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真人版刪了男主,《花木蘭》改編是在謳歌性別解放嗎?

2020-04-26 14:59 作者:動畫學術(shù)趴  | 我要投稿


作者/塔卡西
編輯/彼方
排版/飲川


“戰(zhàn)士不分性別,共情沒有國界。”


由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1998)改編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即將于今年暑期上映。從預(yù)告片來看,本片在延續(xù)20年前原版動畫劇情的基礎(chǔ)上,在角色形象和情節(jié)走向上進行了適度的改編。

除了原版吉祥物“木須龍”不見蹤影之外,原作中花木蘭的上司兼戀人“李翔”一角也被一分為二,分別作為花木蘭的上司唐將軍(甄子丹飾),和花木蘭的同僚陳宏輝(安柚鑫飾)登場。

動畫版中的木蘭和木須龍


這一改編的初衷是為了迎合反性騷擾運動#Me too?!痘咎m》制片人Jason Reed表示,考慮到好萊塢著名制片人性侵丑聞的影響,在《花木蘭》中展現(xiàn)(男)上司與(女)下屬之間的戀愛恐會給觀眾帶來不快。

可這樣的改動卻招致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不滿。比如BBC便提出,迪士尼這樣迎合“政治正確”的做法是否矯枉過正。不僅如此,老版《花木蘭》中的李翔因為其對花木蘭的男性扮相“花平”的感情被部分歐美受眾解讀為LGBTQ,即性少數(shù)群體的一員與代言人。因此,他的消失也令一部分期待李翔在真人電影《花木蘭》中出場的觀眾感到惋惜。


對于許多熟悉以《木蘭辭》為代表的花木蘭神話的中國觀眾來說,迪士尼和歐美觀眾的操作不免令人感到驚訝并心生疑問?;咎m到底應(yīng)該是一個怎樣的角色?李翔喜歡的是“花平”還是“木蘭”?李翔真的是一個“雙性戀”嗎?這樣的解讀是否是對“傳統(tǒng)”的不尊重……

作為一個有女扮男裝情節(jié)作品,《花木蘭》中對男女性別差異及刻板印象的刻畫值得深思,而作品受眾對李翔這個角色的在解讀又給原著中的性別表現(xiàn)添上了一個有趣的腳注。不僅如此,作為一部由西方作者改編的東方故事,《花木蘭》展現(xiàn)了不同文化在對同一文本解讀時的不同視角。


本文將從“文本”、“受眾”和“文化”三個層面關(guān)注1998年版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中與性別有關(guān)的命題,分析《花木蘭》中性別印象的構(gòu)建,關(guān)注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LGBTQ+角色,探討作品中性別問題與文化差異間產(chǎn)生的碰撞與交融。


花木蘭——女性解放先鋒還是父權(quán)制的犧牲品?

相信對于大部分中國觀眾來說,花木蘭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不僅因為花木蘭是迪士尼公主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姑娘,更因為與白雪公主、睡美人這種被動等待王子拯救的傳統(tǒng)迪士尼公主不同,花木蘭性格開朗,果敢主動,在作品中通過個人努力實現(xiàn)了自身價值,找到了自我和真愛。


這樣的形象貼合人們對《木蘭辭》中那個替父出征的女戰(zhàn)士的想象,同時也體現(xiàn)了迪士尼試圖改變其作品中傳統(tǒng)的刻板女性形象的嘗試。

對于筆者而言,迪士尼塑造的花木蘭是一個十分成功且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筆者清楚地記得花木蘭借由主題曲《Reflection》對其身為“女性”的命運提出的疑問在筆者心中產(chǎn)生的共鳴。也記得花木蘭利用雪崩擊潰匈奴、找到人生價值時感受到的振奮。

然而,雖然花木蘭的形象相比其前輩而言,在自我覺醒、自我認同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并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其作為女性的主體化表達,然而當筆者重看《花木蘭》,則發(fā)覺整部動畫建構(gòu)在“男性氣質(zhì)—女性氣質(zhì)”的二元對立之上,并向觀眾傳達著抬高前者、貶低后者的價值取向。

花木蘭一直試圖在眾人面前隱藏自己作為女性的事實,其原因并不僅僅在于軍隊與國家的明文法規(guī),更在于整個軍隊中無孔不入的“厭女”氛圍。李翔在其角色歌《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中唱道,“Did they send me daughters, when I ask for sons”(為何這群男孩都像姑娘),而他的目的則是“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我會讓你成為男子漢)

