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會夢見克萊因藍嗎?


#002FA7
RGB (0, 47, 167)
CMYK (98, 84, 0, 0)
HSV (223., 100%, 65%)
since 1957
50年前,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在米蘭畫展上展出了涂滿“克萊因藍”的巨大畫板。


計算機Windows系統(tǒng)的崩壞界面是藍屏。

《第五元素》貢獻了熒幕上令人過目不忘的藍色外星人。

《銀翼殺手》的藍綠色光線早就了大眾對賽博朋克的經(jīng)典想象。

《愛死亡機器人》最熱的一集Zima Blue,機器人從游泳池的一塊藍色瓷磚中找到了歸宿。

在google中輸入“科幻”,出來的圖片。

“黯淡藍點”是我們對地球最詩意的稱呼。

……
人類對未來的想象中為什么總是有很多的藍?
01
藍色,一個命運多舛的顏色
在人類的顏色史上,藍色是一個詭異又命運多舛的顏色。
早期人類使用的顏料主要源自泥土,兼有少量礦物、植物及動物顏料,紅黃(赭石)色系是人類最易于獲得的顏色。

法國肖韋巖洞La Grotte Chauvet

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Cueva de Altamira

引魂升天圖(局部) 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帛畫

法國拉斯科洞窟lascaux
因此,早期人類社會的基礎色是紅、白、黑。
最優(yōu)秀的繪畫常常會將用色局限為四種 白色,黃色,紅色,黑色。
—— 《博物志》 老普林尼 Gaius Plinius Secundus
古希臘人的顏色詞匯里只有白色、黑色和紅色,其它顏色的描述含糊混亂,描述藍色和綠色的詞匯幾近于無。
19世紀的歐洲歷史學家曾認為古希臘人的眼睛有缺陷,看不到藍色,或者尚未進化完全。直到現(xiàn)代的復原技術向我們證明:古希臘的藝術作品其實是豐富多彩的。
顏色的地位與意義是由社會給予的。
——米歇爾·帕斯圖羅
不論東方或西方,早期基礎色往往都用來象征皇權或宗教。譬如歐洲宗教中的黑白紅,或中國皇家的黑色和黃色。
在歐洲,藍色和綠色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二等顏色,這可能與它們難以獲取且染料性質不穩(wěn)定有關。
歐洲藍色地位的改變,要等到12世紀教堂的彩繪玻璃窗上出現(xiàn)“圣德尼之藍”以后。

圣德尼之藍 ”the blue of Saint-Denis” or “the blue Suger"
到了13世紀,宗教畫中藍衣圣母的大量出現(xiàn),以及法國王室藍底黃鳶尾花國徽的出現(xiàn),進一步從宗教和政治兩個方向提升了藍色的社會地位。

Leonardo da Vinci attributed - Madonna Litta,mid 1490s

古代法國的國徽:Azure semé-de-lis or 1305年之前
在東方,藍色的待遇則要好得多。
但由于藍色染料太難獲取,藝術品中使用藍色則要等到兩晉。
隨著佛教有規(guī)模地傳入中國,佛教造像和壁畫中開始出現(xiàn)由天然青金石制成的藍色染料。中國迄今為止未發(fā)現(xiàn)青金石礦床,而阿富汗的巴達赫尚青金石開采歷史已經(jīng)超過6000年。

歷史學家推測,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天然青金石由阿富汗、印度等國傳入新疆,再傳入敦煌。
青金石原料貴重,運輸困難,因此主要用于佛教藝術,并未在民間推廣。


敦煌莫高窟壁畫
藍色的大規(guī)模使用是在隋代之后——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青綠山水”(一種國畫技法)圖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

游春圖 - 展子虔.隋
“青綠山水”技法經(jīng)唐代發(fā)展,至宋達到爛熟,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是這類型繪畫的巔峰。
“青綠山水”技法中的石青石綠,原材料為藍銅礦和孔雀石,它們的大量使用可能與當時甘肅祁連山藍銅礦的發(fā)現(xiàn)有關。藍銅礦比青金石便宜,易于獲取。

千里江山圖 - 王希孟.北宋
宋以后,由于文人階層興起并掌握話語權,對藝術的審美取向逐漸改變,水墨寫意的文人畫占據(jù)主流,重工重彩的設色工筆畫被邊緣化為匠人畫,青綠山水圖日益式微。
中國藝術中的藍色,由繪畫轉移到了瓷器中。

