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博主走訪被遺棄的海軍基地 艦炮改裝的岸防炮已成為紀念碑
在摩爾曼斯克附近一個不起眼的海灣里,隱藏著花崗巖村的廢墟,1996年這個小村被俄羅斯海軍和他們的家屬遺棄了。

早在1944年,蘇聯(lián)海軍在長西灣建立了一個魚雷艇基地,用于保護科拉灣的安全。如果任何敵方艦船膽敢靠近科拉灣的入口,駐扎在這里的魚雷艇部隊將組成高速攻擊群,對敵方發(fā)起致命的攻擊。一位俄羅斯軍事博主試圖探訪這里已經消逝的過去。

從來沒有一條公路直接通往花崗巖村,曾經的居民都是搭乘海軍艦船出入,受限于交通工具,這位博主無法前往花崗巖村。據說,那里有戰(zhàn)爭英雄紀念碑和廢棄的坑道、掩體。

不過,俄羅斯博主還是努力登上花崗巖村附近的高地,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里靜靜佇立著一座2M-3M岸防炮。這是2M-3型25mm雙管自動艦炮的陸基改進型,現(xiàn)在奇跡般地保留在村莊附近最高的小山上。

2M-3自動艦炮早在1953年就開始裝備蘇聯(lián)海軍,配備兩門110-PM型25mm機炮。長期以來,它作為蘇聯(lián)海軍艦艇自衛(wèi)和防空的主要武器,目前仍有少數在俄羅斯海軍艦艇上服役。

2M-3自動艦炮由圖拉機器制造廠生產,主要裝備魚雷艇、導彈艇、掃雷艇和登陸艦。

2M-3自動艦炮由兩名炮手操作,重672克的彈丸炮口初速達到了900米/秒,每根炮管的理論射速高達300發(fā)/分鐘。

盡管理論射程為3000米,但在實戰(zhàn)中,需要在更近的距離上才能對移動的艦船進行有效攻擊。

從這門岸防炮的角度看,將其安裝在周邊最高的小山上非常正確,從這里可以看到海灣,以及通向花崗巖村的唯一通道。

如果這門岸防炮進行俯射,就能夠封鎖通往花崗巖村的海面。其實,2M-3M在這里唯一的用途就是打擊低空飛行的敵機。

除了這種陸基型,2M-3自動艦炮也曾經被安裝到輪式車輛,作為簡易的支援和防空火力。1992~1994年卡拉巴赫戰(zhàn)爭期間,阿塞拜疆曾經在MT-LB履帶式多用途裝甲車上,安裝這種自動艦炮。上世紀6、70年代,蘇軍為了加強與中國接壤地區(qū)的防御力量,還臨時改裝了一些裝甲車,其主要武器就是2M-3自動艦炮。

忠于巴沙爾·阿薩德的敘利亞海軍陸戰(zhàn)隊報告說,這種自動艦炮可以有效地打擊敵方人員、裝甲偵察車、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zhàn)車。

一般來說,等待這些廢棄火炮的命運通常都是悲慘的,它們是金屬回收者的好目標。摩爾曼斯克附近活躍著許多“金屬獵人”,他們肆無忌憚地切割被遺棄在這里的蘇聯(lián),甚至是租借來的美國艦船。

堅守在這里的岸防炮卻幸運地逃過了魔掌,成為當年駐軍的紀念碑。

在花崗巖村前居民組織的論壇上,可以看到當年駐軍操作2M-3M岸防炮的照片。一名前居民甚至宣稱,在花崗巖村附近有幾座這樣的岸防炮。

不過,這位博主表示,他用雙筒我已經搜索了周圍所有的山丘,只找到了這座岸防炮。

在通往巴倫支海沿岸駐軍的道路上,安裝這類岸防炮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在弗拉基米爾港灣,至今還有一座2M-7型雙管14.5mm艦載機槍保存完好。

在巴倫支海沿岸的另一個村莊附近,有一挺稀有的2M-1艦載機槍座殘骸。它的保存狀態(tài)比較糟糕,獨特之處在于配備了早期型護盾,炮架后方的弧形結構仍然保存著當年的樣子。

在俄羅斯許多博物館都可以見到2M-3自動艦炮,外形與花崗巖村附近的岸防炮非常接近。

2M-3自動艦炮持續(xù)生產了30多年,共生產了855座。相信在巴倫支海沿岸,一個被遺忘的村莊旁邊發(fā)現(xiàn)矗立著自動艦炮改裝的岸防炮,應當是難以忘卻的旅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