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淺談“虎”式坦克的開火方式

2020-01-28 21:37 作者:冬季風暴  | 我要投稿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542131

Aria on the G String - Johann Sebastian Bach

在WOT、WT等車游中,玩家只需輕點鼠標就能完成開火,那么真實的坦克是如何開火的呢?本文接下來將以“虎”式為例來簡單地講解一下“虎”式的開火方式。

在講解開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虎”式炮塔內部的布置: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Bovington Tank Museum)的131號初期型“虎”式坦克,底盤序列號250122。

推開車長指揮塔的艙蓋向下看,映入眼簾的是2張墨綠色的座椅。最上面的這張座椅是可折疊的,未折疊的時候(如上圖所示),車長可以坐在上面,從指揮塔中探出身子觀察外界的情況。

第503重裝甲營第3連連長瓦爾特·舍夫(Walter Scherf)中尉在指揮塔上研究作戰(zhàn)地圖,從這張照片中可以觀察到初期型“虎”式指揮塔艙蓋的細節(jié)。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展示的是車長的座位。

當這張座椅放下時,可以作為靠背,而最下面的座椅則是供車長關上艙蓋通過觀察窗觀察外界情況時使用。在上圖中,車長座椅的左側有一個手輪,當負責炮塔旋轉的液壓系統失效時,車長可以使用這個手輪來手動旋轉炮塔。

《Tiger Pzkpfw VI Vol. 3 (Tankpower Ser.15 )》一書中的插圖,3D建模作品,圖中有一處錯誤——炮手座椅右側的手輪后面沒有用于開火的開火手柄。

這張圖片是呈現的是從車長座椅向前看能觀察到的景象,在車長座椅前方的就是炮手座椅。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視角是坐在車長座椅上往下看,照片左側是可旋轉炮塔的手輪,照片中央就是炮手座椅,從照片中可觀察到炮手座椅比車長座椅要矮。

在上面這張實物照片中,可以觀察到炮手座椅左側的手輪,這個手輪可用于調節(jié)火炮俯仰角。

接下來,以英軍對繳獲“虎”式所做的報告中的一張示意圖為例,來簡單講解一下“虎”式炮塔吊籃內部的大體結構:

這張示意圖首先標示了炮塔前方(Front)和后方(Rear)的方向,圖片左上角的折疊式座椅(Folding Seat)即上文提到的車長專用的座位,在車長座椅左側,有用于手動旋轉炮塔的炮塔旋轉手輪(Traversing Handwheel),在炮手座椅(Gunner's Seat)正前方,也有一個用于手動旋轉炮塔的炮塔旋轉手輪,如下圖所示:

法國索米爾博物館(Musée des Blindés)的114號后期型“虎”式坦克,底盤序列號251114,這輛坦克的瞄準鏡已被移除,僅留下支架。

上圖中央就是炮手專用的炮塔旋轉手輪——也就是方向機手輪,這個手輪的把手上有旋轉閂鎖裝置(Traversing Latch,需要注意的是,在上面提到的英國報告示意圖中,其首字母T看不清了),換而言之,這個把手本身就是帶有閉鎖梢(Lock Pin)的棘輪桿(Ratchet Lever),只有當炮手緊握整個把手時,才能解除鎖定,使用方向機手輪來調節(jié)炮塔的方位。液壓系統提供的動力只能對炮塔的方位進行大致的調整,對于炮手而言,這樣粗略的調節(jié)無法保證良好的射擊精度。當瞄準目標時,炮手通常先會使用液壓系統將炮塔方位調節(jié)到某個大概的位置,然后在使用這個方向機手輪來進行微調——每轉一圈,炮塔對應就會轉動0.9°。

如果你有過光學顯微鏡的使用經驗,那么這里可以簡單地類比一下,液壓動力類似于粗準焦螺旋的調節(jié),而炮手的方向機手輪類似于細準焦螺旋的調節(jié)。

在方向機手輪的左側,有一個方位指示器(Azimuth Indicator),如下圖所示:

美國本寧堡陸軍裝甲騎兵博物館(U.S. Army Armor & Cavalry Collection)的712號初期型“虎”式坦克,底盤序列號250031。
方位指示器的細節(jié)。
復原3D示意圖。