1540至1560年間,一名叫克里斯多夫·瑟切爾的波西米亞玻璃工人發(fā)明了藍色顏料Smalt,元代青花瓷所用的藍色顏料與Smalt成分相似,因此有人推測是這種顏料是被中東商人帶入了中國。
明代海上絲綢之路建立,東南亞出產(chǎn)的“蘇麻離青”大量輸入中國,使中國青花瓷進入了輝煌發(fā)展的階段。
所以,“未來”為什么跟“藍色”掛等號?
什么非生物感,冷酷感,甚至還有說代表冷戰(zhàn)后新時代的……都是玄學。
最科學的解釋是:每一種顏色的流行,都跟技術息息相關。
02
技術催生的色彩
藍色是一個縮影,其他色彩亦如,比如…
綠色與砒霜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出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鮮艷且性質穩(wěn)定的綠色染料——“施韋因富特綠”。
這種顏色頓時讓當時的人們趨之若鶩。

施韋因富特綠
這種由德國施韋因富特市 Wilhelm Dye and White Lead 服裝公司研制出的新型綠色染料由砷(也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構成,長期使用會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拿破侖的去世就據(jù)說于此有關——拿破侖偏愛這種綠色,臥室中大量使用綠色的幔帳與墻紙。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愛美的女性穿著含有這種綠色的衣服,當時有一幅畫的名字就叫“砷之華爾茲”。


《砷之華爾茲》1862年
紫色與海螺鰓下腺
紫色則是顏料歷史上最晚出現(xiàn)的顏色。
早期的紫色原材料除了紫草等紫色植物,還有一種更為鋪張的獲取方式,即從染色骨螺等海貝的鰓下腺(貝紫)中提取。
1克染料需要消耗約2000個染色海貝,這種方式獲得的紫色在歐洲被稱為“泰爾紫”,又叫“帝王紫”,在中國則被稱為“貝紫染”。

骨螺和骨螺紫
因其高昂的造價,紫色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用于帝王貴族和宗教僧侶的衣著。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頒布的《禁奢法》明確規(guī)定:除皇室成員外一律禁穿紫色。

著紫色禮服的維多利亞
中國唐代官員的袍服按顏色區(qū)分品級,同樣只有三品及三品以上的大員才能著紫袍。


1856年,苯胺紫在合成奎寧的實驗中意外獲得,紫色才開始流行起來。


William Henry Perkin,
William Henry Perkin,1856年合成奎寧的實驗中,意外制造出了苯胺紫,歷史上的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有機顏料。
技術塑造了顏色和大眾審美,影響其背后的文化意義。
后來,技術越來越快,甚至出現(xiàn)了技術過于超前,導致人眼難以識別,無法定義的顏色。
黑洞之黑
Vantablack 2.0 是目前最黑的人造物質。
它能吸收高達99.8%的可見光,近乎于一個人造黑洞。

2016年,美國當代藝術家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用這種顏料二次創(chuàng)作了他本人于1992年制作的裝置作品“墜入地獄”。

△ Descent into Limbo,Anish Kapoor,1992年設計。在2016年獲得了Vantablack的藝術品獨家使用權,將作品改良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
“想像一下,當你漫步在一個如此黑的空間中時,你無法感受你的位置、你的身份、甚至是時間?!?/strong>
大家即使站在“黑洞”邊上都無法判斷這到底是真的黑洞還是涂上的顏色,導致本作在葡萄牙展覽時,真的有人墜入裝置的黑色坑洞中。
2018年的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也用了Vantablack做視覺設計。

熒光色和莫蘭迪色
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主視覺用了大量閃爍的熒光色,當時人們一時覺得難以接受,沒想到這種顏色很快就在平面視覺和視頻中大量出現(xiàn)。


△ 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logo和開幕式會場。因為主視覺中大量的粉色調(diào),這屆也被戲稱為“粉色奧運會”
《黑鏡》第一季的第二個故事里就充斥著各種電子屏幕,屏幕里播放著顏色鮮艷的廣告,幾乎是現(xiàn)在的真實寫照——

《黑鏡》S1E2
信息時代,電子屏的顯色度比普通印刷品高,因此各種熒光色有了施展空間,“賽博朋克”系的配色也流行開來。
或許是因為熒光色太過鋪張,當人處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下,我們的眼睛反而適應不了,想要尋找一些更簡單、更純凈的顏色。
近幾年莫蘭迪色流行,這或許就是原因。

莫蘭迪色來自畫家喬治·莫蘭迪作品中的常用色
還有另一種更加極端的例子。
2015年,谷歌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 Deep Dream,可以識別圖像后作畫。
畫出來的圖像仿佛迷幻系+伊藤潤二,顏色就….
人類無法描述了。

Deep Dream的畫,也許無法在“顏色”的維度上討論 by James Temperton
一切都表明:
我們的眼睛已經(jīng)跟不上我們的技術發(fā)展了。
小時候,水彩筆只有七色,老式顯像管電視播著顏色失真的《西游記》。
現(xiàn)在,電子屏64K是標配。
接下來,人類的視覺會走向何方?
一切都得看技術趨勢。
如果視椎管神經(jīng)變異,材料科學發(fā)展,下一個流行色,也許會越來越挑戰(zhàn)人類的視力極限。

作者 | 巽,未來事務管理局首席設計師
責編 | 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