在這首歌曲的表述中“男子漢”與“姑娘”被割裂成兩個完全對立的群體。前者代表勇氣、榮譽、責任,后者則是軟弱無力、愚笨遲鈍的代名詞。


軍人們在奔赴戰(zhàn)場路上幻想起自己凱旋而歸的情形,他們的幻想雖然各有不同,但當花木蘭提出他(她)喜歡聰明有智慧的女性時,其他士兵卻表現(xiàn)出明顯的否定。

在這段歌曲中,“女性”被徹底物化成嘉獎男性英勇的戰(zhàn)利品,同時,作為隊伍中唯一一名活生生的女性,花木蘭的聲音和感受則被無視和淹沒。


作品中存著一對男女異裝情節(jié)的對比——貫穿故事主線的花木蘭的女扮男裝,和故事結(jié)尾處花木蘭三位兄弟的男扮女裝。

很顯然,兩者的行為初衷基本一致——都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但前者卻被作為一種“自我尋找”,“自我肯定”的行為,而后者則被刻畫成了一個笑料。


甚至連花木蘭自己都對自身的“女性氣質(zhì)”持懷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她反感化妝與打扮,試圖與她的女性同胞保持距離,對自己身為“女性”的身份感到迷茫。盡管她本身已足夠優(yōu)秀,卻依舊通過參軍,也就是通過加入男人的行列才能證明自身價值。

雖然《花木蘭》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動畫電影,雖然作品在結(jié)局中以一種極其夸張的手法嘉獎了花木蘭的勇氣并肯定了她作為女性的主觀能動性,但整部作品的基調(diào)卻是“厭女”二字。

在這部作品中,人類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只出現(xiàn)在男性角色,或是喬裝成男性的女性角色身上,而保持著純粹女兒身的那些角色呢?不是像作品開篇時的媒婆一樣作為封建糟粕的代表,便是像上文提到的插入曲中所描述的那樣,被描繪成一種刻板的性幻想。


李翔——從“男子漢”到LGBTQ代言人,來自受眾的凝視與重塑

在以“厭女”為基調(diào)的動畫電影《花木蘭》原作中,李翔無疑是“男子漢”的標桿。他性格剛毅,武藝高強,家世顯赫,一表人才,他符合與迪士尼公主配對的“白馬王子”的所有條件(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騎的的確是白馬)。

然而,就像花木蘭不同于往日的迪士尼公主一樣,他在劇中的位置也顯然與往日的白馬王子們有所區(qū)別。

首先,他的戲份明顯要多于《白雪公主》、《睡美人》等一票老牌迪士尼公主動畫中的男性。他有自己的獨白和角色歌,也有自己完整的成長軌跡和感情脈絡(luò),這讓他的形象要比他的前輩們立體許多。

不難看出,迪士尼有意將他塑造成與花木蘭平起平坐的存在,而不僅僅是一個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純粹的“男花瓶”(此處為《白雪公主》中的王子殿下默哀三秒)

花木蘭與李翔這種平起平坐,同時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在2004年的續(xù)作《花木蘭2》得以延續(xù)和強調(diào)。在這部續(xù)作中,花木蘭的父母將祖?zhèn)鞯奶珮O陰陽魚吊墜贈送給了李翔和花木蘭,并強調(diào)兩種不同的存在需要互相幫助,同心協(xié)力。


但仔細對比李翔和花木蘭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兩者并不是完全對立且相輔相成的存在?;咎m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有點男孩子氣,女扮男裝參軍的女孩,那么與之相對的本應(yīng)是一個性格內(nèi)斂,氣質(zhì)柔美的女裝大佬。

但這樣的形象顯然與作品標榜的“男子漢”標簽背道而馳,因此在強調(diào)兩人互補關(guān)系的《花木蘭2》中,兩人的性格再次被完全被套進了“男性氣質(zhì)—女性氣質(zhì)”的刻板二元對立框架中——比如男人理性、女人感性,男人習慣看地圖找路而女人喜歡憑感覺前進,男人作為團隊領(lǐng)導而女人作為精神領(lǐng)袖……這樣的處理方式讓一個原本有更多可能性的角色走向呆板甚至不可理喻的瘋癲,不可謂不是一種敗筆。

