0平印度、1-1巴勒斯坦,亞洲杯0-2韓國,0-3伊朗。第二次帶領擁有歸化球員的國足在40強賽客場0-0菲律賓,1-2不敵敘利亞,拱手交出了小組第一直接出線的名額,還讓國足陷入了可能無緣出線的危機??梢哉f里皮帶領的國足不僅成績糟糕,精氣神也不太好,團隊的凝聚力很差。

對比強烈的就是本土少帥李鐵上任之后,帶國足在剩余的比賽中實現(xiàn)了連勝晉級。其中面對菲律賓,國足2-0完勝,面對敘利亞國足更是3-1取勝??梢哉f在世預賽戰(zhàn)績上完勝里皮。難道李鐵真的比里皮強很多嗎?答案肯定是并沒有,但是對于中國足球,李鐵的理解可比里皮強多了。李鐵更知道怎么調動中國球員的積極性,知道主動了解球員身體和內心的真實狀態(tài),并且也知道在每個位置上,那個球員能夠發(fā)揮得最好。

比如國足第一個歸化球員艾克森。本來艾克森是被中國球迷寄予厚望的,尤其是在里皮第二次執(zhí)教國足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艾克森會帶國足起飛。然而事實上并沒有,里皮在用人的時候,在中鋒位置上用的是高中鋒楊旭,艾克森踢得是自己不熟悉的邊路。其實里皮并不清楚雖然楊旭具備188的身高,但是他的頭球并不是很出色,他在國家隊進的頭球甚至還不如于海和吳曦多,他做前場的支點是有困難的。而艾克森隨著年齡增長,他的速度和突破能力大不如前,在邊路他的能力也無法發(fā)揮出來。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國家隊的鋒線面對菲律賓以及敘利亞,都十分的困難。

而李鐵在面對這兩支球隊的時候,他做了微調,讓艾克森重回中鋒位置,但并不是讓他作為高支點出現(xiàn)。而是讓他多拿球,多吸引防守,給武磊創(chuàng)造更多的空間。所以在中鋒位置上艾克森踢得更舒服,發(fā)揮得更好,同時也激活了武磊,一舉雙得。所以國足的進攻開始變得犀利,面對密集防守能夠破局,面對強隊也能夠高效地把握機會。

可以說李鐵在使用中國球員的能力上比里皮是技高一籌的,這也是本土教練的優(yōu)勢。可以說中國足球想要崛起,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人。而其實本土教練和外教也并不對立,只是外教要想發(fā)揮足夠的能力量是需要本土教練輔助的,而本土教練想要崛起,也需要向外教學習,甚至需要外教的指導。所以中西結合,才是目前最適合的路,你怎么認為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qū)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