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槍火:最后的武士火器盤點
《最后的武士》這電影我不能說它是爛片,但導演和編劇對于武士道的理解過于刻板化了,這讓我想到最近那本迪士尼的《花木蘭》被吐槽的一塌糊涂,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好萊塢能夠把一個故事講得很好,但他們無法理解東方漢儒文化的內(nèi)髓,所以怎么拍怎么別扭,某乎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評論“這部片子的武士和真實武士的關系相當于忍者神龜和真實忍者的關系”
不過我又不是影評家,所以上述部分只是主觀看法,咱們回到聊槍這個主題。
電影中的劇情是圍繞著日本明治維新后的西南戰(zhàn)爭展開,那么時間就是1876-1877年。由于影片是美國人拍的,主角阿爾格倫也是美國人,因此劇中很多的武器都帶有非常明顯的美國西部色彩。咱們從劇情推進開始盤
1、斯普林菲爾德M1861/63
阿湯哥剛到日本操日本新軍的時候,日軍手上這批就是斯普林菲爾德,我還是叫他春田吧。這是一種前裝的米涅彈步槍,采用火帽擊發(fā),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北軍最主要的武器。
.58口徑(15mm)的米涅彈非常兇猛,入體后會很快擴張變形甚至碎裂,中彈人的照片就不發(fā)了,過于血腥。但我公號上會擺出一些例子(公號是“瘋狗的輕武”)
這批槍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就屬之后就被淘汰了,美軍換上了后膛裝填的春田1866型,那么這票前裝槍丟給本子們是再合適不過了。(下邊這個鏡頭可以看到左數(shù)第三個吃瓜大頭兵在咬開紙包彈)
2、雷明頓1858
阿湯哥在一次回憶中想起了當年屠殺印第安人的場景,劇中的貝格利上校手中的這把轉(zhuǎn)輪是雷明頓1858新軍,金色的扳機和護圈很有識別度。
由于年代原因,這把轉(zhuǎn)輪剛出現(xiàn)那會還是火帽擊發(fā)+紙包彈,同樣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北軍的主要武器之一,它比同時期的柯爾特1860更大,更堅固,也更貴,因此銷量一般。但1864年柯爾特的廠子失火,所以后來轉(zhuǎn)輪槍的訂單相當一部分都轉(zhuǎn)給了雷明頓。
3、柯爾特1872 開頂式
顧名思義,之所以叫他開頂(open top)是因為這把轉(zhuǎn)輪的彈巢上方?jīng)]有框架,槍身和槍管部分只有在下方連接。這個時期,全金屬定裝彈已經(jīng)流行,因此這也算是柯爾特公司對金屬定裝、彈巢后方裝填轉(zhuǎn)輪的一次嘗試。
之所以它開頂我尋思是方便從側(cè)后方裝一發(fā)轉(zhuǎn)一輪,但后來因為美軍覺得這種手槍不夠堅固,因此柯爾特將其改進為著名的M1873單動陸軍型
4、柯爾特單動陸軍M1873
貝格利上校在日本的配槍就是一把柯爾特陸軍單動,這槍我在上一篇的荒野大鏢客2轉(zhuǎn)輪系列中已經(jīng)談到過,因此這里就不贅述了。
5、史密斯·韋森Model 3 斯科菲爾德型
這把槍其實我在上一篇荒野大鏢客2里也談到了,比較疑惑的是為啥阿湯哥前面還拿著柯爾特開頂,到了第一次帶著日本新軍和西鄉(xiāng)他們干仗就換成了斯科菲爾德...
可以這么說,不管是1872也好,1873也罷,劇中出現(xiàn)過的這些轉(zhuǎn)輪都是.44或者.45口徑,雖然還是黑火藥時期,但裝藥量非常大,彈頭質(zhì)量也高,動能多在500焦耳以上,和現(xiàn)代9x19mm手槍差不多。而由于當時用的都是純鉛彈,射入人體之后都會變形,殺傷效果比現(xiàn)代的全金屬被甲彈(FMJ)高很多。
6、溫切斯特1873杠桿
這把槍也出現(xiàn)在樹林伏擊中,它見證了溫切斯特從個Poor guy變成高富帥,這把槍太成功了,總產(chǎn)量超過72萬支,對于一把19世紀的槍而言很不可思議。
溫切斯特杠桿主要使用.44-40 中央發(fā)火彈,動能大約在800-1000焦左右,如果是標準型,彈容量15發(fā),就當時而言是個逆天射速。但子彈動能不算很高,很適合較近距離作戰(zhàn)或者騎兵攜持,無法與1870年代之后的那些栓動步槍比射程。
7、毛瑟1871
阿湯哥被日本小蹄子迷得神魂顛倒之后果斷反水,然后在那群武士圈里混的風生水起,這劇情似乎很熟悉啊,阿凡達是從這本電影里得到的靈感吧喂。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日本新軍已經(jīng)換裝了毛瑟1871步槍。
這是德二帝國統(tǒng)一之后的第一款制式步槍,發(fā)射11x60mm中央發(fā)火金屬定裝彈,動能2300焦耳,毛瑟標志性的飛翼保險在它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
咱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日本在為明治維新時,幕府是投向法國的,因此軍服和裝備有很多法國特征。但維新成功外加法國在1871年被辱了一次之后,日本在軍隊建設和裝備上就逐漸靠向德國。
8:加特林
自從有了加特林,游牧民族都開始能歌善舞了
加特林機槍是1861年發(fā)明的,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首次使用,從此之后排隊槍斃和騎兵正面沖鋒的戰(zhàn)術基本就告別歷史舞臺了。不過南北戰(zhàn)爭時期的加特林并不是很多,他要到1866年才被美軍列為制式武器。
有意思的是,日本幕府軍在1865年曾通過法國向美國購買了三挺加特林機槍,并用于戊辰戰(zhàn)爭。當然,后來天皇這邊贏了之后就直接向美國訂購了,當年格蘭特總統(tǒng)還送了天皇一挺...
結構原理這塊我在文章中不多提,不過我已經(jīng)開始在公號中逐步更新World of Guns游戲中的結構原理視頻解說,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