迪士尼顯然是照著“鋼鐵直男”的形象塑造的李翔,并完整地刻畫了李翔與花木蘭的感情發(fā)展。在《花木蘭》中,女扮男裝的花木蘭與李翔從陌生走向信任,由單純的上下級逐漸發(fā)展成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在李翔得知父親去世的時候是木蘭上前安慰,在木蘭女子身份敗露時,是李翔動了惻隱之心饒其性命……


毫無疑問,迪士尼只是在描寫“正?!鼻腋腥说哪信?,然而有趣的是,當李翔這一角色離開作者之手,脫離原本的文脈成為了社交媒體中的一個符號,觀眾對他的解讀和再塑造卻徹底脫離了迪士尼的控制。

也就是說,當現(xiàn)代觀眾凝視李翔的肉體,思考李翔對木蘭的感情時,他們得出了一個看似不著邊際卻并不令人意外的假設(shè)——李翔,這個迪士尼筆下的“鋼鐵直男”也許并非只對作為女性的花木蘭感興趣,而是在木蘭偽裝成男人“花平”的時候就已經(jīng)動了心,也許李翔喜歡的本就是身為男人的“花平”。

這個猜測何時在賽博空間出現(xiàn)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的影響力隨著LGBTQ運動的發(fā)展和普及逐漸加強,最終在觀眾中形成了一定的共識。雖然迪士尼在版權(quán)方面有著近乎苛刻的執(zhí)著,同時對二次創(chuàng)作持反對態(tài)度,但Tumbler,AO3等網(wǎng)站上還是存在著大量以李翔和花木蘭為主角的同人創(chuàng)作,其中不乏直接描繪李翔對花木蘭的男兒身“花平”戀愛感情的作品。

(請大家點擊下方鏈接查看同人創(chuàng)作)
https://johannathemad.tumblr.com/post/142498496562/still-in-love-with-this-au

正如法國文化學者羅蘭.巴特在其論文《作者之死》(1968)中所主張的那樣,作者只是舊有文本的編織者,而真正賦予文本以“意義”的并非作者而是讀者。李翔這個角色在登場的那一刻就脫離了其原作者迪士尼的掌控,盡管原作中并沒有直白表述,但受眾們已然參照自身的經(jīng)歷和喜好重新詮釋了他的行為,并為他賦予了這些行為新的意義。

至此,動畫電影《花木蘭》中的直男李翔退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在社交媒體上被當成“bi icon”(雙性戀符號)和LGBTQ一員的李翔。

Tumbler 留言
Twitter留言


實際上,回顧迪士尼歷代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李翔并非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被解讀為LGBTQ的迪士尼角色。在他之前,《小美人魚》中的反派烏蘇拉便被認為是以歐美知名變裝皇后Divine為原型設(shè)計。迪士尼最成功的動畫電影之一《獅子王》中的反派刀疤也因其行為方式和對母獅子的視而不見而被認為是對男同性戀的暗指。


近年,迪士尼也在創(chuàng)作中特意地挑戰(zhàn)其自身樹立起的刻板男女二元對立構(gòu)建,更多地展現(xiàn)出對性少數(shù)人群的關(guān)懷甚至偏愛。

比如,迪士尼角色中最明顯的LGBTQ代表則非《冰雪奇緣》的女主角艾爾莎安娜莫屬。在這部“橘勢一片大好”的作品中,男性角色干脆淪落為徹底的反派和龍?zhí)?,艾爾莎姐妹的深厚情感則在“愛”與“親情”間反復橫跳。


同樣,打著LGBTQ擦邊球大火的還有安吉麗娜.朱莉領(lǐng)銜主演的《沉睡魔咒》,在這部以《睡美人》為原案的真人改編作品中,成功喚醒公主的不再是天降的王子,而是從小陪伴在公主身邊的黑女巫梅爾菲森特。


中國的花木蘭,世界的花木蘭

縱觀近幾年的迪士尼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迪士尼這個保守主義媒體大鱷就像個為了與孫子有共同語言而捯飭起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磕磕絆絆卻不遺余力地追趕著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

