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原理課程全集 共28講 2021年春

1)無利害而生愉悅,美感、快感。
美感一定是快感——這里是循環(huán)定義,這個應該是康德體系的公理A1
快感:功利性
美感:無利害與功利性
2)無概念而具有普遍性
無概念、在感性和知性之間
在認知的過程中的。
3)判斷、愉快的先后
無目的、和目的性。巧合?
純粹美,依存性
4)審美共同感,無概念的共同性。
無概念、無目的而具有普遍性。
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轉向>>
語言論轉向,維特根斯坦,非常重要。
標志著宣告美學本體論終結《邏輯哲學論》
康德要給人的認識劃清界限
為人的語言劃清界限,
《哲學研究》--日常語言
語言哲學,的代表
1,語言圖像論——語言-描述世界、圖像
語言一一對應性,確定性。
語言精確、描述世界。
美與道德,無法與語言精確描述。
語境與表達,言外之意等
2,語言的意義在于,用法。
3,語言游戲說,
語言不存在本質。
本質由用法決定
美的本質的個偽命題。
進入了細致劃分
康德后分兩派
心理學:精神分析為代表(弗洛伊德)
實驗心理學
社會:馬克思
法蘭克福,審美的建構
心理學:——重要的影響:康德后叔本華,尼采
叔本華的意志論美學
1819《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提出:意志哲學
意志與表象。
意志、意欲——盲目的生命沖動。
2,悲觀主義、虛無主義
不滿足>>痛苦
滿足>>欲望
3,用審美(用于解救)
1)直觀--無利害
條件:對象--不具體、理念
主體,純粹主體
審美愉悅。
特點:1無功利,2物我兩忘,主客消融。自失
架空?
情感的,音樂對情感調動有強大力量。
二、尼采的非理性美學
1872《悲劇的誕生》
核心:1生命意義,酒神精神、權利意志、超人學說(本質是欲望,那就要發(fā)展很多的東西來)
2文化批判,批判形而上學
重估價值,上帝死了
(1)酒神精神(迪奧尼索斯),日神(阿波羅)
a酒神,本,醉,音樂藝術,原始-打破個體-過度
b日神,現(xiàn)象,夢,造型藝術,美-維持個體-適度
ab間的矛盾沖突——悲劇
(2)悲劇的本質
矛盾-悲劇-個體毀滅
快感--形而上學的慰藉-局外人--跳出來看
《失明癥漫記》
(3)權力意志
創(chuàng)造性力量
審美--對象--激發(fā)意志
美感:意志投射對象
藝術:改變“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
第六講
癲狂的藝術
;精神分析,不是科學,但對藝術理論有很大影響。
概論:
1895,弗洛伊德,《》有一些預設,
1908--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1930--融入--法蘭克福
(一)無意識理論
1,精神結構
意識、前意識、無意識、冰山理論
知情意
2,夢的理論
被壓抑的欲望的滿足
偽裝:壓縮、移置、象征、二次加工
3,過失心理學
口誤
遺忘
(二)心理結構
1、本能論、
早期,生存、繁衍-快感
后期,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
外:攻擊
內:自我懲罰等
人格結構理論
本我
自我
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