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又遭重組,谷歌智能硬件再添變數(shù)

文/陳徐毅
Nest以小而美的智能硬件產品設計著稱,它曾經有過驕傲,甚至差點成為這個行業(yè)的風向標。但如今在業(yè)界人眼中,它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團隊。
據(jù)科技媒體報道,Alphabet旗下智能硬件部門Nest其首席執(zhí)行官馬爾萬?法瓦茲正辭去CEO職務,之后Nest將與谷歌家庭設備部門合并,這是Nest團隊加入谷歌之后的第三次合并重組。

Nest的第一次重組發(fā)生在2015年谷歌機構改革成立母公司Alphabet,當時在創(chuàng)始人托尼?法德爾的爭取下Nest取得了較高權限,獲得了相當于谷歌子公司平級的地位,直接隸屬于Alphabet向佩奇匯報。法德爾離職后,2018年2月Nest被并入谷歌由馬爾萬?法瓦茲掌舵并向硬件部門負責人匯報,是為第二次重組。現(xiàn)在僅僅過去5個月,Nest即將遭遇第三次合并重組,而這一次,Nest將失去更多權限,成為谷歌子公司旗下真正的二級部門之一——家庭設備部門的一個團隊。
曾經自豪的獨角獸緣何一再被剝奪獨立性?谷歌的戰(zhàn)略考量又是什么?業(yè)內有兩種聲音,我們加以解讀。
其一,Nest自加入谷歌之后產出了一系列叫好不叫座的智能硬件,從而未能完成母公司下達的績效增長指標,曾經的硅谷工程師文化與那時正在加速商業(yè)化的谷歌產生了觀念沖突。要求Nest與其他部門步調一致有著組織管理層的戰(zhàn)略考量。
其二,機構改革之后的Alphabet體量龐大,而機構間壁壘森嚴,作為獨立部門的Nest較難獲得其他部門的資源支持,將Nest并入谷歌子公司后有利于發(fā)揮后者現(xiàn)有的AI深度學習成果應用于Nest產出的硬件產品,特別是在谷歌與亞馬遜展開智能硬件爭奪戰(zhàn)的當下,這項舉措具有一定的意義與效力。

Nest Lab起初由“iPod之父”托尼?法德爾與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馬特?羅杰斯于2010年創(chuàng)辦,初創(chuàng)公司在2012年擁有130名員工。Nest早期的名聲大噪得益于其設計的智能恒溫器,那款外觀精美、基于機器學習的可編程WiFi恒溫器,在2011年首次發(fā)布的那個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可以說是極其超前的。2014年1月谷歌以32億美金收購Nest Lab,法德爾由此入職并受到重用。
法德爾入職谷歌之際正值谷歌硬件產品戰(zhàn)略的低谷期,谷歌希望大名鼎鼎的“iPad之父”能夠挽救一個曾經備受矚目的項目——Google Glass。然而谷歌眼鏡的過于超前與爭議大大超出法德爾的想象,iPad之父終究沒能完成這個史詩級難度的任務。之后兩年里Nest經歷了迭出的人事動蕩與市場失利,法德爾在失望中離開了Nest團隊,以谷歌顧問的身份從此退居幕后。
Nest在2016年遇到的問題主要歸結于市場有限,并非法德爾領導不力之過。根據(jù)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說法,當年只有6%的北美家庭擁有智能家居設備;此外,普華永道當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2%的受訪者預計未來兩到五年內不會購買智能家居產品。

之后2018年2月與7月的兩次合并重組,Nest的現(xiàn)狀如今日所見。盡管Nest的智能硬件不再受到追捧,但鑒于后來智能音響Google Home(不是Nest設計)的成功,谷歌認為Nest團隊的經驗與沉淀可以成為谷歌硬件部門的追加砝碼,因此對Nest的兩次“降級”與并入其他硬件部門就順理成章了。
當下,谷歌在智能硬件領域顯然是一個追趕者。Pixel手機增長乏力,VR頭顯甚是尷尬,Google Home緊隨Echo,Nest成了沒落的貴族,只有Chrome Book在教育市場表現(xiàn)尚佳。谷歌雖然在人工智能領域占得先機,但是缺乏搭載AI成果的硬件載體,此次Nest被再度重組,一定程度反映了谷歌對硬件產品依然執(zhí)著的愿景。特別是在亞馬遜迅猛崛起,微軟的“智能邊緣”步步緊逼之際,谷歌的焦慮可見一斑。

文/陳徐毅 高級工程師,科技專欄作者,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搜狐科技2017年度十大作者。主流期刊《通信世界》、《微型計算機》、《創(chuàng)意世界》、《中關村》等特約作者。微信公眾號:qq13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