盡管如此,查遍整個賽博空間,筆者暫時沒有找到迪士尼對“李翔是雙性戀”這種民間解讀的任何評價。同時,作為花木蘭和李翔老鄉(xiāng)的中國觀眾也許并不能贊同這種解讀。

在中國諸多有關(guān)花木蘭的創(chuàng)作中,涉及花木蘭感情生活的并不在少數(shù)。然而無論是在清褚人獲《隋唐演繹》中、清張紹賢《北魏奇史閨孝烈傳》中、豫劇《花木蘭》中,還是在1939年的電影《木蘭從軍》和1964年的越劇電影《花木蘭》中都不存在對男裝花木蘭一往情深的男性角色。

張紹賢《北魏奇史閨孝烈傳》


例如越劇電影《花木蘭》中的李將軍是在花木蘭恢復女兒身后才表現(xiàn)出愛慕。《北魏奇史閨孝烈傳》中花木蘭為從軍謝絕了與其未婚夫王青云的婚約,后來兩人在軍中相見,王青云卻認不出木蘭。

越劇電影《花木蘭》

在中國戲劇中出現(xiàn)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的橋段歷史悠久,人們對于這種“反串”行為的理解與LGBTQ運動中跨性別者的“變裝”自然不同。

無論是在劇情中還是在劇情外,變裝者的變裝行為僅僅是一種表演,不代表其本身性別認知的變化。無論是在《梁?!分羞€是在諸多版本的《花木蘭》中,我們都看不到明確的同性戀描寫,倒是有不少作品(主要是近現(xiàn)代的在創(chuàng)作)為了避免誤會而刻意強調(diào)角色與角色之間“單純”的同性情誼。

當然,正像上文歐美觀眾對李翔的解讀與再表現(xiàn)一樣,作者并不能控制讀者如何解釋文本。同時,Eve Kosofsky Sedgwick在其著作《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指出,男性之間的“兄弟情”,或是“同性友愛”(Homosocial)本就與同性愛(Homosexual)存在著連續(xù)性,兩者之間本就很難明確劃分。


而通過強調(diào)“恐同”(Homophobia)情緒來明確劃分“兄弟情”和“同性愛”的表述方式則是18-19世紀西歐近代化以后的產(chǎn)物,既不具有歷史的一貫性,也不具有文化的普遍性。而立于西歐言說框架之外的中國古典又是如何闡述“兄弟情”和“同性愛”?這個問題還需要學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拋開性別塑造的問題,對比迪士尼版《花木蘭》和以上諸版本國產(chǎn)花木蘭仍然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迪士尼在畫面、音樂、美工設(shè)計上都努力貼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迪士尼版《花木蘭》的靈魂仍舊屬于西方,屬于現(xiàn)代。

當花木蘭主題曲《Reflection》響起時觀眾們就會立刻意識到,迪士尼版《花木蘭》的設(shè)問是“Who I am inside”——我到底是誰。整部作品也都圍繞著這個命題,展現(xiàn)了一個通過努力找到自我的女孩的成長故事。而以《木蘭辭》為原案的花木蘭傳說注重的,則大多是她對于家庭、同胞、國家的忠孝仁義,是舍小我為大我的犧牲精神,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集體主義意識。

這樣的改編合適嗎?

的確,重新觀看老版花木蘭動畫時,筆者也會因為迪士尼的嫁接操作感到違和,但強求所有解讀都與原典保持高度一致并不是“文化自信”。更何況,花木蘭作為一個真實存在與否尚未得到定論的神話人物,其形象本就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藝作品的詮釋中不斷改變并逐漸飽滿起來的。

迪士尼的花木蘭是,也僅是諸多改編中的一部。


結(jié)語

重要的是,回顧《木蘭辭》,“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币廊蛔屓烁锌H情的難舍,“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币廊蛔屓诉駠u戰(zhàn)爭的殘酷。

同樣,當《Reflection》的主旋律在真人版《花木蘭》預(yù)告中響起,兒時從迪士尼的花木蘭身上攝取的感動和勇氣也依舊會復蘇??v使語言不同,文化各異,對同一角色的理解也大相徑庭,但對自由的渴望,對勇氣的肯定,對故土的眷戀,對家人的牽掛……這些樸素的感情卻是不分性別、性向、種族,也不分文化、國籍、意識形態(tài)的。

