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老佛爺地宮,把半個紫禁城帶到地下的女人,開棺瞬間震驚世人
1928年7月4日這一天,一伙兵匪浩浩蕩蕩地奔向了河北馬蘭峪清東陵。一場浩劫就此展開。這伙兵匪兵分兩路,一路朝向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另一路的目的地便是有著“黃金陵墓”之稱的慈禧定東陵。兵匪們不但洗掠了價值上億的陪葬珍寶,就連慈禧的遺體也不放過,整個陵寢一片狼藉。有人曾算過一筆賬,慈禧生前一天的生活費是紋銀4萬兩,一個月的開銷就能夠買兩艘“吉野號”戰(zhàn)艦。她死后更是恨不得把整個紫禁城都帶進她的地宮。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被稱為史上最奢華陵墓的菩陀峪定東陵。

孫殿英,字魁元,外號“孫大麻子”,是民國時期一個小軍閥。像這種小軍閥,民國時期多如過江之鯽,如果不是孫殿英干過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根本不可能被后人記住。孫殿英出身貧寒,早年也沒上過學,在當地做過土匪頭子,屬于江湖出身,自然也沒有什么軍校長官同學作為聯系紐帶。孫殿英曾經在直魯聯軍張宗昌指揮下與北伐軍作戰(zhàn)。

可隨著國民政府二期北伐,直魯聯軍潰敗,孫殿英又帶著他的一伙部下見風使舵,被國民政府收編,搖身一變從直魯聯軍第十四軍變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
可后來,在北伐取得勝利以后,蔣介石就開始排除異己。再加上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不屬國民黨正規(guī)軍的孫殿英部隊,自然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那一類,經常被克扣軍餉。就在孫殿英擔心士兵嘩變,愁眉不展之際,他的一個部下從北京帶來了一本神秘的書籍。也正是這本書,讓孫殿英萌生了一個邪惡的念頭:“盜墓去!”

此書名為《愛月軒筆記》,民間傳說是大太監(jiān)李連英口述,其侄子執(zhí)筆而寫下的。1908年,就在光緒皇帝駕崩后的第二天下午,慈禧也掙扎著咽下了最后一口氣。作為老佛爺身邊的紅人,李蓮英親自參與了慈禧的下葬過程?!稅墼萝幑P記》則記錄了慈禧地宮中,無數奢華的陪葬品清單。不過這本書目前在學術界仍然是非常有爭議的,因為書中記載的很多陪葬品并未出現在官方認可的“清宮檔案”中。但是也有很多學者認為不能因為與清宮檔案不符,就否認《愛月軒筆記》的真實性。目前在民間發(fā)現的部分被盜出的慈禧墓陪葬品,以及孫殿英后來在審訊中的供述,都與《愛月軒筆記》不謀而合。更大的一種可能性是清宮檔案由于清末的種種政治原因,并未完全記錄下慈禧地宮的陪葬品清單。

根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在入棺前,棺材底部鋪了一層珍珠,足足有13604顆,寶石87塊,白玉203塊。其上方鋪了三層金絲串珠錦褥,然后又加疊鋪上一層珍珠,共3720顆,足足有一尺厚。僅慈禧棺槨內的珍寶,價值在5000萬兩白銀,堪稱世界之最!這不禁讓孫殿英垂涎三尺。
恰好孫殿英當時正好在清東陵所在的河北馬蘭峪一帶駐防。局勢動蕩,馬蘭峪一帶盜墓活動頻發(fā)。其中以兵匪馬福田為首的一伙人最為猖獗。1928年6月,孫殿英以剿匪之名,來了個黑吃黑,打垮了馬福田一伙人。然后又以軍事演戲為名把清東陵都給圍住了,禁止外界進入。這樣一來,清東陵就完全成了孫殿英砧板上的魚肉了。
孫殿英還為自己的盜墓行為找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說一是為了籌集軍餉,二是因為清朝欺壓漢人數百年,他孫殿英家與清人有世仇。要把清朝數百年來搜刮的民脂民膏重新歸還于民??墒聦嵶C明,孫殿英后來盜取的無數珍寶,要么被他中飽私囊,要么被用來上下打點關系,還有很多流失海外。