這個方位指示器的表盤被劃分為12個區(qū)域,代表了炮塔相對于車體正前方的方位,舉個例子,12代表了炮塔指向車體正前方,6則是意味著炮塔指向車體正后方。

在炮手的方向機手輪上方,是炮手的瞄準鏡,如下圖所示: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照片正中央的是炮手用于瞄準的Turmzielfernrohr 9b雙目瞄準鏡。自1944年3月開始,“虎”式改用Turmzielfernrohr 9c單目瞄準鏡。

下面這張照片是呈現的是坐在炮手座椅上向前看能觀察到的景象: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

位于瞄準鏡左側的是“虎”式炮塔的左觀察窗,炮手可以通過這處觀察窗觀察外界的情況。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清晰地展示了上文提到的方位指示器、瞄準鏡和炮塔左側觀察窗所處的位置。
法國索米爾博物館114號“虎”式,其瞄準鏡和觀察窗的夾層玻璃(Laminated Glass)已被移除。

下面的這張圖展示了炮手與車長在炮塔中的位置:

第502重裝甲營,作為炮手的奧托下士(Obergefreiter Otto)正在與車長交談,圖中的兩人為了方便交流,都只戴了一邊耳機。

掌控著火炮與同軸機槍的炮手肩負著擊殺敵軍的任務。一些個人戰(zhàn)績優(yōu)異的德軍裝甲指揮官,如卡里烏斯和魏特曼等,都會長期地選擇與一位出色的炮手搭伙,在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組合是魏特曼與他的炮手巴爾塔薩·沃爾(Balthasar Woll),后者同樣獲得了騎士十字勛章。

目標選取,距離預估,提前量計算,彈道修正等這些炮手必修的技能如果展開來講,我還能再水幾篇文章(大霧),不過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點,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炮手座椅下那幾個踏板的作用: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
攝于美國阿伯丁試驗場(Aberdeen Proving Ground)的712號“虎”式內部。

上面兩張照片分別從側面和側后方展示了炮手座椅下的兩個控制液壓系統來使炮塔旋轉的踏板(Power Traverse Controler Rocking Plate)和控制同軸機槍開火的踏桿(M.G.Firing Pedal)。

法國索米爾博物館114號“虎”式,這張照片展示了從炮手座椅上低頭所能觀察到的景象。

自然狀態(tài)下,炮手座椅下的炮塔旋轉踏板會自然地向前傾斜,使得踏板前部要低于后部。壓住踏板后部,直到踏板變?yōu)樗綘顟B(tài),就能使炮塔向左旋轉;壓住踏板前部,使踏板前部的末端與水平面成24°角,就能使炮塔向右旋轉。

這一踏板驅動炮塔旋轉的動力來自車內的液壓系統,只能對炮塔的方位進行大致的調整,炮手還需要使用瞄準鏡下方的方向機手輪進行手動調整來提高射擊的精度。

關于液壓系統的動力問題,我已在下面這篇文章中介紹過,在此就不用太多篇幅來解釋了:

關于131虎式的一些見解以及對世界級文物的正確維護方式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98225

在炮塔旋轉踏板的右側,還有根用于控制同軸機槍開火的踏桿,只需踩下這根踏桿就能讓同軸機槍開火。

而在炮手座椅的右側,是上文已經提過的用于調節(jié)火炮俯仰角的高低機手輪(Elevating Handwheel),每轉一圈能使火炮俯仰角移動約1°,“虎”式的最大仰角是11°,最大俯角為4°。在高低機手輪的后方是控制火炮開火的開火手柄(Firing Handle),如下圖所示:

美國本寧堡陸軍裝甲騎兵博物館712號“虎”式,紅色的是高低機手輪,其后方灰白色的是開火手柄。
紅色的是高低機手輪,用黃色的1標識出來的就是開火手柄,如此設計是為了方便讓炮手在調整好火炮俯仰角后很快就能開火。
從正面觀察高低機方向輪與開火手柄。
從底部觀察高低機方向輪與開火手柄。