它們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共通的情感,花木蘭傳說之所以能夠久經(jīng)傳揚并獲得世界各地觀眾的喜愛,正是因為它宣揚的,終究是這些人類共通的真情。

希望真人版《花木蘭》能夠像動畫版《花木蘭》一樣,為觀眾帶來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的精彩和感動。

文章在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后,針對98版《花木蘭》的整體基調(diào)是否是“厭女”的,產(chǎn)生了非常多的討論。作者對此追加了如下的回復:

感謝大家參與討論,有關(guān)《花木蘭》的基調(diào)是不是厭女這個問題,筆者有一些更深入的思考:首先筆者認為這部作品雖然在角色塑造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其總體基調(diào)還是厭女。

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在于,雖然花木蘭在個人層面上突破了男人對女人的成見,但卻并沒有對其背后的男權(quán)制度發(fā)出一點點反抗或質(zhì)疑。在她因為女性的身份要被問斬的時候選擇了低頭認罪,而她的自我價值的獲得是靠“皇帝老兒給我下跪”這樣一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完成的,也就是說,她最后還是被父權(quán)制代表(皇帝)招安了,鬧了一大圈,她還是那個希望得到父親和男人們認可的小女孩(這點在花木蘭2中更加被強調(diào))。

迪士尼這部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找了一個很討巧的角度,既稱贊了女性的自我價值又維護了男權(quán)社會的根基,花木蘭成了一個“男權(quán)社會中的成功女性”的標桿,有了這個標桿,人們就無法指責社會的結(jié)構(gòu)性不公,而是被迫被要求自省。然而將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完全歸咎于女性個人努力而忽略社會的存在和作用也是這部作品的敗筆。

花木蘭之所以能夠成功實現(xiàn)個人價值,除了她個人的勇敢優(yōu)秀,難道不也是因為她的幸運嗎?因為他的父親支持他,因為她的上司看好她,因為整個體系都對他青睞有加,但現(xiàn)實中的女性想要實現(xiàn)自身價值要面對的那些壁壘呢?女人參軍、女人打仗會遇到怎樣的實際問題,會遭受怎樣的痛苦,作品完全沒有刻畫,好像女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克服身體上的弱勢和心理上的束縛一樣。

相比之下,我記得劍風傳奇中有一段描寫女主來例假后的流血痛苦的橋段,還有一部講二戰(zhàn)時蘇聯(lián)女兵的漫畫,里面講到女兵雖然和男人一樣戰(zhàn)斗,卻因為自己是女兵的身份遭到他人歧視,說她們“嫁不出去”,因為來例假沒有衛(wèi)生巾而被男性士兵嘲笑,為了洗刷屈辱甚至不顧飛機轟炸跳到河里洗褲子…

雖然有夸張成分在其中,但這的確是女人選擇“像男人一樣戰(zhàn)斗”時會面對事情。迪士尼的花木蘭是迪士尼公主,這就注定了她扮演的是一個東方的“簡愛”,一個被男權(quán)社會選中和偏愛的“女英雄”。而在她背后還有無數(shù)東方的“閣樓上的瘋女人”,那些不太幸運的女孩,那些不愿與男性氣質(zhì)妥協(xié)的女孩,那些以女性的身體與聲音戰(zhàn)斗的女孩的聲音,很遺憾迪士尼并沒有展現(xiàn)也沒有關(guān)注。

當然,這些都是站在2020這個時間點上的評價,放在當時,《花木蘭》依舊是一個突破。所以還是挺期待真人版花木蘭的,相信時隔這么多年,兩者對比能看出更多更有意思的信息。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shù)趴」,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真人版刪了男主,《花木蘭》改編是在謳歌性別解放嗎?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平阴县| 枣阳市| 彩票| 布尔津县| 怀柔区| 文成县| 潼南县| 天等县| 南部县| 东莞市| 浠水县| 临沭县| 长兴县| 河源市| 隆安县| 安阳县| 饶河县| 永定县| 土默特左旗| 汝阳县| 杭州市| 邵武市| 莲花县| 诏安县| 广德县| 永春县| 阜宁县| 乌拉特前旗| 无为县| 太原市| 南岸区| 保定市| 慈利县| 梅河口市| 苏尼特左旗| 河源市| 合阳县| 松阳县| 赞皇县| 大冶市|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