● 清東陵
清東陵位于河北遵化市西北部馬蘭峪的昌瑞山一帶,西距北京市區(qū)125公里。顧名思義,就是埋葬清朝皇帝后妃的陵寢,與易縣的清西陵相對應。清東陵總占地80平方公里,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是中現存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自古以來清東陵都被認為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宛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西兩邊還有兩條大河環(huán)繞,酷似兩條玉帶。 群山環(huán)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
我們知道封建社會的古人相信祖先的墳頭好不好,直接決定了家族的后世安寧。帝王選陵寢這事絕對是個功夫活。既要有風有水,還要適當的避開風和水,“三年求地,十年定穴”。沒有點真本事的風水大師是絕對不敢給皇家選陵墓的。而清東陵,作為大清王朝入關后的第一塊風水墓地,據說就是14歲的順治皇帝親自選定的。
一次,順治帝帶領群臣來到馬蘭峪一帶巡游時, 他舉目四望,但見高山連綿,岡巒起伏,猶如一條條天龍,呼嘯長空。他不由發(fā)出贊嘆,說到: “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 于是就縱馬來到一處向陽之地 ,取下大拇指上佩戴的白玉扳指,猛地一下擲向了山坡。之后對群臣宣布: “扳指停落的地方,就是陵寢的穴位!”

清代筆記《嘯亭雜錄》中就曾經評價順治帝的這次慧眼看風水,說道:“雖命我輩足遍海內求之,不可得此吉壤也?!?意思是說,那些風水先生們踏遍了四海,也未必能夠找到這樣的風水寶地??身樦蔚郛敃r只是一個14歲的小兒,怎么就會有如此之高的風水造詣呢?其實清東陵這塊寶地,早在明崇禎時期就被風水大師,同時也是明朝大臣劉孔昭選中過。
劉孔昭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的后代。明崇禎十三年,皇帝命他在北京周圍挑選萬年吉地。有人可能會問了,明朝不是用天壽山,也就是明十三陵作為皇家陵寢嗎?是這樣沒錯,但是崇禎年間時,明十三陵已經埋葬了十二位皇帝,好的風水寶地基本上都被祖先們搶光了。因此崇禎皇帝在位十三年,遲遲沒有修建陵墓。

劉孔昭踏遍了京畿地區(qū)的山山水水,最終選中了昌瑞山,也就是今天清東陵的所在地,上報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看完奏折后大喜,立刻要開工修陵。可是卻被劉孔昭給攔了下來,劉孔昭說:“陛下您別急,此事還得再等等?!?崇禎心想,我這怎么能不急啊,本來即位之初就修建陵寢的, 十三年都過去了,你還讓我別著急?劉孔昭接著說道:“有吉地,無吉時”。也就是說,這是塊風水寶地,但還沒到開工的良辰吉時。那什么時候是良辰吉時呢? 劉孔昭說了四個字:歲在甲申。意思是得等到甲申年才能開工。崇禎皇帝算了下,這一年應該是崇禎十七年。然而歷史的奇妙之處就在此,等到崇禎十七年,明朝就滅亡了。就這樣,冥冥之中,崇禎帝把他的江山和這塊風水寶地拱手讓給了大清朝。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以后的第一位帝王,所以他會不會因為翻看了之前的大量文獻,而得知了這塊風水寶地呢?
清東陵中所葬的五位清朝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 葉赫那拉氏慈禧,作為咸豐帝的妃嬪,死后自然也是葬在清東陵的。但是清東陵的慈禧墓在修建時,可謂是一波三折。
● 慈禧墓
慈禧墓的全名為“菩峪定東陵”,與之相對應的是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東陵。
公元1861年,咸豐駕崩,六歲的載淳即位,也就是同治皇帝。咸豐帝臨終前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輔政,并令皇后鈕鈷祿氏和載淳的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共同監(jiān)督朝政。同治皇帝即位后,正宮皇后鈕鈷祿氏自然成為了皇太后,徽號慈安。其生母懿貴妃也被追封為了皇太后,徽號慈禧。這就是慈禧太后名稱的來源。
此后,慈禧效法漢朝的呂后與唐朝的武則天,奪取了清王朝的皇權。雖未稱皇稱帝,卻在同治和光緒年間三度垂簾聽政,是晚清王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也一步步將晚清時期的中國推向了災難的深淵。
清朝晚期,社會矛盾叢生,戰(zhàn)爭頻發(fā),割地賠款,整個大清國都處于疲敝之中。可是慈禧卻沒有半分憂國憂民,勤儉節(jié)約之心,反而大肆鋪張,奢靡程度令人難以想象。