調整好火炮俯仰角后,炮手可以扣動開火手柄來開火,當炮手扣動開火手柄時(換而言之就是把這個手柄往自己的方向拉一下),以上圖的1為軸,手柄底部(圖示中的2)向后移動,接觸到觸點開關(圖示中的3),連通電擊發(fā)線路,為炮尾環(huán)的電擊發(fā)裝置發(fā)射一個電脈沖,這一電脈沖進而傳遞至炮彈尾部的C/22電擊發(fā)底火,將其點燃。

“虎”式手冊(Tigerfibel)中的“虎”式坦克主炮電擊發(fā)線路示意圖。
上圖的部分英譯版。
美國本寧堡陸軍裝甲騎兵博物館712號“虎”式,從近距離觀察“虎”式火炮的楔式炮閂,照片中炮閂已閉合,上面用于向炮彈底火發(fā)射電脈沖的撞針已被移除,僅留下一個孔洞。
炮閂打開。
已打開的炮閂,照片中標識出來的1是電擊發(fā)線路的連接點。
“虎”式火炮后膛示意圖,Verschluss?ffnerhebel為火炮保險。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從近距離觀察火炮后膛,當前的火炮保險處于“安全(Sicher)”的位置,火炮無法開火。
美國本寧堡陸軍裝甲騎兵博物館712號“虎”式,從近距離觀察火炮保險。實際上在照片中標識的1的位置應該有“安全(Sicher)”的提示語,在2的位置應該有“開火(Feuer)”的提示語。這張照片中的保險處于“開火”的位置,允許火炮開火,若想將保險撥回“安全”的位置(即圖示中的3),只需將保險逆時針扳動即可。

“虎”式的電擊發(fā)線路由車載的12V電池供電。在“虎”式的電力系統中,共有20個熔斷器,當“虎”式被命中時,其內部線路的保險絲經常會發(fā)生熔斷,導致斷電,這將使得“虎”式的電擊發(fā)系統無法使用。

早期型號的“虎”式并沒有配備應急開火裝置(Notabfeuerung),當電力系統發(fā)生故障時,可以給位于炮手左上方的應急電池盒里插入幾枚手電電池,使用備用電池為電擊發(fā)系統進行臨時供電,這一應急電池盒所在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英軍對繳獲“虎”式所做的報告,這張示意圖中的16即上文提到的應急電池盒,5為防毒面具罐。
英國博文頓博物館131號“虎”式,在這張照片中,其防毒面具罐已被移除。

由于前線物資緊缺,保險絲與手電電池都具有一定的獲取難度,為了克服電擊發(fā)系統失靈的困難,前線官兵們想到了一個并不正規(guī)的操作——跳過車內線路,想辦法將電池直接與電擊發(fā)系統相連接,直接使用電池的電力來開火,我下面的這篇文章中就曾提到過這種前線裝甲兵的臨時改裝:

送往繁星 (一) —— 庫爾特·科勒貝爾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703495

1942年10月19日,陸軍武器局6處(Wa Prüf 6,負責裝甲車輛的研發(fā)與測試)要求克虜伯公司盡快完成用于8.8 cm Kw.K.的電感應式應急開火裝置的設計,這一裝置自1942年11月開始被加裝到“虎”式上,炮手無需將手從高低機或是方向機上拿開,只需用他的膝蓋就能方便地按下應急開火裝置的開關。

根據1943年2月24日,北非“虎”式部隊的報告:

當炮塔被炮火命中時,電擊發(fā)系統就會失效。在這之后,必須使用電感應式的應急開火裝置才能夠開火?!盎ⅰ笔叫枰鼜姷谋Wo措施來應對突然而來的沖擊力。

根據1943年4月22日,東線南部“虎”式部隊的報告:

根據觀察,坦克被炮火命中時,通常會出現保險絲熔斷的現象,進而導致車輛暫時性地失去作戰(zhàn)能力。用于更換的保險絲儲備不足。仍可以使用新裝備的電感應式的應急開火裝置來發(fā)射“虎”式的主炮,然而,無法重啟引擎?!盎ⅰ笔饺孕柽M一步的改進以保護好保險絲,讓它們能夠承受突然的沖擊。

以已漢化好的下圖為例:

“虎”式電力系統正常時,使用車載的12V蓄電池為電擊發(fā)系統供電,扣下高低機附近的開火手柄,上圖中的紅色電路將被連接起來,電擊發(fā)撞針接收電脈沖,點燃炮彈底火。

