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二號駕駛日記? | 千挑萬選以求金質睡眠
2020年3月18日7時30分,玉兔二號再次自主喚醒,這已經(jīng)是玉兔二號在月背的第十六個月晝了,又會有哪些故事呢?
北上之旅還將繼續(xù),月晝上午玉兔二號連走了三步,眼看即將抵達大型撞擊坑的北部邊緣,下一步就要從撞擊坑北側向西挺進了。但此時太陽高度角告訴我們,午休時間到了,于是我們就讓玉兔在這個位置駐足休整,度過一個安穩(wěn)的午后。

趁著月午玉兔休眠,駕駛員們在這期間利用獲取的全景圖像對周邊地形進行了認真分析和休眠點計算,得到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是下一步要去的西北方向地勢平坦,易于行進;但壞消息是受地形限制,這個方向的休眠點較為稀少,可選擇的機會少,錯過了一個休眠點,就將面臨需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下一個地點,這之間的風險就又增加了一層,也因此玉兔在月晝下午的每一步都格外謹慎。

以往,月晝下午駕駛員們控制玉兔每一步移動都會瞄準可以休眠的地方,按照這種方式的行走自然會為玉兔的旅途增加一些安全性。但是這次休眠計算卻是“山重水復疑無路”,面對休眠點較少的前路,駕駛員們不得不再三斟酌。在反復測算推演之下,午休結束后,大家終于控制玉兔走出了邁向休眠點的第一步。
移動到位后,駕駛員們將偏航調整至休眠航向,查看此時的姿態(tài),發(fā)現(xiàn)滾動和俯仰姿態(tài)完全滿足休眠要求。雖然順利完成了最初的目標,但是駕駛員們并不是一味保守求穩(wěn),也會在安全的基礎上尋求更多探索和突破,會再多想一步、想深一層。此時就面臨這樣的抉擇,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還是堅守原地“以不變應萬變”呢?
駕駛員們在休眠環(huán)境代價圖上反復搜尋,確定將正北方向(下圖黃圈)和西偏北方向(下圖紅圈)的兩塊地方作為備選移動目標點。然后經(jīng)過測算,駕駛員們發(fā)現(xiàn),正北方向雖然休眠點密集,但太靠近東北方向的撞擊坑,不利于小玉兔的整車安全,而且移動方向跟下一步要去的方向相差甚遠;西北方向乍看平坦,但疊加地形等高線發(fā)現(xiàn),顯示的休眠區(qū)處于一個大型撞擊坑內(nèi)緣,坡度達到了5°,往這個方向行走很難實現(xiàn)精準控制,有整車滑坡的風險,而且在這個方向休眠,下個月晝一起步又得爬坡走出這個撞擊坑,實在是費時費力。兩處地形都不夠理想,繼續(xù)移動可能存在無法休眠的風險。
經(jīng)過慎重考慮,駕駛員們最終決定就在現(xiàn)有位置進入月夜休眠。雖然玉兔還是停在原地休眠,但是駕駛員們做的每個決定都是有理有據(jù)的,并且都是在充分考慮了未來之路的前提下所做的,不是簡單的“偏安一隅”,更不是盲目的“激流勇進”。

隨后駕駛員們控制玉兔進行了全景環(huán)拍和彩色成像。下傳的全景環(huán)拍圖印證了我們決策的正確性。當前位置的西北方向地形崎嶇嶙峋、詰屈聱牙,不適合作為休眠的地點。下個月晝喚醒后,我們將從這個位置與東北側撞擊坑之間的“華山險道”挺進大西北,探向月背的更深之處。
暖風吹得百花開,日暖相照雁歸來。春回大地喚起了玉兔對家的盼望,對比月背的漆黑荒涼,不自覺想要一步三回頭,望一望家鄉(xiāng)的代表——嫦娥四號著陸器。這個月晝駕駛員們控制玉兔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行走的車轍進行了回望成像,在全景彩色成像的圖片里,嫦娥四號著陸器化為一粒明珠,靜靜佇立在遠方,為玉兔默默守望,與連綿的天際線和蒼茫的月背相映成趣,它嬌小的身影和近處玉兔新鮮清晰的“腳印”對比強烈,形成了一幅游子遠征圖。這個月晝我們還遇到了一位曾讓我們連續(xù)幾個月心跳加速、朝思暮想的“故交”——第九月晝探測的神秘彩色“膠狀物質”。它仍舊靜靜地躺在那里,像是月亮女神受傷結痂的傷口,向發(fā)現(xiàn)者訴說著一個超越星球的邂逅故事。

這就是自然的迷人之處,經(jīng)歷了世事變遷,總有一些東西亙古不變,正是它們的不變,像史官一樣記錄下宇宙的故事,像年輪一樣刻下一道道密語,我們才能在億萬年后的今天,重新認識這些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環(huán)境,揭開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謎底!
作者?| 劉曉慧、韓紹金、宋星光