根據曾經貼身伺候慈禧的宮女榮兒的回憶所編撰的《宮女談往錄》所記載,慈禧用膳時,早中晚每頓正餐都有120道菜。老佛爺坐在桌子的東邊,太監(jiān)們開始有序地報菜名,報完之后,老佛爺的眼神停留在那一道菜上,太監(jiān)們就得趕緊去夾來為她。而且祖上定下的規(guī)矩是“食不過三勺”,也就是說每一道菜最多只會吃兩口。一頓飯的花費就能抵上老百姓幾年的伙食。這還不算,每次洗澡時,光毛巾都要準備一百多條,每條毛巾都繡著金龍。毛巾浸水擦洗身子后,絕不會再次使用,馬上扔掉換新的。每天早上起床,都有人為老佛爺穿上嶄新的襪子。每雙襪子都是用上等的綢子縫制的。由于綢緞沒有伸縮性,所以襪子必須要完全合腳。哪怕差了一分一厘,裁縫都免不了一頓責罰。為了掩蓋綢緞縫合的痕跡,襪子上還會被繡上花紋。即使是非常熟練的繡工,制作一雙襪子也要七八天的時間。而且老佛爺的襪子從來都不會重復穿,這樣算下來一年在襪子上花費就高達一萬多兩銀子。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在生活上如此奢靡的慈禧,對于陵寢建設,更是費盡了心思。

同治帝繼位后,議政王奕?曾經上奏折,主動請纓,為慈禧慈安兩位皇太后修建陵寢。可這道奏折卻引起了慈禧的不悅,原因是奕?打算按祖制修建陵墓。什么是祖制呢?就是皇室后輩的陵墓不能超過其先祖。按照這個規(guī)矩, 慈禧的陵寢就不能超過前任皇太后,咸豐帝的老媽??上特S帝時期,內憂外困,根本就沒銀子啊,只能把皇太后安葬在妃子的陵墓中了。這樣的陵墓規(guī)模,慈禧哪能同意啊。
不久后,奕?被彈劾,慈禧便借坡下驢,把修建陵寢的事交給了醇親王奕譞。奕譞是個圓滑的老油條,他知道修陵之事可大可小,惹得老佛爺不高興了,自己肯定也不會有好果子吃。奕譞立馬成立了個修建陵寢委員會,有懂風水的,有懂建筑的,有懂設計的,出了岔子,至少還有個墊背的。奕譞呈上的第一稿設計圖,在清東陵找了一個不錯的院子,點了兩個點,寓意是兩宮皇太后嘛??纱褥戳诉€是不高興,直接把圖紙扔一邊了。修建陵寢委員會里的一位風水大師立刻就明白了,慈禧這是不愿意和慈安太后共同安葬,心想,生前慈安皇太后就是正宮,死后還要壓我一頭,這怎么能行。于是,風水大師就呈上了第二稿設計圖,在清東陵選了兩塊上吉之地,一個是菩陀峪一是普祥峪。兩宮皇太后分開建陵墓。這回慈禧終于點頭了。

不過在仔細看了設計圖稿之后,慈禧發(fā)話了。她問奕譞說道,兩座地宮位置相錯,一前一后,一東一西,明顯有尊卑,你打算怎么安排呀?奕譞心想,這還用說嗎?慈安皇太后此前可是正宮皇后。慈禧看出了奕譞的心思,強行命他把兩座地宮的穴位給拉平了。這還沒完,慈禧還要把她垂簾聽政這事體現陵寢的修建之上。方法就是“龍鳳易位”。將石雕全部都換成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形成成鳳壓龍之勢。暗示著慈禧太后生前權力之大 ,皇帝都得跟在她的后面,聽從她的安排。要知道這在古代可是妥妥的大逆不道,實屬僭越??墒谴褥褪潜局拔易呶业穆罚屇銈儫o路可走”的作風,朝中也沒有人敢違背老佛爺的懿旨。
就這樣,慈禧陵始建于同治十二年,竣工于光緒五年,歷時整整六年。不過這距離慈禧心中理想地宮的模樣還是相去甚遠。
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此后,慈禧更加獨攬大權。公元1895,東陵守護大臣呈上了一份奏折,內容是說慈禧陵寢出現了滲漏、風化、彩畫脫落等問題。守陵大臣還擔心慈禧老佛爺會因此責罰他,可他卻不知,此時慈禧心里卻樂開了花。本來慈禧就對自己陵墓的規(guī)模和奢華程度有所不滿。這回慈安太后已經去世,再加上自己陵寢又出現了問題,可算是逮到機會了。按理說,古代建筑都由磚、瓦、木、石建成的,出現風化的情況很正常,修繕一下就可以了??纱褥?,下令直接重建。