當“虎”式因為被擊中導致保險絲熔斷時,12V蓄電池無法供電,未加裝應急開火裝置的“虎”式可以使用應急電池提供的電力來開火。

加裝應急開火裝置后,一旦“虎”式斷電,磁感應產生的短時電流將會激活應急開火裝置,使用應急開火裝置來為電擊發(fā)系統供電。

最后,讓我們再回顧一下題圖吧,當你坐到炮手的位置上時,選擇好目標后,你可以使用眼前的瞄準鏡來瞄準目標,用腳下的踏板以及左手邊的方向機手輪來旋轉炮塔,用右手的高低機手輪來調整俯仰角,當你感覺一切都在你的計算之中時,拉動高低機手輪后面的開火手柄,由你掌控的8.8 cm Kw.K.將發(fā)出怒吼。

接下來,煙塵彌散,你從瞄準鏡中能觀察到的情況只有2種———剛才的那發(fā)炮彈,要么命中目標,要么鋤大地。

一下子接受不了吧.JPG

在WG與博文頓博物館共同出品的系列視頻《Inside the Tanks: The Tiger I - World of Tanks》中,以131號“虎”式為例簡單地講解了“虎”式各種技術參數,在該系列的第5期《Inside the Tanks: The Tiger I - part V - World of Tanks》中,涉及到了車內炮手和車長位置的講解,這一視頻的1:50至4:13區(qū)段講解了炮手位的一些細節(jié),若有興趣,各位讀者可在B站AV9489559的合輯中看一看本視頻的無字幕生肉。

關于俯仰角的問題,炮塔正對車體前方時,“虎”式的最大仰角是11°,最大俯角為4°。

車內的3個水箱會限制仰角:

其次,炮塔相對于車體的位置也會對俯仰角產生影響,在此要表揚一下車游對歷史的還原,換而言之,某車面板上的俯角數據有可能很高,但在實際游玩過程中你完全沒有這個感覺,這是因為——面板中的最大俯角,只有在炮管和車身成90°的垂直狀態(tài)或是其他角度時,才能達到。

同樣地,“虎”式的最大俯仰角也是同一個道理。根據陸軍武器局6處于1943年9月14日的記錄數據,“虎”式最大俯仰角為+18°~-9°,而根據英軍對繳獲“虎”式所做的測試,“虎”式最大俯仰角為+15°~-8°。

參考資料
  1. Fletcher, David. Tiger: The Tiger Tank-A British View. Bernan Assoc, 1986.

  2. Agte, Patrick. Michael Wittmann and the Tiger Commanders of the Leibstandarte. JJFedorowicz Publishing, 1996.

  3. Jentz, Thomas L. & Doyle, Hilary L. Germany's Tiger Tanks D.W. to Tiger I: Design, Production & Modifications. Schiffer Publishing, 1999.

  4. Spielberger, Walter J. Tigers I and II and their Variants. Schiffer Publishing, 2007.

  5. Green, Michael & Brown, James D. Tiger Tanks at War. Zenith Press, 2008.

  6. Lloyd, Lee & Balkwill, Brian & Johnston, Alisdair. Tiger: A Modern study of Fgst.NR. 250031.The Research Squad, 2008.

  7. Willey, David & Hayton, Michael & Vase, Steven. Tiger Tank Owners' Workshop Manual. Haynes Publishing Group, 2015.

  8. Schneider, Wolfgang. Tigers in Combat, Vol. 3: Operation, Training, Tactics. Helion & Company, 2017.





淺談“虎”式坦克的開火方式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咸丰县| 康定县| 南漳县| 泰来县| 安阳县| 凌源市| 富宁县| 潜山县| 永丰县| 东阳市| 缙云县| 康定县| 塔河县| 五大连池市| 讷河市| 都匀市| 济南市| 徐闻县| 余干县| 应城市| 崇仁县| 无棣县| 灵武市| 龙泉市| 雷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南召县| 江都市| 乐清市| 大丰市| 淳安县| 逊克县| 鄂尔多斯市| 敦煌市| 繁昌县| 辉南县| 米易县| 闻喜县| 常宁市| 阿合奇县|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