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苗族銀飾神秘的面紗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小編作為漢族,還記得小時候總是很想穿一穿其他民族的特色服飾,比如苗族姑娘身著清脆的銀飾,讓人目不轉(zhuǎn)睛,除去本身的裝飾性,銀飾也成為了苗族民族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銀飾代表苗族的信仰以及高貴的圖騰文化,作用不只是裝飾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銀飾的鍛造技藝是苗族民間特有的技藝,包含了捶打、拉絲、搓絲、掐絲、鑲嵌加固等30多道工序。

并且銀飾中獨特的遷徙文化銘刻祖先的所見所聞以精美而復(fù)雜工藝展現(xiàn)在銀飾上。于是便有了百花爭妍的苗族銀飾文化,當(dāng)這些精美的銀飾穿在身上清脆作響的時候,民族的文化也在身上代代傳承著。
苗族銀飾是苗族獨特的文化審美、價值傳承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銀飾對于苗族人來說不僅僅是飾品,上面復(fù)雜精致的圖案,記錄下這個民族古老的歷史。苗族銀飾于苗族人而言,猶如水之于大海,必不可少。

2006年,湘西州的鳳凰縣和貴州省的雷山縣合報的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
苗族的男兒擁有兩項絕活:一項是修建房屋,另一個就是鑄造銀飾,先把熔煉過的白銀制成片或者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制成精美的紋樣。

而苗族的女子就常常頭戴銀冠,項掛銀圈、身穿銀衣,就連手腳之上都要配有銀飾,隨著蘆笙的響起,苗族女子翩翩起舞,那精致的銀飾也在碰撞之中,發(fā)出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銀飾的外表看起來淡然素雅,但細膩的光澤又不失質(zhì)感,所以不僅苗族人對其十分追捧,也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白月光,銀飾也擁有越來越多的樣式。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