重修期間,三大殿的木構架全部被換為名貴的黃花梨木。要知道黃花梨木百年成材,古代妃嬪們有一個黃花梨木的首飾盒就很了不起了??纱褥苯幽命S花梨木當建筑材料,這是要瘋啊。不僅如此,三大殿的房梁和天花板上的彩畫直接被涂滿金粉,64根柱子都被纏繞上立體鍍金銅龍。根據「清史」記載,光三大殿的黃金用量就高達4592兩,慈禧陵也因此有了“黃金之陵”的稱號。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其喪葬之儀,也是令人瞠目結舌。慈禧死后,溥儀即位,慈禧的侄女隆裕成為皇太后。親自下旨,慈禧按皇帝標準治喪。棺槨使用金絲楠木,送葬隊伍,綿延20多里,浩浩蕩蕩。
入葬當天李蓮英看到了慈禧棺材里的隨葬珍寶,和墓穴內情況。當時沒敢說,直到后來清朝滅亡之后吧,李蓮英出宮,將一切講給了侄子李常五,才有了后來的《愛月軒筆記》一書,也讓孫殿英惦記上了這座清東陵里最氣派最金碧輝煌的地宮。
在慈禧下葬短短20年之后,孫殿英兵匪就摸到了慈禧地宮入口。然而一開始他們無論怎么用蠻力都推不開地宮的第一道石門,無奈只能上炸藥。炸開之后,才發(fā)現了清東陵地宮石門背后的秘密。每道石門之后都有一個叫做“自來石”的裝置,那是一塊 1.6米高的漢白玉石條。下葬儀式結束后,最后一個離開地宮的工匠會用一把拐釘鑰匙套住自來石,使用巧勁兒關閉石門。一旦自來石頂住石門,從正面用蠻力幾乎是不可能打開的。

炸開第一道石門后,兵匪們才對這個裝置恍然大悟,沒有再用蠻力打開后面的石門。這才使得慈禧地宮的第二道石門至今保存完好。兵匪們很快來到了主槨室,傳說當撬開慈禧的內棺的一瞬間,士兵們手中的火把和手電筒的光照到棺內的陪葬珠寶之上,閃爍出刺眼的萬丈光芒。所有人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棺內慈禧面貌依然栩栩如生。但沒過多久就因為接觸空氣迅速氧化,臉色變黑,整個遺體就像霜打了一般,癱蔫了下去。盜墓本來就是個缺德的事兒,再加上這一幕確實毛骨悚然,不少士兵被嚇的癱軟在地。但回過神兒來就立馬開始將大大小小的陪葬珍寶收入囊中。根據《愛月軒筆記》的記載和孫殿英事后的招供,慈禧陵墓中最具代表性的幾件陪葬物品包括:
頭頂所戴的鳳冠,冠上鑲有一顆4兩重,猶如雞蛋般大小的珍珠,當時估值白銀1000萬兩。
腳下放置的一個碧璽蓮花,當時估值200萬兩白銀。
身邊放了27尊金佛,27尊玉佛,和27尊紅包石佛,共估值約62萬兩。
2枚青皮紅瓤的翡翠西瓜,4枚白皮黃子粉瓤的翡翠甜瓜,2棵翡翠白菜,以及翡翠桃、李、杏、棗等寶物大大小小200多件。

這還僅僅只是陪葬珍寶的冰山一角。清朝一兩白銀大約相當于現在35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單單是以上所列羅列的這些東西,就值多少錢,我真是不敢算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個暫停,自己算一算。
在所有陪葬品中,最著名的要數慈禧口中所含的那顆夜明珠了。這顆夜明珠分為兩個半球形,分開來看,透明無光,可是一旦合攏,便能發(fā)出綠色的耀眼寒光,傳說,夜間百步之內,足以照見頭發(fā)絲一樣大小的東西。專家們說,這顆夜明珠,放在今天,估值至少8.1億人民幣。為了取出這顆夜明珠,孫殿英一伙人直接敲掉了慈禧的牙齒,撕裂了慈禧的下顎。后來被考古專家們發(fā)現的慈禧遺體也確實留下了這樣的傷痕。
根據孫殿英后來回憶說,這顆夜明珠他后來送給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翡翠白菜送給了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 翡翠西瓜送給了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就這樣,在一番打點之下,這起東陵盜寶大案不了了之。

孫殿英炸開慈禧地宮的半個世紀之后,1979年,在全國大力倡導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勢頭下,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開始了慈禧陵地宮的清理工作。不出所料,地宮里的大部分文物都被洗劫一空,但考古人員還是有一些重大發(fā)現的。
在慈禧棺木內散落的絲織品中,清理人員找到了一件獨特的織物,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經文,皺皺巴巴地被揉成了一個團。這正是《愛月軒筆記》中所記載的,綴有820顆珍珠的織金陀羅尼經被。

陀羅尼經被視為佛教密宗的圣品。在清代,皇室成員下葬時,會將經被蓋在逝者身上,以示敬重。據說有了陀羅尼經被的加持,無論男女,在壽終之際都能夠往生極樂。這條經被是由極細的絲線和純金捻線織造而成的,花紋繁多,光漢字經文就有2萬5千多個,非常罕見,堪稱晚清織物中的精品。只可惜孫殿英不識貨,只摳走了經被上的珍珠,把被子丟棄到了一邊。專家們說,這床經被本身才是價值連城的。陀羅尼經被的發(fā)現也從側面證明了《愛月軒筆記》的真實性。后來幾經波折,這條受潮殘破的經被被送到了故宮博物院進行修復,如今除了偶爾展出,其余時間都保存在清東陵文物庫房內。

除此之外,慈禧下葬時穿的壽衣做工也極其精細,里外共三層,而最外面的這件壽衣活脫脫就是一件“龍袍”。通體綴滿珍珠,而且這件“龍袍”上還繡著帝王們都不敢繡的“佛”字??梢?慈禧真的是把自己當做比皇帝還高的“佛爺”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慈禧老佛爺可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籌辦的這些陪葬品,非但沒能讓她死后繼續(xù)享受榮華富貴,反而招來了巨大橫禍。

老佛爺在臨終時,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耐人尋味的話:“此后,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把持晚晴朝政數十載的老佛爺,竟然說出這樣的遺言,著實令人費解。最后再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有關這則遺言的都市傳說。
● 葉赫那拉氏的詛咒
傳說愛新覺羅家族從建立清朝以來,一直曾在一個隱患,這個隱患就來自同是女真人的葉赫那拉氏。元朝末年,愛新覺羅不過還是女真族的一個小姓,跟葉赫納拉家族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兩個部族為了爭奪權力,曾經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
明朝萬歷四十七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攻下了葉赫城,葉赫那拉氏的首領被捉。葉赫那拉氏的族長臨死前留下遺言,說:“就算葉赫那拉氏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如違此誓,萬世不得輪回!” 說完便決絕地自盡了。
滿清入關之后,清朝皇帝就有了一個不言明的潛規(guī)則,不能娶葉赫那拉氏為妻。也就是說葉赫那拉氏永遠不能立為大清的皇后,但可冊封妃子。朝堂上,葉赫那拉氏的大臣,也都不曾受到重視。
康熙年間的惠妃就出身葉赫那拉氏, 但是即便她兩次生下皇長子,家族多次在朝政上建功,依然到死也沒能晉封。

乾隆年間的舒妃,從乾隆十三年被冊封為妃之后,地位便一路下滑,之后很少再得到乾隆的恩寵。
而慈禧太后也正是出身葉赫那拉氏家族。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扶持光緒皇帝上位,并欽點侄女隆裕與光緒帝成婚。隆?;屎笞匀灰彩侨~赫那拉氏。至此,200多年前,葉赫那拉氏族長的詛咒正在一步步應驗。
慈禧臨終前也許想起了祖訓,也許是終于醒悟,大清王朝最終還是滅在了她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